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2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七语下第三单元第四课 莫泊桑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9 16:0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 人教版七语下第三单元第四课 莫泊桑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作者及工作单位 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镇页渠中学   田 丰  
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该单元以杰出人物为题材,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记叙文,又是自读课文。作者抓住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四位作家的性格特征,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并穿插了议论和抒情,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本文既然是自读课,根据课标要求可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当堂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增强,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学习交流过程中,优生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目了然,有助于差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语文学习,学生已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文章类型,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初步具备了获取、筛选、分析及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本单元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对描写某一人物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描写几位人物的写作手法,同时,使其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朗读课文,圈点人物性格特征的关键词句,批注描写时所用的方法。
     2.学生能学会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
     3.学生能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学习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9 16:0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9 16:03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三)合作探究      

(四)拓展延伸


(一)

1、准备歌曲《快乐星期天》,渲染气氛导入。
2、文学常识介绍

(二)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巡回指导,适当给予点拨。




(二) 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故事中的核心人物以及依次出场的人物。
    3.简要概括故事大意。

(三)1.展示同学勾勒好的作家形象图,让学生找找图上共有几个人,课文中又写了几个人,学生就会发现图上多了一个人,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多出来的那位就是作者莫泊桑的结论。
2.让学生猜测图上

剩下来的四位分别是谁,要求从课文中找到判断的依据,用不同的标记圈点出来。
3.全班交流、讨论并确定结论及判断依据。
4.让学生根据讨论确定的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中来概括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四) <猜猜我是谁>
请一位同学随意描写本班同学,其他同学要仔细听他描述,想一想他介绍的是班上的谁?……





以阅读法和发现法为主,以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为辅。采用发现法是因为初一的孩子都有猎奇的心理,利用这一点可以充分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学困生也有一定的帮助,练习与讲解是师生共同要完成的任务,这体现了课堂的整体和谐性。
















板书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莫泊桑:肖像  语言  动作  议论评价  性格
屠格涅夫:脸  生动性
都德:身材、脸、鼻子、嘴唇 概括性 头、头发、眼睛、胡须 跳动性
左拉:头、头发、眼睛、胡须 温和性 寡言、温和、 聪慧、坚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9 16:03:39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1、学习目标初步达成。我引导学生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地学习,让学生理解了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技巧。2、这节课还有比较好的地方就是在掌握了人物描写方法之后,以自己最熟悉的一位同班同学进行人物描写练习,让大家当场猜一猜写得是谁。这一活动,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写完之后,纷纷要求展示自己的作品,课堂上掌声不断,异常活跃。
当然,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以及在授课的过程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 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有些仓促,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时,对四位作家平均用力,费时,给学生的空间小。2、学生回答得不够全面时,就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没有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仔细查找答案3、由于缺少了对比这个环节,学生“谈收获,悟写法”就谈得不够深,也由于学生谈得不够深,就急于把自己的观点展示给学生看;另一方面,是担心“练笔”这个环节时间不够,就草草结束。如果能让学生在“悟写法”这个环节中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有所悟,宁可删掉“练笔”这个环节。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兴奋点来取舍教学环节,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精和深。4、这篇文章的选用,很显然是多元化文化的补充。因此对于此文的设计是否还可以考虑加一些内容。这些文学大师们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浅层次的印象,更多的是他们对于生活的不懈追求,对待问题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如果在这方面能够设计相应的问题,势必会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有厚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7: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