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1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地理文字材料题解析技巧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09: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近几年会考题为例

湖北长阳都镇湾镇中心校 李三元



  
学会解析地理阅读材料题,是学好地理、会用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进一步提高学生捕捉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头脑是很重要的,因而,探讨阅读材料题的解析方法、把握解析规律是非常有意义的。根据是否可以利用阅读材料题中的信息直接作答,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解析方法,即直接法和间接法。下面仅以一些文字材料题为例,来探讨阅读材料题的一些常规解析方法。



一、直接法



顾名思义,运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可以直接从所提供的阅读材料中能找到答题线索甚至是相关答案的。这类材料题一般来说主题很鲜明,层次清楚,意思也很明白。而且这种类型的材料一般也在文中出现了重要的中心语句或者是一些关键词语。通常只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中心语句或者关键词语,就可以得到较为完善的解答。



(一)可以直接找出材料中的中心语句的



有很多地理阅读材料题是很容易找出其叙述的中心语句的,它们一般也很符合初中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认知水平和学习味口。下面试举例对这类阅读材料的解析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例1]试阅读下面一位中学生的调查报告,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家乡耕地减少的忧思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更少,而在我的家乡,人均耕地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要少,只有0.05公顷。



我的家乡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听老辈人讲,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村的人均耕地也曾高达0.2公顷。但近50年来,人口增加了一倍,耕地却减少了一半。我们这个原来为国家提供商品粮的鱼米村,现在有些人家竟然买口粮吃。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耕地减少的呢?



首先是建房。近些年来,人们富裕了,便盖起了新房子。原来村东的水稻田,现在成了50户人家的宅基地。



其次是造“地宫”。看看村后的那片“壮观”的坟地,一直上演着死人与活人争地盘的闹剧。



为了与外界加强联系,前几年我们村修通了到县城的公路,占用了不少的良田。还有就是石灰砖瓦窑“吃”了不少土地,也是耕地日益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耕地日益减少,实在令我们担忧。我想问,将来我们长大成人后,我们还有没有地种?种什么?吃什么?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2)这个村子的耕地为什么会日益减少,甚至“有些人家竟然买口粮吃”呢?请你说出主要原因有哪些?



[解析]在本段材料中,出现了很多与问题相关的中心语句,学生只要结合问题的具体要求,就很容易上手。针对第一个问题,要学生回答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学生只要抓住了第一个关键语句就可以答好。对于第二个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出耕地减少的原因,其实材料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学生只需要把②③④⑤中心句找到就得解了。



[答案](1)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更少。(2)建房;造“地宫”;修公路;建石灰与砖瓦窑



下面再看一例。



[例2]试分析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修建好青藏铁路,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它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增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造福各族人民,发展旅游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青藏铁路由青海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是1956千米。其中,西宁市至格尔木段长814千米,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在2005年10月,格尔木市至拉萨市段铺通,长达1142千米,其中新建的是1110千米,格尔木市至南山口是有线改造32千米。青藏铁路的修建克服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为世人称奇。



(1)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面临了哪些主要困难?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至少说出三点意义)



[解析]对于第一问,学生平时只要稍微关注一点国家的时事政治,就可以很快地抓住“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关键语句,从而使问题轻松获解;对于第二问,学生只要抓住“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增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造福各族人民,发展旅游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重要语句就行了。



[答案](1)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2)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造福各族人民;发展旅游事业等。



从上面看出,像这样类型的文字材料题,学生只要能迅速把握住这些中心语句,就可以很好的解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09:53:00 | 只看该作者
[尝试训练]阅读下面材料,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国人关注、世人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是一个世界级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和旅游等巨大综合效益。整个工程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拦水坝。大坝轴线总长2309.47米,大坝坝顶高程为185米,最终正常蓄水位175米,水库总容量为393亿立方米。

二是大型水电站。共装机26台,总容量为1820万千瓦,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的发电量还多56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840亿度,为世界第一。

三为通航建筑物。建有永久船闸,规格为5个梯级的双线船闸,闸室有效尺寸为280米×34米×5米;配装有能通过万吨级船队的大型升船机。

(1)长江三峡工程分为哪三大部分?

(2)长江三峡工程的建成将能发挥哪些综合效益?(试列出5点以上)

[参考答案](1)拦水坝、大型水电站、通航建筑物。(2)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旅游等。

(二)直接寻找出关键词语的

不是所有的材料题都像上面所提供的那样直接呈现出我们要找的中心语句,其中就有一些材料只能找得到一些相关的关键词语。下面试说明这类型题目的解析方法。

[例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在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加之山岭阻隔,海洋水气输送到这里的很少,各处的自然景观也是大不一样的。具体说来,在本区东部,分布有大面积的草原,夏秋时节,千里绿海,牛羊如云。在本区中部,降水明显减少,但在黄河沿岸却形成了大规模的农作区,如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区。在本区西部,除一部分山地和受西风影响显著的地区外,大多数地方降水甚少,多表现为典型的荒漠景观,地表植被稀少,或为荒凉的戈壁,或为浩瀚的沙漠。

(1)本区植被从东到西呈现什么变化规律?

(2)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

[解析]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首先要找到一些关于景观描述的词语,如“草原”,“典型的荒漠”,再结合对应的方位词语,就可以很快地找到关联,如“东部”→“草原”,“西部”→“荒漠”,不难分析得出中部地区的景观是过渡性质的,因而得知是荒漠草原。由此得出结论:本区植被由东向西,从草原依次过渡为荒漠草原、荒漠。这个结论的得出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编制填写下面表格找到关系。

关键区位叙述
植被景观描述
本区东部”
大面积的草原”
本区中部”

本区西部”
典型的荒漠景观”

这个表格可以让学生在基本填写完后一下子就看到区位与植被的对应关系来。针对第二问,则应设法抓住“降水明显减少”,“大多数地方降水甚少”等关键词语,理解体会到本区植被的种种变化是与降水的多少有直接关联并密切对应的,再进一步结合具体材料所给的信息进行一下归纳就行了。

[参考答案](1)植被由东向西,从草原依次过渡为荒漠草原、荒漠。(2)植被的变化直接与本区降水的分布相关;本区降水是由东向西变少,故而植被也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09:54:00 | 只看该作者
二、间接法



上面探讨了直接法的一些应用技巧,下面来分析间接法的使用。所谓间接法,就是要回答的问题的关键信息在所提供的材料中再也不能直接找到,而需要答题者以所提供的材料为背景,参考点,综合运用平常所学,创造性地进行作答。针对这类情况,我们要让学生平时就学会从材料中的蛛丝马迹,或者是关联其的相关背景信息中去寻找答题支点,这对解答者的答题水平要求是更高了,不仅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注重知识经验的有效积累,更要注意到这类题的一些常规技巧,以便能够很好应对乃至超常发挥。关注这类题目的解答技巧是:一是需要学生平时就养成对问题的全方位的理解、思考。二是要设法对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积极的发散式思考(不断围着问题去进行),尽量打开思路,充分联想平时所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事实和规律等内容,激活并展开认知网络,既要作好有针对性的分析,又能去合理综合。既要能推演开去,又要能在此过程中去进行及时的有效归纳总结。。显然,这对解答者的平时准备和即兴发挥水平是一种极大的挑战。让学生多适应这类题型的解法建立良好的答题心理准备和情景,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下面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例4]阅读下面材料,试回答问题。



我国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是个海陆大国,试说说其位置的优越性。



[解析]这段简短材料所给的信息对答好本题来说是极其有限的,没有任何可以直接拿来用的部分,看上去似乎无从下手。但不难找出一些相关的关键信息,如我们知道是介绍我国海陆位置的,问题的要求也是说到海陆位置的优越性的。我们可以以此为参考点让学生充分进行发散式思维,当然基点是围着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去想。也可以让学生收集联想到一些具体而实在的、平常积累的相关的典型案例,如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事例,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事例,“丝绸之路”的开辟等历史事件,也可以从今天的亚欧大陆桥的建设等等事例出发,思考我国海陆位置优越性的表现,从而,让学生更具体丰富的感受到中国海陆位置的特点给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学生会渐渐体会到我们要做的是中国的这种天然的优越条件对人们的影响(即人文影响),马上会打开思路,意识到所关涉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的、经济的、贸易的、交通的、外交的等等方面。通过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大为活跃,问题的答案也基本成型。



[参考答案提示]从宏观角度:可以从对外交通运输、对外经济往来、对外贸易、对外政治外交等方面思考;从微观角度(本国内),可以从农、工、商、旅游等发展去思考。



实际上,学生经常遇到的阅读材料题是需要综合运用直接法和间接法才能顺利完美解答的。



总之,让学生学会解答这类阅读材料题目,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掌握技能技巧,还可以很好的培养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12-4 10:49:00 | 只看该作者
优秀地理教学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0 23: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