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1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日 食和月食》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08:1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日
食和月食》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李华洁
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玉泉办郝堡小学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分由"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组成的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不仅仅对学生来说有趣、有吸引力,还在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有助于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状态。同时,这两个现象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宇宙天体是运动着的,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是必需的,也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素材之一。
  
学情分析
1.      学生认知情况分析: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个别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认识进行一个合理的猜想。
2.      学生学习本课的情感因素分析: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听说过或者查阅过的两种感兴趣的天文现象,相对来说学生对月食了解的多一些,而对日食的了解相对较少。但学生的学习并不会以为感兴趣就能有秩序的完成,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份兴趣来做科学的引导。
3.      学生的实验方面状况分析:这节课内容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只能设计模拟实验,因此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比较困难,我让学生结合教科书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降低难度,使学生学得轻松,有兴趣。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与技能知识——知道日食、月食是自然现象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活动,能对问题结果进行猜测,形成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根据有关信息作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事实,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乐于合作交流,保持并发展乐于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08:17: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20 08:17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播放《舟山日食食既前》视频录像和《吉安日全食精彩镜头》视频录像。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入新课(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二)学习新课
 1、探究日食的形成
(1)引导学生科学猜想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及教具演示,认学生认识日食及日食的成因
(3)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形成,你认为月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2、认识月食的成因
用多媒体演示月食,看了录像后,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形成的原因吗?(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三)巩固应用
我们研究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请你试着做一做下面的练习:分别画出发生日食和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

(四)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
2、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





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而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产生的原因。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内容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只能设计模拟实验,因此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比较困难,有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的演示,学生应该很容易认识日食和月食,借助日食成形的认识,也应该能比较顺利推导出月食的成因,可能少部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会比较困难。







1.通过视频再现、学生观日食照片,引领学生及时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并通过回忆,让学生显现对日食的前认知。

2.推测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帮助学生正确建立科学概念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品质,纠正不合逻辑的猜测。

3.实验设计是为了避免学生毫无目的的开展实验,也为了操作后的表达更加清晰;通过对如何实验的讨论,使学生对月球的公转、材料的放置、小组的合作有了一个更为科学的操作意识,为下面的有效操作提供基础。并且形成边操作边记录的习惯,有利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作为科学证据以做科学的发言。
4.在日食的基础上进行月食成因的分析,主要以学生独立为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预设将实验移入课外。 5.课外延伸是让学生养成课后继续探究的习惯,关于日食和月食还有很多值得学生课外研究和相关资料查询,我们布置的这些课外探究可以让学生做到,也能进行检查和反馈,并引发学生进一步观测的兴趣。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08:17:31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真是伤了不少脑筋,也都查找了很多资料参考,应该怎么来上好这节课。还查了很多资料做了一个简单的课件,包括日食和月食的一些图片资料,日食和月食形成的视频资料等。课本上有模拟的实验,但是白天实验效果不好,还是相关的视频资料比较能帮助清晰理解。从本课的教学情况来看,日食和月食现象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陌生。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课开始以故事引入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以课本日食图片为引子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令人欣喜的是——从“日食的形成”到“月食的产生”,全部由学生推测而得,并且有的学生通过“三球仪”的演示,把日食的形成过程叙述得条理清楚,不过叫人担忧的是“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难以落实,“动”起来的只是一部分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握笔等结论,抄下结论又显得无事可做。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能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类型,以及二者的差异。在形成原因的讲述中,我主要是利用模型和实物(如:手电筒、乒乓球、玻璃珠)进行描述。也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理解的同时能主动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有关日食和月食的知识,知道日食、月食的成因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造成的。本课重在让学生验证,画模拟图,观看视频,以建立清晰的日食、月食的表象和成因。
本课教师的讲解也是必要的,如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全食、月偏食的解释,太阳为什么看上去与月球差不多大等,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但部分学生总是把月相和日食月食混淆。在这方面,本人还需加以引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9: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