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4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案每课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18:1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六单元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单元导语中就点出了本单元的主题: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教材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一、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1.整体感知 把握基调   

本组教材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那么,是不是一上课就得抓住重点段来感悟呢?我想不然,教师上课是得抓住一些重点段落和句子,我们要把握的是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抓住这样的段落或句子,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全文的一个切入点和感悟点,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由点到面、由部分到整体的感悟过程。而要寻找到这一合适的感悟点,首先应该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领悟。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整体,找准了文本的基调,对局部的理解才会到位。  

2.整体规划  抓住文眼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情感性特别强的文章,文中人物心理变化也很复杂,值得推敲的句段也很多,课堂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教师对文本得先有个整体规划。课文结尾“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课文主要写了“了不起的父亲”和“了不起的儿子”两大板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都是因为他们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课文的主线,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  

课文写父亲的了不起,共写了三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父亲悲痛欲绝,但一想起自己对儿子的诺言,又重新挺立;第二个画面是父亲不听别人的劝阻,坚持挖废墟中的儿子;第三个画面是父亲长时间孤军奋战,面目全非。在这三个画面中,第三个画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最有感染力、震撼力,最能说明父亲的了不起,最能体现父亲那饱含血泪的沉甸甸的爱,最能在学生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避轻就重,抓住这一片段重点感悟。  

3.细读文本  充分感悟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本有很大的距离,可以说没有学生体验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他们的理解和我们教师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距。在课堂上,我们不能把我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想象等方法来感悟。通过反复朗读这个句子来感悟父亲不怕艰难,不放弃的精神固然是最重要的,许多名家大师都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可以从网络上,参考用书上去看看他们的一些设计,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但我觉得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光光通过读来感悟是不够的,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感悟。如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填补文本的空白:“当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的时候,他的手指已经        ,他的肚子已经      ,衣服       ,他的脸上        ,但是,他想到          ,于是他又            。”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在挖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事?”值得一提的是,课文中写到父亲最后终于救出了儿子,这是最圆满的结局,可在当时地震现场,这种可能几乎是微乎其微。父亲可能在挖掘的过程中因引燃煤气罐而爆炸身亡,也很可能挖到自己儿子的尸体。可以说父亲在挖的过程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不管是生还是死,父子都要在一起。通过想象对父亲那坚忍不拔、决不放弃、恪守诺言的形象就更加鲜明了。  

感悟儿子的了不起也同样可以通过想象。课后有个“小练笔”: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当时的阿曼达只有七岁,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不可能不感到恐惧,在废墟下的漫长时间里,不可能不哭泣,不可能不感到绝望。他是怎样战胜恐惧,战胜饥饿,重新鼓起勇气的,又是怎样把这种力量带给其他同学的?把自己当成废墟底下的阿曼达,把埋在废墟下的这一过程写下来,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交流。通过想象,更能感受到伟大的父爱对孩子的重要。  

4.课后拓展,感悟父爱  

推荐阅读:马一刀的《鼾声》、石涧竹的《父爱安全网》、  

叶倾城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刘蒙的《父亲的爱》……  

二、略读课文《慈母情深》  

1.整体感知,明确重点  

《慈母情深》讲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可见母亲那平凡而伟大的爱。因此,学习过程中,体会慈母情深的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2.自读课文,抓住重点句  

本文作者是带着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无比的热爱写这篇课文的。作为略读课文,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读一读课文上面的导语,导语中提示了本文的学习重点“阅读下面的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通过朗读,学生不难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①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②背直起来了,我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③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④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⑤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3)朗读感悟,体会母爱  

自由朗读上面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悟到的?(贫穷的母亲,疲惫的母亲,辛劳的母亲,通情达理的母亲……)特别是“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这句简单而又朴素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不仅是母亲的宽慰与欣喜,还包含着母亲为了孩子甘愿辛劳的无怨无悔,包含着母亲对子女未来的憧憬和期望,母亲那平凡而伟大的爱跃然纸上。  

(4)拓展阅读,加深感悟  

阅读推荐:梁晓声的《母亲》、张玉庭《母爱·风筝·童话》、  

安徒生的《母亲的故事》、黄衣青《没有人喝彩的工作》、  

陈运松的《鱼头》……  

三、口语交际和写作  

先通过出示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几个小片段,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可以让学生辩论,最后形成统一认识。教学中,对三个故事谈看法,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要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交流。 “口语交际”的另一个话题,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这是前一个话题的拓展,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最后是给爸爸妈妈讲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促使父母正确教育孩子。  

在习作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选好写的内容,这是习作能否做到内容具体、言之有物的关键。第二是沟通要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目的是让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这也是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的最直接体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18:1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8: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