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9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教学为学科践行素质教育架起云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摩2008年全国历史年会散记



辽宁历史特级教师 胡柏玲



   
真的很幸运,能有幸到十三朝古都,古代遗存和现代元素交融辉映的历史文化宝地西安参加史学盛会。古朴的城墙、让人遐思的大雁塔、使人悲凉的兵马俑群、令人感伤的乾陵和武则天的无字碑……当这些幻梦般的名胜古迹突然展现在面前的时候,我相信,所有人的心灵都会和我一样被深深地震撼!我无法用语言去描绘当时被厚重的历史情愫紧紧环绕着感染着滋养着是何等的心绪,但让我感受弥深的是,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历史研训教师,我真的可以从中领略到一种磅礴恢弘的历史气势,真的从一幕幕生动鲜活的历史场景中读懂了一些古代先人为我们后人留下的一种叫做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而在这里品味到的《利用史迹遗存,开展课堂教学》中西合璧的历史素质教育盛宴,在饱尝国内最新历史课改新成果的同时,也一览美国历史教师教学的风采,这些无不让我茅塞顿开、视野开阔、内心充实和备感荣光。



一、史学名家荟萃,引领本真教学的正途



本次史学盛会,云集了国内许多知名的史学专家学者,全国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其先生,人教社历史编辑室主任、编审李伟科先生,副主任许斌先生,华东师大课程专家聂幼犁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专家叶小兵教授,《历史教学》杂志主编任世江教授,国家博物馆历史专家齐吉祥教授,陕西秦始皇陵博物馆原馆长、考古学家袁仲一教授,全国知名度最高的历史教师北京师大二附中的纪连海老师,还有陕西省的历史名家学者,等等,更有来自美国的史学专家马萨尔斯基女士和莱威先生,真的让我目不暇接,仰慕万分。



首先,给我们展示史学大餐的是国家博物馆史学专家齐吉祥教授,他报告的主题是“利用历史遗存进行课堂教学”,其主要的观点是运用文物知识进行历史教学,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真实更生动。但如今媒体网络对百姓有一些误导的东西,如对唐三彩的认知、奥运会开幕式击缶以及历史教材常识性的错误等,这些无不说明历史文物遗存与历史教学的关系非常重大。齐教授先对“文物”的界定进行了解读──文物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址,其范畴包括了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历史文化遗存,因为它们从不同侧面反应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情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不仅有历史价值,还有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如有些钱币是古物,但不是文物。许海峰的金牌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因为它代表中国在奥运会上零的突破。但其它的金牌就不是文物。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这也是为什么我国许多文物流失国外我们还高价购回的原因。文物不受时间的限定,文物与历史教学关系重大,可以增强历史教学的真实性。它可以真实地告诉我们那段消失的历史,但文字、图画也往往具有人为的因素。此外,齐教授还从最早人类的发现、农业的起源、青铜、陶瓷、印刷等手工技术等角度介绍了一些考古上最新的重大发现,以此来拓宽与会教师的视野。如关于重庆乌山发现两颗牙齿和牙床,有人认为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202万~206万年前,但人类学专家认为它不是人,所以我们对一些新的考古发现没有形成定论之前,在教学中一定要缓用和慎用;关于农业的起源,考古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和湖北道县均发现了水稻的残物。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水稻标本距今约7000年,数量繁多,遗存丰厚。但2005年在湖北道县发现的五粒碳化颗粒,认定是我国最早的栽培水稻,展开了人类稻作文化历史崭新的一页,这是目前比较科学的说法。而河北徐水、河南武阳的考古发现把粟的起源提高到8000年;关于陶瓷手工技术的考古中,发现了猪纹陶盆,从中可以了解原始畜牧业的演化。唐三彩应该是陶器而非瓷器,是用来陪葬的器物。也对瓷器和陶器的区别和瓷器的分类与鉴别做了说明。瓷器的五大名窑为汝、官、哥、定、均窑,考古证实,战国时期技术就很成熟,而不是东汉时期。青铜制造业介绍了爵等酒器的用途,原来认为爵是饮酒工具,而专家发现底座有被烧的痕迹,认为是温酒的工具,这也是一个较新的提法。对教材中提到的司母戊鼎的重量重新做了考证,认为不是875公斤,而是832.84公斤,因为原来鼎的腿里有泥沙。对四羊方尊里面不仅有花纹、几何纹、高冠鸟纹、地纹等十几种图案,还有一个地方是复制品;丝织业始于战国时期,锦绣绢纱、精美绝伦,这也是“锦绣河山”成语的由来;印刷技术是中国唐代的发明,但1966年韩国佛国寺发现一印刷品,言称印刷术是韩国发明,但印刷品中有一繁体字是武则天时期用过的字,这是韩国人不能书写出来的。而陕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内发现的辽代丝织物,证明是我国最早的彩色印刷品,把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时间向前推进了整整300年。



接下来给我们曾现史学盛宴的是76岁高龄的原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原馆长袁仲一教授,袁老首先解读了秦俑发现在文化史上的重大意义,详细介绍了兵马俑坑中出土的大量带有铭文的铜鼎器、兵器,陶俑分布密集情况,与秦始皇陵的造型风格完全一致等大量的考古史实;然后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来诠释秦俑的文化内涵,并指出其核心文化重点表现在艺术、军事和科技三个重要方面,从其写真的艺术风格、写意肖像等个性鲜明的特点、集我国泥塑艺术之大成等角度来重点解读秦俑的雕刻艺术,并用雕刻专家的评论给秦俑的艺术价值做一定论“是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典范,是古代东方雕塑艺术的明珠,展示了汉族人的风采”;从兵种、装备、编制等来解读秦俑的军事价值,从四万余件兵器的制造工艺来解读科技价值。最后,袁老做了精辟的总结,秦俑艺术是中华文明精神价值的真实写照,可提高民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涵养。特别是这位热衷历史考古的老专家最后说了一句让所有与会者感动莫名的话语,“创造灿烂文明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辉煌的未来”,博得了会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二、精英新秀争奇斗艳,尽展历史教师的风采



本次年会还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历史教师提供了两道探究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精美菜肴,提供者之一是北师大二附中全国知名度最高的历史教师纪连海,之二是西北工业大学附中的年轻历史教学新秀苏争艳。两位教师虽然内涵积淀不同,教学风格迥异,但都很好地诠释了本次年会“利用史迹遗存,开展课堂教学”的会议主题,而两位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上精彩体现了他们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教法观和学生观等,而且也让历史课堂成为他们与学生共同展示才华和魅力的舞台,而他们出色的教学技艺和独特的教学策略也尽现了他们或儒雅沉稳或亲切热情的教学魅力与风采。



纪连海老师上课的课题是《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城市经济》,虽然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还依然较为明显地有着教师主宰课堂的痕迹,但其教学最精彩之处就是运用文字史料和文物史料互相印证来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如他的导入设计──在古典悠扬的古筝曲中指导学生观看《清明上河图》中药铺柜台上的算盘、汴河行船上的钉子等,使学生瞬间神入鲜活的历史情境之中,由此引发学生对本课新知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实现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最好切入点;新课探究──首先采用联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回想唐时“坊”与“市”的区别,从样式、结构、布局等方面引发思考,又提供一些史料让学生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然后,提出了“宋朝时在上述方面有哪些改变呢?”这一本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从节选的《清明上河图》各主要部分图片和提供的史料,从经营类别、手段等方面详细探究宋代在经济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也引发学生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诸多思考,让学生感知史料、图片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同时也是历史知识的重要来源;课堂小结部分──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清明上河图》,并强化这样的历史观点,该图反映了北宋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与隋唐相比发达辉煌了许多,体现了该图的文物价值;拓展部分──教师提出了一个探究问题,据说西安当地的古迹大雁塔,明清时期附近有一个大的集市,同学们查找哪些文物或相应的文字资料来互相印证其说法的真实性呢?此种作业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课后纪老师还很谦虚地做了深刻的教学反思,介绍了自己从本会主题和新课程理念的角度所做的教学设计,其基本思路就是力图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能从文字资料和文物遗迹中互相印证历史知识,使史料和文物有机统一。同时也解读了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如新课程到底新在哪里?应该新在理念,即由“学会”到“会学”。也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观点,历史课上当讲则讲,历史教学还要讲点基本的历史知识,一堂好课是讲三遍不应重复的课。对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我非常赞成纪老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处理方法,学生在深刻解读文物中自然可以受到人文教育的熏陶。虽然纪老师的教学处理在体现新课程理念下还需步子迈得大一些,但从历史有效教学的角度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今后的教学方向,应该属于具有学科有效教学价值的一堂好课。



苏争艳老师作课的主题是《从兵马俑看秦文明》,作课的地点选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会议厅,这样的现场课例在今天的历史教学中并不常见,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这样的教学创意不由得让我们基层教师发自内心地敬佩。她的教学热情与亲切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有很多地方的教学设计也凸显了年轻教师独有的教学优势和特色,最明显的优点主要有:以学习探究小组形式有序来展示学习收获,对兵马俑文化的探究共分为军事组、科技组和艺术组,每个小组都结合自己已有的探究成果加上即时的探究感受进行展示,教师也进行精辟的点评和引发,军事小组从兵马俑军事力量的表现得出了秦军事力量的强大;科技小组从兵器制作工艺中得出秦科技水平的高超。艺术小组从泥塑雕刻技术来看待秦俑的文化价值。此时教师引发小组提问学生互动对话,用“为什么秦代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你从兵马俑中发现了哪些能够反映‘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信息”问题等进行师生对话,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互动对话的先进理念,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这里有很多未解之谜,我们当中一定有人能解读秦俑之谜”。而学生探究的内容涉及得非常宽泛,也体现了课程整合的理念。而组织的“同意不同意打开秦始皇陵?”的小组讨论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历史探究情趣,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特别是对文物古迹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为实现有效教学做了很好的尝试。而苏老师在教学反思中介绍了自己在教学准备中对教学主题从秦风、秦韵到最后秦文明确立的一些故事,更让我对这位年轻教师产生由衷的敬意,而她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探讨查阅了很多相关书籍,丰富了自己的学识涵养,这些都对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重大的启迪。因此,尽管这位老师在史观的有效把握和教学生成的教学机智上还需要进一步锤炼,但瑕不掩瑜,该课的策略在新课改中意义重大,特别是把“展示”的环节应用到我们的历史课堂,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展示学习收获和彰显个性的舞台,也同样引领了今后历史有效教学的方向。



与会专家对这两节课也做了精彩的评析,特别是聂幼犁老师的简要点评更是意义深远,“历史教学必须要有情节,要讲故事”,“三维目标即历史三大教学任务不能割裂,应浑然一体”,“历史课改要适合中国的国情,理论上合理,实践操作方便”,“一堂好课要大象无形,春风化雨”。而我对一节好课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历史教学在教学理念上,要与时俱进,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计,在教材处理上,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更要整合拓展课程资源,在教学环节上,要还课堂给学生,通过互动对话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智慧碰撞的场所,在教学达成上,我们的历史老师更要丰富自己的教学底蕴,增强自己的教学技艺和教学智慧,不仅要多读书,而且要多买书,这样才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历史知识,让学生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真正受益。而我也在课后写下了三点上好历史课的关键点:一是能在我们的课堂上能再现历史的真实;二是让我们的学生都能通过历史学习获得历史启迪;三是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展示才华和魅力的舞台。这也是我们践行有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三、 中美教学交相辉映,共享传承人类优秀历史文化的技艺智慧



本次年会,有幸观看到全美社会学习科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制作的两张美国最有代表性的历史课堂教学实录光盘,亲耳聆听了原来也是历史教师现为美国五大学研究中心主任也是全美历史社会学习年度教师对美国历史教学的解读和对我国历史教学的看法,使我们在领略美国历史教师教学技艺的同时,也共享中美两国当前历史课改的最新成果,着实拓宽了与会者的教学视野,也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研训思路。而不远万里不辞辛劳来到中国传经送宝的两位美国史学专家,他们丰厚的历史学识内涵,深切友好的同行情意以及谦逊优雅的谈吐与气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全国历史学会的理事长陈其先生更是现场精彩翻译解读美国两位专家关于历史教学的报告,使我第一次亲历了一个高水平的史学盛会,充分体验到了历史教育的高雅和魅力。



两位美国专家首先简介了美国历史教学的概况。历史在美国教育中作为重要学科,是社会学科中的女王。美国历史教学也遇到和中国同样的问题与困惑。历史教师也和中国历史教师一样也有同样的责任与目标。美国历史教学的主题是行动中的社会学习,他们提供的“理论与越南战争”和“家庭史对文明史的意义”两个课例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进行的。越南战争这节课讲的是美国史上最有争议的问题。作课的是美国的莫文森老师,本课最亮点的地方主要有:课前曾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这样会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有准备地交流。课上主要通过与战争相关的问题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如针对战争是“强烈支持还是强烈反对”为题,生生之间进行了热烈讨论,而老师亲自参与其中与学生交流,用讨论的结果作为问题的答案。在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受伤、死亡等战争录像短片后让学生谈对战争的感觉和看后的感想,特别是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来表述他们采访对象(经历过战争的父母、长辈等)谈对战争的看法与评价,可加深学生对战争影响的认识,而学生的语言表述、活学活用等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学生在与战争主题相关的歌声中结束了学习;另一位年轻漂亮的历史教师聚焦家庭史,从探索家庭的历史引发对人类历史的认识和思考,这应该是一节很有创意的教学实践课。她的历史课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家庭和自己有特殊意义的物品作为切入点来了解自己的家史。教师自制地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考古的含义、文物的发掘、世纪等历史时间概念。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世界一些国家代表性的工艺品或实物模型等一些学习素材开展历史探究活动,每个小组东西不同探究的主题也不尽相同,老师在此时解答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这个东西为什么重要?发现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等来写一段对探究细节进行描述的概述,并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讨论这些工艺品,然后让学生表述出来。最后让学生按照历史时序把物品放在地层的合适位置,帮助学生来理解历史的世纪等时间概念。这两节课给我很深的感觉是,美国是小班额,班级的学生大致有10名学生,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而教学的资源也非常丰富,书籍、多媒体设备可以让师生最短的时间了解更多的历史信息。这也给我们国内的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是大班额,在教学资源上还很匮乏,我们应该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师生采用何种途径能在历史课堂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将是我们实现历史有效教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接下来,两位美国历史专家在师生关系、教学资源、教学策略等方面都做了精辟的点评。首先说明两位作课者都是很优秀的老师,教师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各种教学资源也都有很多引导性,起到一定的激发和刺激的作用。老师设计了很多活动,但在小组问题和学生讨论、描述、学习展示形式的设计老师如何把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使每一种教学策略来符合本课的目标还不是很完美。失误的地方是把个人家庭的历史与人类历史联系起来,因此是一节低科技含量的历史课。她也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观,即怀疑──发现问题,质疑──查找证据、最后得出历史结论。除此,美国两位专家还交流了美国历史教学的相关问题──一是关于美国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教师要通过考试才能获得教书证书,执教者要经常参加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多种教研活动以及大量的进修来更新知识获得职业发展的学分以保住执教的资格。美国历史教师在待遇方面是低工资和高流动率。教师被录用是9~10个月,全美教育协会已经对公众发出警告,低工资会引起很高的流动性,伤害了学生的学习。历史教师课堂上的职责和任务也很多,如制定或完成教学计划,布置作业判作业,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执行纪律与规章,担负体育教练、承担纪律感情语言方面的职责等,而今天对美国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如增加了业务竞争力,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对教师的历史教学技能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口头笔头的语言良好的表达能力、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评价众多历史教学模式因果关系的能力、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对世界历史总体了解等五大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更多强调的是依赖课外的素材和材料。如艺术、音乐、摄像、影视、互联网等课程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学更要关注对今天有影响的事情。如战争问题。但历史教学领域在为什么教历史、历史应该教什么、历史应该怎样教等方面很少形成共识。那为什么教历史呢?专家的观点是历史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历史、学术方面的知识。有些人则强调发展学生的技能或明确学生的价值观。美国所有学者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发现历史的客观性是不可能的,对历史史实或真理是不可认知的。林肯认为,“除非是真理,历史上才称得上历史”,奥地利哲学家卡尔认为,“没有单一的历史,只有多种多样的历史”。学生在历史课堂上需要发展的一种技能就是思维习惯。教育要求历史教师所教的内容要远远超出教科书,但现今美国课堂的教学内容仍然以教材为主。美国为改进历史教学,教育者成立了专业委员会,制定了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都做了要求,要求教师要严格遵守。比如历史思维能力方面,评估证据、进行对比、因果分析、解释历史记录、提出历史争论和合理观察后做出现代生活中有根据的决定等。但教师关上门就不受外界干扰,也很难想象如何上课;那怎样教历史呢?美国历史课堂没有定式,一般是背、记笔记、抄笔记等,以便于为考试做准备。但在教学方式上在由传统统一讲座向探究性学习发展转变,由掌握史实同时投入到历史思考当中。历史的思考能力主要有提出问题、获得证据、考虑到历史背景、多种解释与观点、分析变化与延续等,并关注到用对历史史实进行思考判断的历史判断方法来理解历史对他们的生活和社会的意义。如“从你的旅游中能带回哪些历史?”“了解地图和历史的关系?”等,意想不到的办法有可能改变历史的看法。通过广泛阅读和推测,形成确认与史实的区别。讲述历史真实,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复杂性,真理绝不可能是绝对的,我们的历史观因我们的时代而不断的变化,而绝不是记住一个简单的历史故事那么简单;莱威先生是美国的年度教师,很有人文理念,在给我们报告之前让我们先放松一下身体和精神,并很谦逊,“如果说错了别忘了给我改正并帮助我”,他表示很开心能有和历史教育工作者分享这种交流的机会。他首先介绍美国高中的历史包括史前史、土著居民、地方社区史、美国国别史等,教学时间一般是20~40分钟,并要和文学等合并一起讲。初中历史要学习世界文化史、历史、地理及美国历史,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丰富性。原来时间为45~60分钟,现在需要90分钟,所有的教材资料都是免费提供给学生,但课堂上教什么、怎样教还是由教师自己决定。历史学科一般实行标准化测试,所以现今的美国历史教师是考什么教什么。那如何教历史呢?主要介绍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用通史的形式组织材料交给学生,强调历史变化的延续性,这也是通用的方法。二是强调因果关系,三是社会问题的教授法,四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信息。在教学策略上,美国教师采用讲课与讨论相结合,小组学习,学生展示及学术活动来分享思想共同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读资料、写历史小论文等方式,让学生从中得到相互学习的良好效果。也有的老师在讲述中加上一些小小的讨论,这种方法使老师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也很容易备课和把握,师生双方都很舒服。但专家认为这种方法窒息了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所以,如果老师若关注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那么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探究方法。如给学生提供一个场景或一个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像史学家那样来思考问题。关于探究课如何做?莱威先生给大家设计了一个演示环节,在会议现场给每人发一小枚硬币,然后提出如下的问题“一枚硬币给我们提供哪些信息?”,并分层设计了小问题,问题一“在小东西上显示什么东西?代表什么意思?请讨论回答并与同伴分享”,问题二“它的颜色?形状?结构?成分?”,问题三“有什么其它的东西与之相似?问题四“什么时候在哪里做的?硬币的用途?硬币中传出的历史信息?”等。大家看法不一。最后专家进行了总结。硬币中涉及到当时人们的状态、能力、铸造技艺、文字、数字、社会制度等,老师又引发新的思考,“你用什么论据来证明自己的答案?或为了证明这种答案,你还需要了解更多的什么知识?”,老师引发货币史、硬币史、国家纪念物、民族的警句格言、座右铭、金属铸造、艺术、建筑等,如果再深入调查会改变自己的判断,使之不断完善自己的发现。并对如何开展探究课做了策略上的引导──首先是探究的主要问题,其次是从中想获得哪些最需要的信息?三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范畴与角色,四是再探究所提供的实物?五是寻找依据来说明收集到的信息是否准确可靠?或者是你需要哪些更多的信息来补充?使学生进一步探究修改进一步的推测与预设等。最后用一段话来表明自己的历史教学观:“作为历史教师,每天都传给学生不同的东西,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会在他们身上绽放出来。热爱学生,充满竞争,追求学术,为自己的专业提供服务,为全球人类社会提供一种引领方向”,这样的教学观也应该是我们中国所有历史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两位外国专家还给我们10分钟提问的时间,比如关于学习方式的改变问题──探究式多还是传统讲授法多呢?两位专家在协商后很委婉地说美国初中是探究学习方式多一点,高中是传统讲授式方式多一点。美国政府也在组织标准化测试等,探究式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聂教授做了概要评论,中外尽管是两种教学理念,但关注历史本体和本国历史的发展是相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本次年会另一个显示中美历史教育交融大餐的是关于美国高中历史教科书《古今文明》世界文明史教育相关问题,全国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其先生通过论文的形式做了精辟的解读,并畅谈了感想和引发的思考,希望我们的历史教学能运用“他山之石”,取其精华,为我国的历史教学而用。如关于“历史观”的问题──“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全球范围的过程,所有伟大的文化体系通过互动,共同创造了当今世界”,这种“全球史观”说明当代世界文明是所有民族的共同贡献,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全球性的视野和宽广的心胸;关于“历史学科”问题──“历史是人类过去的记录,建立在存留的证据之上,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从人类经历中获益的手段”,历史学科的任务是根据证据,将看似纷繁复杂的人类历史进程加以“清晰化”,反之,导致出现模糊化和混乱化就是失职。历史撰写实际上带有主观、人为的成分,因此,历史教育目的的普遍共识是让后人从中取得经验和教训、并受到启迪和感悟。因此,历史需要我们讲究科学精神,要体现客观性的规律,讲求科学的方法。如先收集资料(来源于历史遗存、口头传统、图画资料和书写记录等),然后推断资料的真实性,最后是综合后得出精辟客观的历史判断。对历史分期实际上是不同史学家对人类历史的独特解释,中外看法虽然不同,但都是见仁见智的学术行为,遵从看发展求变化,找延续求传承,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把自己的历史感悟传达给读者,阐明自己对人类历史进程的见解和价值判断。以时序为经,选材相对平衡,设计宽泛的领域,基本勾勒出人类文明的基本脉络,体现了各地区、各生活领域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在历史进步动力的认识上,美国文明史教育的特点是敢把不同的历史观介绍给学生,我国的历史教育也可给学生介绍不同的史观,但我们更应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史观。关于“总结历史瞻望将来”问题,“纵观人类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是人类的努力和激情。21世纪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问题的本身,而人类对这些问题更加确切的了解和解决的方法,未雨绸缪,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这说明我们的历史教学应达到更高的层次,挖掘更深的寓意。应树立世界各民族平等建立文明、公正、和谐世界的新理念。关于“美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对自己文明的欣赏和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让青少年了解到除自己国家历史文明以外的历史文明弥足珍贵。特别是一些强国的孩子更要摆脱“唯我独尊,舍我其谁”传统民族心理,而我们中国的孩子更要以泱泱历史文明大国的宽广胸襟,以更加客观平衡的心态去了解和学习世界上其他的文明传统,我们也将通过自己的历史成就和当代进步向世界展示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四、 回眸历史课改与教材建设艰辛历程,引领今后实现历史课程价值正确的方向



本次年会为我们未来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提供思路的最后一道课改大餐,是我们的理事长陈其先生对长期以来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历史教学的前瞻性思考。这些无不让我们及时吸取过去历史课改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并以积极的心态、成竹在胸的历史智慧、技能与策略以及美好的期待来达成我们的历史有效、高效以至魅力教学,并运用全新的课改精神来践行我们历史学科不可取代的人文教育价值。



关于历史课程总结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简单回顾:一是“课程核心理念的积极变化”问题,2000年开始的历史课程改革,是中学历史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围绕课程要适应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并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总体目标,确立了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等,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在知识点简化具体化、理论的淡化、概念减少、内容生活化等方面做了调整,并在转变教与学方式,鼓励探究性学习等方面做了规定。高中历史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的基础上,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等原则确定了高中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不仅在知识体系上进行了彻底重建,用模块与专题、中外合编方法在教材编写上迈出了史无前例的一步。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例。六大模块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探索历史的奥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本次课改的突出特色是初中课标提倡使用平等对话式和启发式的语言表述方式,避免说教式和灌输式,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原则,高中课标强调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要为学生学习和学生发展学习兴趣提供条件;二是“课程改革促进了历史教育科学研究和教材建设”问题,在本世纪交替时期,我们的历史教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诸多研究成果纷纷出现,新老课程专家专著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我们教育传统的精华,而且也融合了西方在史学教育的新思想、理念、做法等,并对我国历史教材的含义、种类、史学中的作用、教材评价、编写相关问题等都做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种对中外历史教学学术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应用,对新一轮的教材建设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使教材建设获得了更坚实的理论支持。而新一轮历史教材在编写中也得到历史学界专家学者、中学优秀教师和历史教研员等既有一线丰富教学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人参与,使教材的科学性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国家教委提倡“一纲多本”原则指导下,目前我们全国范围初中共有9个版本教材(人教、北师大、华东师大、川教、岳麓、中国地图、北京、上海),高中4个版本(人教、岳麓、人民、大象),在竞争借鉴中,新教材在体现时代精神(新课程理念、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和新的多元联系的历史知识观)、以学生为本(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人文关怀(体现历史真实的史料、图片、问题等,避免专业化和成人化,启发式)、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平等(提出建议、平等交流,关注指导和激励)、有意识地给师生留下独立思考和活动空间(设计探究、活动等课型,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能来了解历史,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外在面貌焕然一新(直观性、生动性、审美感和历史感)以及教材的多样化系列化与立体化(教学用书、教辅资料、课堂实录、教学案例、地图册、课外读物、复习指导等)等方面表明我国的教材建设和编写水平达到了顶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新高中在课改中也出现的历史课程与教材中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问题,初中基础知识的“低幼化”很难满足高中历史“专业化”艰深的需要。二是课程体系割裂了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必然联系,知识割裂、分散和重复的内容很多。三是模块内部的各子专题跳跃性大,破坏了知识和历史的逻辑,同一重要的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等,被分散到不同的模块,使学生很难建立起整体认知,不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四是由于不注重时序原则,历史事件的跳跃和相互颠倒造成教学上的困难。五是出现了一些历史大断层。尽管有的教材版本采用了探究课等方式,但有些重要领域若不涉及就不利于学生把握宏观的历史发展线索。六是历史学习的认知规律受到忽视。初中学习基础薄弱,初中毕业生历史时序模糊,基本概念不清,学习理解消化高中课程的难度较大。七是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过于庞大和笼统。各版本在对同一历史问题上的知识点选择、观点、论述、概念、深度难度处理上有很大出入,给师生带来精神困扰。八是知识内容分配失衡。课时安排上严重失衡。对上述这些问题,历史课改都进行了一些改变。如对初高中衔接问题,对初中课程内容需要打必要的补丁,起到丰满历史血肉、强筋健骨,为高中搭建相对宽广而稳定的初中历史知识平台。如补充某些关键的历史内容,使学生尽可能获得到世界历史的全貌。再有就是从地区平衡的角度来补充资料,如亚非拉的历史。还可以补充一些从国情出发,反映中国特色的内容,如我国的儒家文化,韩国小学社会课涉及到中国的篇章多达24个,300页中有60页是介绍我国的儒家文化,而我们却忽略了朝鲜半岛古代的历史。



对未来历史教学的展望主要做出了以下几方面前瞻性的思考:一是通过历史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来达成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历史课程无论如何改革,我们的学科课改理念如何先进,教学方法如何丰富多彩,终究要回归到我们中学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上,我们的历史教学就是要努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加深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建设、人类和平和为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强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加深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但这些教育中的核心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情怀的激发和民族认同感的培养是我们当前的中国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历史课程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良好的素养品质的养成是多种课程综合教育的结合,需要社会大环境、家庭、学校教育等合力才能完成。二是正确的历史观的培养是目前中学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学历史教育要让学生基本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发展阶段,认识人类文明从低级野蛮到高级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总体趋势,历史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这是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独一无二的核心功能。关于历史分期问题,无论我们采用何种分期法,但新课程都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使学生基本认识到人类在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各方面发展的一部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永无休止的历程。这段历程是人类从一个个阶段走向了当代文明,各个文明彼此联系和影响着的历史,历史是依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录人类为争取理想社会而进行的一切活动的记录,对我们国内的学生来说,既要看到中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如何从古代辉煌到近代的衰败,再到现代的振兴的这一历史演变的过程,从中汲取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激励他们为中华文明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责任感。而这种教育只有通过通史才能达到。三是科学的方法论是历史教育的又一大重要目标。中学历史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思想方法客观而历史地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发展、联系、因果关系”是历史学科的灵魂。历史教育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政治与经济、文化、思想的相互关系,多元化的世界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中国同世界的相互影响,人类历史是在矛盾统一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观点。



本次年会可以说是史学史上规格最高意义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史学盛会,既有国内最新史学课改成果大展示,同时又有美国历史教学精粹争奇斗艳,并与之互溶互补,既拓展了眼界,开阔了胸怀,又陶冶了情操。而史学专家的引领更让我们与会者明确了今后历史学科践行素质教育的方向,理清了今后历史课改的基本思路,即通过史料教学使历史学科丰满生动鲜活起来,让我们的孩子们通过对历史史料的探究找寻到历史的价值,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真正从历史的学习中有所收益。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双重活动,愿我们每一个史学工作者都应该以史学家的姿态,科学家的素养,艺术家的技艺,活动家的智慧,慈善家的爱心,为往圣继绝学,缘史爱铸师魂,为找寻到历史的真谛,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打造人文精神,培养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国家栋梁之才竭尽所能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0 23: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