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中学世界文明史教育中的几点启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美国历史教科书《古今文明》的摘译与感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 其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在历史课程改革中,作者特地认真研读了美国高中历史教科书《古今文明》1,并在阅读时做了即时摘录并抒发感言,目的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为我所用。



一、历史观



摘译:致教师:《古今文明》第9版提供给学生一部世界历史概观。我们不认为文明的发展和增长是纯粹而单一的欧洲经历,而是一个全球范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伟大文化体系通过互动,共同创造了当今世界2。



致学生: 我们写此书的目的主要有二:第一,为你们提供对世界所有各个部分在过去岁月中对影响后世的全球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第二,是想说明学习世界历史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给予我们对美国文明起源、本质和方向的感悟。



点评与感想: 在教科书前言的“致教师”(To the Instructor)部分中,编写者表达了自己对世界文明史的基本观点:抛弃曾长期统治西方历史学、特别是美国史学和历史教学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欧洲中心论”,改而推重全球史观,强调了世界上“所有伟大文化体系的互动”,明确告诉学生当代世界文明是所有民族的共同贡献。在这种广阔和全面的历史参照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美国自己文明的起源、本质和方向。这种全球性视野和宽广心胸突出表现了美国中学历史教学在最近一二十年的实质性进步。



二、历史学科



摘译:历史是人类过去行为的记录,建立在存留下的证据之上。历史表明,人类事务中的所有模式和问题都是一个复杂发展过程的产物。通过使这一过程清晰化(by shedding light on the process),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人类经历中获益的手段。



点评与感想: 历史学家和历史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根据证据,将看似人纷繁杂乱的人类历史进程加以“清晰化”。 这里,"清晰化"的提法使人耳目一新, 它一方面指出历史学家的作用与功能,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历史学家、课程标准制订者和教材编写者如果不能把一般的宏观历史过程加以清晰化,反而使之模糊化和混乱化,将是一种严重的失职,也使我们怀疑是否有专门开设历史课程的必要;另一方面它也提醒我们,历史撰写实际上带有主观的“人为”性质。同时,它也强调历史教育的目的是让后人从中取得经验和教训、并得到启迪和感悟,这大概是各民族、国家历史学家的普遍共识。              



(一) 历史作为一门科学的特性



摘译:处理历史的方法不止一个。例如,处理美国革命、俄国革命、抑或明治维新时,历史学家可以用叙述方式描写这些事件,或分析总体原因,并同其他国家类似事件的模式进行阶段性对比。与实验室中有控制条件下通过重复实验证实假设、并把现象进行划分归类的自然科学家不同,历史学家必须特别注意资料的唯一性3,因为每一历史事件都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于那个时间对现在而言已属过去,历史学家就无法通过复制事件发生的环境来证实假设,进而得出结论。



但是,历史学家还是坚持认为:历史要写得尽可能地“科学”(as scientifically as possible),而且要像科学家考察自然现象那样,采取同样客观的态度进行证据的分析。这种科学精神要求历史学家根据历史分析的成规把握证据,发现其中的偏见并设法排除它们的影响,而且只对看起来证据确凿的问题做出结论。



点评与感想:历史的确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科学,这种提法和观点值得称道。 但是,正是历史学科所具有的“人文”特性,使这种理想中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总在人脑过滤的过程中,在我们进行人为的“清晰化”时,难免做出被“先入为主”(precondition)的偏见、立场、意识形态、个人情感、世界观、历史观、族群背景、甚至性别等个人经历所"玷污"的价值判断,从而在有意无意中把历史解释变成相当主观的东西。在西方人的历史著作中,特别是有关中国历史和现象的记述中,“科学精神”有时竟然一时间荡然无存。同样,我们对美国或其他国家某些历史事件、人物或现象的解释也不一定完全“客观”。问题可能出在掌握的证据不全面不确凿,更大的可能性是“人脑”自身的干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二)历史的方法



摘译:为满足这些要求,历史学家已形成一些“历史的方法”。第一步是搜索资料,它们可能是物质遗存、口头传统、图画资料或书写记录。通过这些资料,历史学家必须对事实进行推断。这一过程包含两个部分:外部批判(审视)是检验资料的真实性;内部批判则对这些资料进行评估,以确定作者的意图及其研究成果的精确性。历史方法中的最后步骤是综合。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学家判定在某一特定情景下哪些事实与当前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关系最紧。因为很明显,人们不可能囊括所有发生过的事。这一精细的筛选过程突出表明客观性在历史写作中所起的作用。而且,涉及的历史事件越复杂,历史学家的判断就越关键。



点评与感想:这里提到的历史方法十分有价值,关键是历史学家和历史讲授者如何超脱一切“主观干扰”, 做出“相对客观”的判断。不像自然科学中的实证过程,历史“判断”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主观认知、知识综合过程、甚至是个人价值观的张扬过程,因为它受到诸多方面的微妙因素所制约。所以,最终做出的可能是相当精辟客观的历史判断,也可能是主观色彩甚浓的非历史的无稽之谈。



(三) 历史分期



摘译: 我们真的能够把历史分为“古代的”“中世纪的”或“近代的”时期吗? 很清楚,在20世纪被认为是“近代的”内容,可以想象到25世纪时,就将被看作“中世纪”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把历史叙述加以分割,就如同教科书中没有部分、章节、段落、或甚至是断句的处理。这样,就像时间本身一样,历史就会变成永无休止的意识和事件的流动。为简化任务,为更容易地驾御材料,历史学家把历史分为若干时期。划分的选择和线的划定显示历史学家看待过去的与众不同之处。



点评与感想:不同历史分期实际上是不同历史学家对人类历史的独特解释。虽然在历史分期问题上,我国与西方之间、甚至国内史学界内部都存在不同见解。然而,史学家"做史"的原则和目的却基本一致:在自古至今、由远及近的人类历史进程中,看发展求变化,找延续和传承,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把自己的历史感悟传达给读者,"阐明"自己对人类历史进程的见解和价值判断.



摘译:历史是研究时间长河中变化的学问(History is the study of change over time.) 我们把历史分为七个根据年代划定的阶段:



一、“古代世界”:从史前时期到非洲、西南亚、南亚和东亚文明的发展;



二、“中世纪”:对在这个重要阶段世界各民族形成时期进行学习,考察政治、宗教、社会和文化框架的建立,这些框架使15世纪时的欧洲、西南亚、非洲、亚洲和美洲形成了各自特点。



三、“向近代的过渡”:考察至17世纪中叶世界的知识框架、新技术类型和新经济制度的影响。



四、“涌起的欧洲浪潮”:回顾政治、经济、科学和思想之间相互联系的能量爆炸,这一爆炸在18世纪末把欧洲大陆推向世界顶端。



五、“西方主宰的世纪”:考察西方在19世纪登上世界顶峰的历史:技术、科学、商业和知识爆炸的浪潮席卷世界,但是这个浪潮并没有完全淹没非西方世界。



六、“新三十年战争”:讨论自由主义梦想终结后的三十年,其间发生两次血腥的世界大战,还包括种族灭绝和恐怖的原子武器.



七、“从两极意识形态到全球化竞争”: 讨论1945年以来世界的全球化,前一部分是以“冷战”形式出现的两极冲突,后一部分涉及世界经济的统一趋势,也注意到贫富之间巨大差异的出现和增强.



点评与感想:历史分期实际上是历史学家见仁见智的学术行为,无所谓绝对的优劣。至少,此分期遵守了几项重要原则:一、以时序为经线,发现历史发展的变化、文明的延续和传承,体现了历史学是“研究历史长河中变化的学问”; 二、选材相对平衡,涵盖了不同的大洲和地区,而不以是西欧北美为中心的西方世界, 从而铺陈了广阔细密的纬线;三、“文明史”涉及的领域相当宽泛:包括了政治、宗教、社会、文化框架、技术、科学、商业和知识、甚至战争和二战后从两极意识形态到全球化竞争和经济一体化趋势。这样的内容选材基本上勾勒出人类文明的基本脉络、发展变化和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以及各个社会生活领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这是我国历史课程改革专家们应当认真研究和消化的。



(四) 历史进步的动力



摘译:历史学家不仅试图表述发生了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而且还要说明为什么社会经历了变化。任何这类的探究便提出了不少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地理的、经济的和社会力量的长期影响;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或从另一方面看,在独一无二的事件中,在可以归为某种模式的事件中,群体力量产生影响的程度。由于对宇宙、以及人类在宇宙中发挥作用的哲学观点不尽相同,答案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



持目的论观点的人在历史中看到的是神意的引导,认为是神根据宇宙的目的引导人类的命运。其他思想家则看重个人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主要是重要人物决定了人类事务的进程。这一命题的反对者则声称:历史是由“力量”“规律”和所有群体的“行动”决定的;社会学家主要通过对群体的起源、制度和功能的分析来解释历史。经济学家喜欢用群体行动、特别是经济力量影响的观点观察历史记录。对卡尔·马克思而言,不可抗拒的经济力量主宰着人类并决定着历史发展的趋向。他声称:从一个经济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化,例如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转变,是通过剧变、或曰革命达到的。之所以发生剧变和革命,是因为控制生产方式的阶级为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总想方设法阻碍变化和发展。



在根据一套原则解释社会过程时,人们还尝试了很多其他办法。德国人奥斯瓦德·斯宾格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著述时,坚持主张:诸文明就像有机体,都在花的“超级的无目的”中生长,并且经过春、夏、秋、冬的循环。查理·达尔文的进化论假设对19世纪的思想产生了强烈影响,促成一个观念的兴起──“适者生存”的原则也必须运用于人类社会。这个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体系,引发了相当重要的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



点评与感想: 告诉学生由于每个历史学家或历史流派都带有世界观、历史观等这些哲学观念上的“主观”性,对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历史前进,答案自然是众说纷纭。当然,美国文明史教育的特点是敢于把不同的历史观、甚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介绍给学生。



我们的历史教育也可以对不同的历史观进行介绍。但应当明确的是,我们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不应在西方史学的影响下变得含混不清、丧失灵魂,变成“不东不西”的四不象, 致使学生获得的只是零碎的失去历史价值的无用信息.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恢复其核心教育目标是我国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目前必须着手进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三、总结历史 瞻望将来



摘译:20世纪恐怕是有记录的历史以来最为喧嚣(tumultuous)和最有创造性的、而且肯定是人口最为稠密的世纪。大概它最独一无二的特征是美国政治家温德尔·威尔基(Wendell Willkie)在20世纪四十年代描述的“一个世界”和马克拉汉(Marshall Mclluhan)称为的“地球村”现象。这个世纪的几十年中,发生了通讯网络、空间航线、气象系统、科学和医学发明;贸易与金融、旅行和旅游业、体育与电影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然而不幸的是,这几十年中也目睹了全球规模的战争和大屠杀。 同“全球的”(global)一词一起,还出现了一些相关词汇,它们赋予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如“系统的”(systemic),“整体的”(holistic)、“相互连接”(interconnected)和“互动的”(interacting)。民族主义和独立仍然是世界上强劲的分离力量,这可从小规模的悲剧性冲突和政治权力的转移中看出。但在同时,在当今不断走向融合的世界中我们发现了史无前例的对“国际主义”的强调和在跨国公司和政府部门间的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



综观人类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是人类的努力和激情。当21世纪向我们展开双臂的时候,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人类对这些问题更加确切的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需要:保护自然环境;平衡人口和资源;应对社会变化和挑战。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现象,即这些主要问题和挑战是真正全球性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对这些问题存在的认识和对时机的掌握。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



点评与感想: 20世纪的人类历史更是一个世界的紧密相联的历史。既发生了全球范围文明的伟大进步,又有世界规模的战争与屠杀。但是,还可以进一步告诉美国学生:文明的进步实际上伴随着野蛮的兽行,自诩"最先进最文明"的某些民族对"落后和野蛮"民族犯下了最不齿于人类的野蛮兽行。



这里, 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反思、对未来的展望,使历史教育登上了更高的层次、挖掘出更深的寓意。如果有足够的理智和勇气,还可以更明确地告知美国学生:在新世纪,和平与发展问题更为重要。要让美国青年人通过历史和现实尽早认识到:由单一霸权主宰世界、用单一价值观改造地球的想法应当尽快抛入历史垃圾堆,从而逐步树立起同其他民族一起平等地建立一个文明、公平与和谐世界的新理念。              



四、美国与世界的关系



摘译:我们作者承认,对西方读者而言对自己文明的欣赏和肯定是我们进行教育的必然目的,但这一观点再也不是足够的。 随着商业、通讯、技术领域日益加快的发展节奏,每一天这个世界的每一部分都与世界其他部分发生着更加紧密的接触,即使是世界最偏远角落发生的经济和政治事件都会对我们每一个个体产生影响。  虽然编写此教科书的两个任务颇具挑战性,但考虑到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全球化倾向,这些任务又是非完成不可的。比如东亚经济处于危机状态时,华尔街都会感受到其影响。新世界的文化--特别是音乐和电影--已经传遍全球。当巴尔干发生悲剧时,我们都会受其牵累。过去那种远方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孤立状态中自生自灭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点评与感想: 的确,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美国学生仅仅理解和欣赏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美国的历史与文明)是远远不够了。由于世界联系的日益紧密,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都会对美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没有人能够完全孤立于世界之外。美国人必须了解美国以外众多文明的历史,这点认识对美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摘译:你们现在正在上的这门世界历史课是为了解世界诸文化的发展,所有不同的文化走到一起组成多层面的世界文明的历史。了解其他诸文明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不同的通向未来的道路,你就可以获得对于自己文明在前进道路上成功与失败的理解。基于对世界历史的理解,你将能够作为一个世界公民,对发生的任何变化做出更加理智的反应,并通过它做出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正确抉择.



点评与感想: 这里的进步是明显的。各国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各国的发展道路,决定了它们采取的政治制度。美国教科书编写者希望美国青少年能够理解和宽容其他国家和民族、特别是持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这样才能领悟和反思美国在自己发展进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作为中国人,我的期待可能比较天真和幼稚,但的确发自心底:希望通过相对客观的世界文明史教育,让现在的美国中学生将来与其他民族、特别是非西方民族和国家进行接触和交流时,能够摆脱"惟我独尊""舍我其谁"的传统民族心理。希望这种状况来得越早越好。



当然, 我们中国人民也应以泱泱历史文明大国国民的宽广胸襟,以更加客观平衡的心态去了解和学习世界上其他的文明传统。我们也将通过自己的历史成就和当代进步向世界展示自己,我们有耐心等待美国和西方人民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客观认识、理解和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0 23: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