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刻度尺、烛焰、凸透镜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合作、交流、分析、论证、归纳、表述等形式对透镜的成像规律有较好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4、尝试用“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去探究科学规律。
5、培养学生分析试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培养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试验收集有关数据,并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具学具:小组试验: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通过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文字,并逐渐将凸透镜远离课本,仔细看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交流后,提出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新课教学
1、提出物距和像距的定义。
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中心的距离。
像距(v):像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介绍试验装置
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
提问:应该怎样安排、蜡烛和光屏的位置顺序?为了让蜡烛成的像呈现在光屏上,我应该注意什么?(三心等高、共线)
(2)设计试验
使蜡烛从距凸透镜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向,观察向的大小、倒正如何变化。将读出的物距和像距填入课本表格中。(提醒要多做几次)
(3)分析论证
通过比较物距、像距、焦距和2倍焦距,找出其中的关系。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u>2f, f<v<2f,物像异侧。
2.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 u=2f, v=2f,物像异侧
3.倒立放大的实像时,f<u<2f,v>2f,物像异侧
4. 正立放大的虚像时,u<f, v>u,物像同侧
3、讨论
(1)凸透镜成像时,在什么情况下物像同侧?什么情况下物像异侧?
(2)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减小时,像距怎么变化?
(3)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用不透明物体挡住透镜的一部分,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发生什么变化?自己在做一做,看看你的猜想对不对?
(4)在试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5)在试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三、课堂练习
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实验)调节像距,使窗外的景物成像于光屏上,说出此时所成像的特点?属于凸透镜成像的哪种规律的应用?
2、完成3W。
四、课外作业
练习册相关内容。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教学目标:
1、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
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老光眼)的成像特点和产生原因。
3、知道用凸透镜或凹透镜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4、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培养从相关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5、会用一定的方法探究用凸透镜、凹透镜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6、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培养个人用眼的好习惯。
教学要点:
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教学器材: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提问: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
2、你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些含有凸透镜部件的物体分别利用了凸透镜的哪种规律成像的吗?
今天我们就围绕u >2f的应用,来认识一下照相机与眼睛。
二、新课教学
1、原理
请学生利用讲台上的试验器材模拟出照相机原理的模型。
提问:谁能指出照相机中相当于凸透镜和光屏的部件的名称和位置?(板书)
出示人眼睛的图片,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
提问:(1)你能说出人眼中相当于照相机镜头和胶片的组织的名称和位置吗?(板书)
(2)照相机成的像与眼睛成的像有什么共同特点?与凸透镜u >2f的成像特点是否一致?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等系统,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介绍光圈和快门:控制曝光量,改善摄影效果。(举例:如今天是阴天,阳光不是很充裕,这时就应将光圈口径调大,使单位时间内光通量增大;同时将照相机快门的开闭时间延长.)
提问:我刚拍完全身照,现在想拍一个半身照,应该怎样调焦照相机?
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调焦。
简单介绍视觉的成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