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8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9:5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1.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7课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2.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1.在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进行了前面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一些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没有发现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现简算的意义。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方便,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9:51: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28 09:52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巩固练习

老师前几天在收订校服钱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吗?请看大屏幕
1、      感知定律:
例1.校服每件上衣的价格是75元,每件裤子的价格是50元,订做14套这样的校服共收多少钱?
请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并提问两种方法结果一样吗?
提问:可不可以用等号连接?
各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它们的算法一样吗?
2、      认知定律:
你们帮老师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老师奖励给大家一些笑脸,你们知道这上面一共有多少个笑脸吗?
例2   出示笑脸图,每行有五个黄色笑脸图,三个红色笑脸图,共四行。
师:可以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
3.概括定律。
那我们现在就有了两个等式:
(75+50)×14=75×14+50×14
(5+3)×4=5×4+3×4
师:观察这两个等式的特点,你们仿造再写一个符合上面特点的等式吗?有什么样的规律?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们数学中的秘密,而且掌握了这个规律,请你们把发现的秘密小声地说给旁边的同学听听。
4、 进一步验证规律
(10+7)×6=( )×6+7×( )
8×(125+9)=()×125+()×9
  34×72+34×28
(8+4)×25


学生得出两种解法:
① (75+50)×14
②75×14+50×14
生:可以,第一个算式中75+50表示的是每套校服的钱数,再乘以14表示的是14套校服一共的钱数;第二个算式中先分别算出买上衣所要的钱数和买裤子所要的钱数,最后再把它们的积相加求出买校服一共要花的钱数。它们的算法不一样。
学生汇报两种解法:
1、(5+3)×4=32(个)
2、5×4+3×4=32(个)
生:可以。因为它们的结果相同。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为了简便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从而得出:
(a+b)×c=a×c+b×c




(四)总结性提问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2、什么叫做乘法分配律?
3、想一想,用乘法分配律对我们的计算有什么帮助?

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结果是否相等转移到观察算式的关系上,初步感知定律。
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看到两种解法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都是32个,使学生明确两个算式相等。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数感。
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75+50)×14 =75×14+50×14
  53×4=5×43×4
a+bc=ac+bc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我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生生、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特别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博采众长,共同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知识的形成过程,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拓宽了学生思维能力,学生也学得积极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9:51:4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1.     上课一开始,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     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说出规律,而是继续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机会:“请你再举出一些符合自己心中规律的等式”,继续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然后交流、分析、探讨,感悟到等式的特点,验证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3.     本节课有一定的亮点,但其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预想中那么高。可能与我相对缺乏激励性语言有关。也有可能今天的题材学生不太感兴趣。
4.以后注意,学生不感兴趣的材料,教师应该想办法使呈现的这个材料变得能让学生感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1: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