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9-25 00:01:0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班数学活动《贴花》的评课笔记
优点:
1、教态自然、大方,能很好地调动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展示了活动的基本步骤,即感知复习—操作探索—游戏巩固。
3、能紧扣目标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相一致。
4、巧妙创设“小狗开花店”情境,并以情景贯穿活动始终,引导孩子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不足与建议:
1、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的描述既可以以教师为主体也可以以幼儿为主体,但应保持主体一致性。本次活动中的目标1是以孩子为主体的,但目标2却以教师为主体。 从目标的适宜性来看,“培养观察力和思维力”的目标过于宽泛,操作性不强。建议目标2调整为“仔细观察,积极动手探索7以内数的按数取物。”
2、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展示了活动的基本环节,即即感知复习—操作探索—游戏巩固,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层次也比较鲜明。但是在活动中有一些细节问题是值得注意的:
(1)复习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复习7以内数的数数”,目的是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再次呈现,也是本次活动中“7以内数的按数取物”的重要基础。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做“按物点数”的复习,但没有做得充分,孩子始终停留在机械记忆层面,顺着1—7的顺序找数字和实物图片的匹配,弄不清楚数字和实物之间的关系,致使复习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建议教师在这一环节围绕“7以内数的点数”—“7以内数字的认知”—“7以内数字所代表的意义”来复习。
(2)操作探索
操作探索是数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幼儿将具体的动作内化于头脑的过程,也是发展幼儿思维的根本途径,经过在操作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知识是幼儿最可靠的知识。因此,在操作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应围绕活动目标、易于操作、遵循孩子从动作—表象—符号的认知发展规律。本次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指向性不强,干扰性也比较大,如“花枝”的设计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干扰。
操作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探索者”的作用,教师应首先给予幼儿足够的操作探索时间,鼓励幼儿自己观察、探索、尝试,然后再做适时恰当的指导而不是一味帮孩子“纠错”。
3、教学策略
(1)示范(演示)。数学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对幼儿的操作起到很好的“热身”作用,但所有示范都得围绕目标进行。如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在示范“插花”时,可以用一些关键性话语(“这是几朵花”)提示幼儿,真正发挥“示范”的作用。
(2)提问。幼儿学习数学基本经过四个阶段:动作—语言—表象—符号。那么在“语言”这一阶段,教师应注重与孩子的互动,通过提问的形式调动孩子的思维。如“这是几朵花?”“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既能调动孩子的思考,又能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避免教师满堂灌的现象。
(3)游戏。游戏应既能让孩子觉得“好玩”,又要能对所学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本次活动中,教师所创设的游戏情境不够生动,而且游戏性、操作性不强,因为3—4岁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每段车厢控制都人数,孩子往往是做不到的。而且,这一游戏仍然属于“动作”阶段的游戏,对孩子的新的学习经验没有起到提升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