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复习重点词语 三.细读课文,品读语言文字 四.再读全文,扩展延伸
| 一.导入,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海景图,配乐导入 2.板书课题,体会“圆圆的”叠词的妙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复习重点词语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 2.复习重点词语、句子 3.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品读语言文字 学习1——5自然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沙粒是怎么说的?同伴们又是怎样议论的?分别用 “——”和“﹏﹏”画出来。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自学 (三)汇报学习成果: 1.指名读出小沙粒说的话。 2.指名读出同伴们说的话。 (四)出示句子,指导读 一颗圆圆的沙粒十分真诚地向同伴们说:“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 ★换和“真诚”意思相近的词读 “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同伴们不但不理解,反而嘲笑圆圆的沙粒。 变标点符号,学生再读,体会“?”“!”的用法 圆圆的沙粒已经下定了决心,坦然地钻进蚌壳里。 啊呀,从今以后,他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听不到滚滚的涛声了! ★出示两句话,对比着读 他再也看不见阳光、海景,听不到滚滚的涛声了! 他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听不到滚滚的涛声了! ★填空练习:他再也看不见( ),听不到( )!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五)自己读1——4自然段 再一次感受小沙粒的真诚和同伴们对他的惋惜。 指名五人分角色朗读,大家随着他们的读,感受当时的情景。 (文章再生动,毕竟以文字作载体,而让学生走进角色、换位体验,以课文角色的身份去朗读是孩子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不但有利于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而且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再创造的有效手段。) (六)学生用读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圆圆的沙粒在蚌壳里听得怎样?如果他动摇了,会怎样?因为什么?
★自己再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时,小沙粒
| 一、学生兴趣浓厚
二、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复习重点词语
三、学生细读课文,品读语言文字
四、学生再读全文,回归问题,提升课文主题
| 一、 导入,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抓住生字词的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意。
三、1、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2、文章再生动,毕竟以文字作载体,而让学生走进角色、换位体验,以课文角色的身份去朗读是孩子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不但有利于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而且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再创造的有效手段。) 3、通过老师饱含感情的朗读、课件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将画面优美的课件、旋律动听的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文本特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使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
| 他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听不到滚滚的涛声了! ★填空练习:他再也看不见( ),听不到( )! (五)自己读1——4自然段 再一次感受小沙粒的真诚和同伴们对他的惋惜。 指名五人分角色朗读,大家随着他们的读,感受当时的情景。 (六)学生用读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圆圆的沙粒在蚌壳里听得怎样?如果他动摇了,会怎样?因为什么?
★自己再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时,小沙粒又是怎样做的?
学习6——8自然段
1.放录像,老师范读6——8自然段
2.现在,你就是这颗呆在蚌壳中的小沙粒,在这几十年漫长的岁月中,你是怎样想的呢?把自己的想法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上第九自然段省略号的旁边。
3.女生、男生、全班分别朗读6、7、8自然段,共同感受岁月的漫长和小沙粒变珍珠的坚定。
学习10——12自然段
老师引读
2.出示 珍珠图 句子
★学生把自己当作是采珍珠的姑娘,练习读句子,表达自己对珍珠的赞美
3.同桌分别读11.12段。
4.同桌练习对话,把珍珠和伙伴们见面时的情景表演出来。。
(创设情境,放手让学生在虚拟的情节中,主动地说,大胆地说。在自由交流的碰撞中学习、规范语言、激活思维,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
5.全班交流
四.再读全文,扩展延伸:
1.自己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思考:现在,在你的眼里,这颗小沙粒还仅仅是圆圆的吗?他还是个怎样的沙粒?
(回归问题,提升课文主题)
2.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3.小结
学习6——8自然段
|
| 4、创设情境,放手让学生在虚拟的情节中,主动地说,大胆地说。在自由交流的碰撞中学习、规范语言、激活思维,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