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04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土壤中有什么》 教学设计和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16:3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的结果。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当腐烂的植物和动物与岩石碎屑混在一起时,混合物就被称为土壤。在土壤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岩石变化留下的痕迹以及动植物的残体。
土壤对于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哪里来,更不会想到它来源于岩石。本课活动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一方面是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的证据,另一方面是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
岩石和土壤是组成地表的重要物质,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是各种外力对岩石和土壤作用的结果,其中侵蚀和沉积作用的主要对象是土壤和岩石。寻找土壤成分的沉积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土壤里有什么,而且使学生对沉积现象和分层沉积有一定的认识,为下面几课的学习做些铺垫。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寻找土壤的成分”;第二部分是“土壤和生命”。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土壤并不陌生但是没有系统地认识,要学生正确说出土壤成分,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动植物的活体和残替,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4.土壤和生物的生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③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难点: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16:33: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2 16:33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揭示科学探究问题

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实验材料,猜测一下,我们今天会研究什么?
“土壤” 前两课我们学习岩石时也提过,你们知道土壤中有什么?这节课我们又会有什么新发现呢?翻看课文,读课文第一段。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土壤中究竟有什么?

研究土壤



翻看课文,读课文第一段。

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对土壤作更深一步的研究,激起探究的欲望。 提出科学探究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本环节由教师揭示探究问题,避免了学生在确定探究问题环节可能会出现的无休止的拓展、延伸,直接指明了探究的方向

提出假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引导学生谈论土壤中都有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对土壤的了解。

学生汇报的大多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间接经验,并非有意识直接观察得到的信息,因此只能作为假设。同时这也是教者了解学生前概念的环节,为后续的观察验证及建立概念做好了铺垫。

小组合作,制订观察活动计划

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

1. 参考课本小组合作制订观察计划。
2. 全班交流实验计划。
3. 再次阅读课本小组内交流完善观察活动计划。

教师组织学生第二次阅读课本,让学生搞清楚了“倒入水中观察的顺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得到增强。最后小组内完善交流观察活动计划,让每一个同学都能系统地掌握观察的方法及注意点,保证了后续观察活动的顺利进行。

小组实验,验证土壤中的物质

指导,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同时提醒做好观察记录。

1.学生小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2. 观察实验结束,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实验获取的信息,以验证自己先前提出的假设。

整个观察活动,学生注重于用不同的方法依次对土壤进行观察,而忽略了对装土壤的纸进行观察,因此对土壤中的水分无法进行验证。教师的及时提醒,弥补了这一点,从而保证了概念的完整性。

总结实验,建立土壤的科学概念


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形成科学概念。

交流实验结果,形成科学概念。

土壤的科学概念是建立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之上和学生细致的观察、深入的讨论之上,因此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

研读课本,自学土壤与生命的关系


引导学生自学,并总结自学结果。

自学课本第54页,交流自学收获。

通过自学,学生能够自主获取土壤与生命的有着密切联系的信息,培养了自学能力,获取了深刻的感受,使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得以落实。

板书设计

土壤中有什么
    黏土
     粉沙
                  沙  水   空气  腐殖质  盐分 动植物残留物
            沙砾(小石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16:33:3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上注意到了教学的流畅性和操作性。从复习引入,直奔研究内容,到“寻找土壤成分”,再到实验一环扣一环,通过直接观察和间接显现的方法,学生对土壤的成分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引出了“土壤与生命”的思考,起到了很好的拓展教材的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实验中是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结论,但是需要借助教师的帮助来总结。在沉积实验过程中,对分层的表示,因直接画在黑板上,用课件出示慢了一拍,使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归纳,总体上觉得时间稍稍有些紧张。这堂课给了我很多启发,也给了我一些思考:
1、想让课堂开放些,学生自主些,但是终究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相反的没有给学生话语权,在思维上牵着学生走;
2、细小的环节的处理把握不好,比如过渡和引导的语句,没有让学生在整理信息后在思维认识上有所提升,达不到预设的“点” ,即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没有真正意义的提升;
3、观察实验探究,教师如何调控教学手段来展现学生的主体性?
4、如何有序地处理教材?例如教材中关于“人文”如何去体现?
5、汇报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如何去调控处理信息,完成教学目标?
探究是一个过程,让学生深入到过程中去,体会其中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孩子多动手,勤动脑,会合作,让孩子进入探究的课堂。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行猜测,应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8: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