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一、
创
设
情
境,
引
入
新
课:
| 1、 我要为直径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的圆镜镶边框,边框长分别是多少厘米?(镜框厚度忽略不计)
2、什么是圆的周长?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圆,看一看,摸一摸,哪部分是圆的周长?
3、师总结并板书圆的周长的意义。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组动手摸、指等尝试自己总结圆的周长的意义
| 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打下伏笔。
|
二、
组
织
探
究,
发
现
规
律:
| 1、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引出绕线法和滚动法。
①用线围的方法。
②用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的办法。
用围和滚动的方法可以把圆的周长化为直线来测量,但是,所有的圆的周长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吗?例如老师用绳子吊一个小球在空中旋转得到一个圆,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出一种计算圆的周长的办法。
| 1、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组内合作量出直径是5厘米和8厘米圆片的周长。
2、汇报测量数据,明确存在误差的问题。
3、通过数据观察圆周长的大小。
| 教师的提问必须是学生有疑问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里老师根据日常生活实际步步设疑,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不是枯燥乏味,而是趣味无穷的。
|
2、引导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回忆正方形的公式,以及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2)那我们来猜一猜圆的周长可能与谁有关系?
| 1、组内合作测量三个大小不同圆的周长,计算出圆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探究圆的周长到底和谁有关系。
2、汇报下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 通过让学生量一量,填一填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这样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
3、认识圆周率。
(1)明确圆周率就是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2)出示祖冲之的画像并配乐朗诵。“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 3.1415926---3.1415927倍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数值----圆周率。祖冲之的发现比外国科学家早一千多年,为了纪念他,前苏联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 学生欣赏祖冲之的故事,从中受到启发。
| 这里引出故事,在帮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一往情深的志趣。
|
4、计算圆的周长。
(1)总结出计算圆周长的字母公式。
(2)完成创设情境的中圆镜边框的周长的计算。
| 学生合作小结,并利用总结出的公式动手计算。
| 让学生合作小结,这样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改变传统教育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三、运用规律,巩固练习:
| (1)填一填:完成教材第十二页练一练第一题。直接填在书上
(2)明辨是非: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对)
2.大圆的圆周率>小圆的圆周率。(错)
3.π的值等于3.14。(错)
4.半圆的周长是整圆周长的一半。(错)
(3)书练一练第二题。汽车车轮的半径为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 学生练习,通过实践,让学生对圆的周长加深理解,熟练掌握用周长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 上面的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针对性,既在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圆周率的练习,也有让学生运用公式直接计算圆的周长的练习,还在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巩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全课总结:
| 1、学生总结本节课都学到了的知识。
2、教师总结全课。
布置作业
| 学生通过合作,对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 通过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加深理解掌握。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周率 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圆的周长=圆周率×圆的直径,用字母表示为C =πd
根据圆的直径与圆的半径的关系(d=2r),还可以用字母表示为C =2π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