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9-1 00:33:48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点评:
在导入这个环节中,教师直接用面部表情引起幼儿的观察和关心,相比照片示范讲述更加的直接,而且间接有效的的唤起了幼儿对老他人的关切之心。通过教师的讲述,起到了示范、铺垫的作用,孩子们能够马上用自己已有的感性经验,说出比较丰富的关于情绪情感的词汇,教师对孩子所表达的作出了及时的回应,并大胆的肯定,这让孩子更加信心十足的参与下文活动。
指导幼儿观察所设计的提问比较贴近图画中心,孩子们的参与兴趣都很浓厚,但幼儿在语言的表达上还过于的简单,教师在此时欠缺补充指导。
教师出示文本后,孩子们马上被封面的图画所吸引,第一眼睛就看到了小蛇,并马上说出了直观感觉---小蛇要走了,这时,教师顺应幼儿的思维,马上就追问到:你怎么知道小蛇要走了呢?孩子们根据图画上所看到的行李包便作出了准确的判断。
从第一页开始,内容慢慢在增多,孩子们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都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自己的新发现,而教师在此时只注意到了表现积极的孩子,忽略了规规矩矩坐好的孩子,课堂气氛虽很活跃,但学习常规需要加强。
第一个提问是帮助幼儿过度到这一页的新事物上来,引发幼儿观察、猜测故事的新内容,第一个提问准确、到位;但第二个提问有点太直接,没有让幼儿有个观察的过程,而是教师包办式的把它直接说了出来,孩子们没有过多仔细观察、思考的空间,其实可以这样问:“小猴子它和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这样,孩子就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把注意力转移到河马和长颈鹿的身上来,把观察到长颈鹿抬头的动态,猜测出长颈鹿和猴子在说话!同时,教师在提问二时做到了让幼儿大胆的预测和适时的追问策略,回答的这个问题的孩子是在教师的追问下之后预测出来的 。
教师用预测的的提问方式让幼儿大胆的发挥想象,实际上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再现。
在问题的提出后,米柳小朋友马上接应的非常好,但当突然间出现一个孩子不解的时候,教师在此时过于匆忙的帮孩子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米柳小朋友能把这个词语准确的说出来,说明她应该对着个词有所了解,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她来解释,如果当她是实在解释不清,教师再帮忙补充,这种效果可能教师直接说出来要好,这样能更好的发挥幼儿学习的独立、自主性!
这个提问欠缺准确性,提问的内容过于泛,所以孩子的观察角度和思路也被这么一问之后就散开了。可调整为:“小蛇是怎样的”,这样提问的点准确些,孩子们就会根据教师所设问的把观察点转移到小蛇的身上来。
教师抓住动物的表情变化为观察线索,让孩子们很直接的切入到教师所设问的目的上来,而且还做到了适时的追问,让孩子们重温到前面小动物们因误解小蛇要离开时伤心、难过的心情,接此作为转折点,也形成了前后的情绪对比。
教师在提这三个问题时,注意了层层递进,依次通过文本的阅读、提问、回馈,再慢慢过度转移到生活经验中来,这样一个从脱离文本走向生活实践的过程,实现了让孩子们学以自用,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活动结束部分简单、明了,在孩子们自己尝试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简单概括的结束;而且在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感情朗读故事内容时做到了“以情动人”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