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楼主 |
发表于 2012-9-7 20:38:40
|
只看该作者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方式。” 而分数起源于“分”,是人们在处理“分物品”的长期经验中形成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分物品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当所分物品的个数是非整数时,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课的开始就创设了一个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的教学环境:给每对同桌准备了一套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因为学习新知识要用到学具,所以就促使学生产生了“分”的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感悟到:要想分得公平合理,那就得“平均分”。这样,分数的一个本质特征――“平均分”便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头脑中。在操作中学生还遇到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有的形状的纸只有一张怎么办?公平的解决办法就是每人“半张”,这半张就可以用1/2来表示,分数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说教,学生因自身的需要而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情感。因而,学习是主动的,感悟是深刻的。当我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时,学生的发言是那么积极、那么准确、那么精彩,令我都不禁为他们鼓掌叫绝。再让学生学具上表示分数时,学生兴趣盎然,水到渠成,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出了1/18、1/32、1/64……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有所提升,我设计了3个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在分数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如何用分数表示,用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练习的设计顾及了面向全体学生,也考虑到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所以安排了拓展练习,以促其思维发展,采用旋转、推理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的学习过程。
当然,我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做数学”的体验等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