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5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增加实践学习用语文,依标脱本评价促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热心“依标脱本”评价方式研究的老师们商榷

福建省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陈全席



(一)依标用本,增加实践学习用语文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资源,教师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教材”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是对母语教材,我们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呢?



我想起在中学学习《英语》,老师教我们学音标、学拼读、学声调、学句法、学翻译,在反复朗读、书写的实践中记住一些单词、句式、语法……我不敢说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但这种注重实践性的方法确实让我们学到了一些英语。



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一种现象值得反思:教师把教学研究的重点聚焦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而淡化了“语文的感悟”。于是在选择上公开课的内容时,则关注选择《十里长街送总理》、《一件珍贵的衬衫》、《狼牙山上五壮士》、《卖火柴的小姑娘》、《穷人》,《一分钟》、《陶罐和铁罐》、《军神》、《自然之道》等类似的篇目;于是课堂上(尤其是一些公开观摩课),老师是导演、是演员,是情境的创设者,是情感的煽动者。在课堂上,不仅学生能根据文本表现喜怒哀乐,听课的教师也倍受感染,决心回校后在自己的课堂上加以移植,也要当一回导演当一回演员……这样的课堂将语文等同于人文,较之“语言文字训练课”不是一种进步,反而是一种倒退。



学习《语文》这一母语教材,一方面引领学生长知识丰富积累,领受做人的道理;一方面是要引领学生学习用语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无论其教学任务如何增加,外延如何扩大,它固有的个性仍然是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的工具存在。语文教学的任务仍然是学习语言,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能力是首要的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逐步认识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科学;学生逐步接受文明、科学、进步、勤劳、律己等等的价值取向。这些无疑都是课文中包含着的知识。从人的成长规律而言,从认识事物的规律来说,随着小学生识字量的增多、识字能力的增强;随着阅读兴趣、阅读期待的增加以及阅读能力的增强,课文(文章)中所包含的知识是完全可能通过自学被学生吸收的。



可是,我们的实际教学却总是不遗余力,下大血本地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思想。在我们语文科任教师看来,把课文中含着的道理、哲理,理想的生活、社会,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是最重要的;在我们语文科任教师看来,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习课文最大的困难就是不会理解。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上出亮点,就上成了:①表演课——还原生活真实再现,在生活中理解课文;②怀念课——悲喜交加煽动情感,在不断的情感冲突中理解课文;③感悟课——讨论交流夸夸其谈,不顾儿童认知状况进行说教灌输;④现代教育技术展示课——时尚音画、精彩影视,激得学生全神贯注、也引得听课教师为之精神一振……



一个课时40分钟,引导学生理解意思、感悟道理的时间多了,语文实践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在我们所听的公开课中,师生唇枪舌剑精彩纷呈,还真的就是喜欢让你为之感动。当我们走出教室,除了什么精神、什么道理、什么壮举、什么故事以外,几乎没有从课文中学习到什么优秀的句式,什么精彩片段的表达方式,什么标点符号的精当用法等等这些属于语文工具性范畴的语文表现方式。



对文章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为什么这样表达等语文现象不引导学生学习、揣摩、感悟,是当前语文教学低效率运作的突出表现。



任何一篇课文都是借汉语的语素合成,但都不乏有各自的特色:有的用词精炼准确饱含哲理;有的句式极有特点、描写生动优美如诗如画;有的段落层次很有特色;有的标点符号使用精当……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这些优秀的有特点的语文现象,作为教学的侧重点和突破口,引领学生感悟积累、实践运用。这样,我们的学生不仅天天增长知识,也天天学习了有特点的语文现象;丰富了语言积累、学习了应用,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趣味性。我们的教学才能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我们的学生才会在语文实践中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形成语文学习和应用语文的能力。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在“重视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能从热衷于理解思想内容、热衷于精神品行教育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将课文都当作是学习实践语言文字的载体,当作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现象的材料,那么我们的课文就没有什么好教与不好教之分;我们的公开课,也就不会都倾向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易于进行煽情教育的课文。



将这些“如果”归结为一句话: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能力是首要的目标;课堂教学要增加实践学习用语文,务实有效地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二)版本不同目标应一致,依标脱本评价促进发展



用好课本,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开展“依标脱本”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应当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的取舍上是有差异的。但是,从宏观上说,这种差异只是知识取舍角度不同的差异,只是推介知识先后不同的差异;从汉语言学的角度说,不同版本的教材(无论那种体裁的文章),其课文都是中华文化优秀的载体,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都是遵循相同的、优秀的、典范的章法(即使外国的作品,在翻译成国文时也在遵循汉语的章法);(我们暂且将这种说法取名叫“不同版本的相对论”)。



这就告诉我们: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接受道理有先后的差异。在人的一生中,这种差异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课文中所呈现的,在知识的海洋里可谓是冰山一角。我们的学生通过在校学习,通过学习课文这样的例子的过程而形成语文能力,最终在大语文观的框架内、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下,不同版本间的知识差异是能得到补偿的。



道理已经很简单,这就要求我们努力转变语文学习的方式。依标用本教学,应突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的教学如能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督促学生读通课文,引领学生利用教材学习语文现象、加强语文实践,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能产生高效率的回报,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能达到理想的水平的。



教材是按“标准”来编写的,不论我们用的是哪一套版本的教材,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的要求是一致的。《课程标准》只有一部,教学当然要依据“标准”用好教材来进行;而根据《课程标准》,脱离不同版本的约束,设计评价方案,不仅评价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达标的程度;也能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促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实验、实践、进而实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有效举措。



据资料介绍,美国的考试是由独立的“考试公司”组织实施的,由该公司组织专业人员,按照州政府制定的“课程标准”进行命题,组织考试、评卷、质量分析等等。“考试公司”组织的专业人员,在进入评价程序后,只考虑“标准”,而不会考虑学校、老师选择了什么教材和资料(美国的学校、老师可以根据“标准”选择教材和资料)。



一直以来,我们的试卷,都是以考查课文中出现的字、词、句、段的积累为主要内容,基本属机械记忆的语言。这样考试的引导,结果是学生应试分数高、知识面窄,语文实践能力不强。在目前对转变教学方式没有形成强大趋势的状况下,在教师们普遍没有解决该怎么教学才能更为有效的提高学习能力的状况下,老师们选择评价,首选的方式是“教什么考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因为这样的考试容易把握,学生应试的成绩相对偏高。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劳务市场很活跃,许多学龄儿童也跟着家长转学在不同区域的学校之间。他们在进入新的学校之前,往往都要经过就学学校的入学考试。学校的命题是以当地使用的版本教材为根据的,而且百分之八九十是检测记忆、积累。于是就出现学习不同版本教材的学生进入该校前的成绩很低,因此带来入学的麻烦,因此甚至被排挤在校门之外。即使不考虑这部分学生,面对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学,就真的没有一种更为科学、且为大家接受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吗?我的回答是“有的”,这就是目前我们还在研究的“小学语文‘依标脱本’的评价方式”。



教材开放了,如果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没能形成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与评价的思想,死教书的现象就不可避免。我们开展“小学语文‘依标脱本’评价方式的研究”,是众多评价方式中的一种思想创建,主要探索如何评价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学生学习应用语文的能力、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我们设想,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脱离某个版本课本设定的学习内容、设定的练习题形,设计语文学习的评价方案(试卷),评价学生学习语文达标的程度、评价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水平、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巩固提高和发展。由此引发教师探究如何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探索学习语文的规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转变学习方式。



这里的“脱本”是指设计的评价方式,不要从课本到课本,不要学什么就考什么,不要只会模仿课后思考题的题型;要改变我用这本书教就只能考这本书的内容的思想;树立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来检测学生语文能力、学习语文达标程度的观念,围绕课标的各项阶段目标要求来设计一些评价试题。这些试题要让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学生都能回答,都能勾起对所学知识的回忆。



“依标脱本”评价方式所设计的评价的题目,形式上脱离了课本,但所牵涉的内容却不一定离开课本的内容,学生的答案可以引用课文,也可以引用课外阅读的知识,还可以运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这样,在评价的同时,也在促进学生形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检测目标达成度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三)学习语文不仅是为了积累,更重要的在于运用



有人说:“一个字就是一个目标,而且字与字之间没有关联;这两个年段(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识字任务是非常重的,务必落实”。我以为绝大多数的字与字之间是有关联的,一个字是一个学习目标,但也不是每个字都要当成一个目标来教学;当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学习了独立识字且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以后,我们还有必要花时间将这一个个生字,当成是一个个的目标来突破吗?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积累,在积累的同时要学习运用,培养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更应放在突出的位置。



要承认识字任务是繁重的,也必须努力完成。多年来,要求提高识字效率的呼声可以说是“理想的巨人方法的矮子”。一方面,教师背负重担,认为学习某篇课文,如果学生没有学会文中的生字就是没有达到目标,就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于是要求学生抄写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另一方面,在组织教学时,又忽视汉字间的关联,忽视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指导,忽视识字能力的培养,而更为严重的是不注重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丰富汉字的积累。时到今天,我有三次认识生字的经历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或许会给我们的识字教学有所启发。



第一次在小学,代表小学部宣读倡议书,其中有一句“不怕脏、不怕臭”,“脏”字我不认识,就去问老师(当时家中还没有买字典);后来在课文中出现该字时我是第一个读出来,也会写这个字。



第二次也在小学,参加文艺宣传队,在排练舞蹈前先学唱歌,一句歌词中出现“蹂躏”;老师教这个词的读音、也讲了这个词的意思;这么繁杂的字,也就在学唱歌的活动中学会啦,且至今不忘。



第三次是在两年前,我到一所学校,一位老师的名字有个“晟”字,我居然怎么想也读不出来,想像这二三十年的读书读报中竟然没有遇着这个字?现在会读了,而且还发现这个字在这个地方有很高的使用率。



(这第三次的识字现象,能追究在学生时期,识字目标没有完成吗?绝对不能。)



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是不应凭自己的爱好与选择,但是作为母语的《语文》教材,不论哪种版本,都不可能游离五千多年中华文化的积淀,来个标新立异——创造出其他版本不会出现的一些字词、一些语法、一些表达方式等。不仅不能,也没有必要。我们深信学习不同版本的教材都能实现识字目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提出“有较强的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我以为这个目标是具体的任务,但也不是非死记硬背不可的指标。说目标具体,是因为通过务实有效的学习,通过“形成性评价”的巩固和促进,这个目标是能达成的;说不是非死记硬背的指标,则是指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要重视“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时常问自己,我能一口气写下2500个字吗?如果小学要求的2500个字我都不能一气呵成,我能是合格的老师吗?我在读书看报时怎么还有那么些字不认识?在作文时怎么又有那么些想用的字、似曾相见的字不会写呢?但我又转念问,这些不认识的字、不会写的字,影响我处理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了吗?没有!因为我还是具备了识字写字的能力,具备了基本的根据需要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校读书,小学是基础是起点,但在他们的一生中,还要经历初中、高中、大学……还要经历各种人生旅途和风风雨雨……;今天这个字没有学会,怎么就要因此造成孩子学业的不合格呢?这个字在这篇课文中没学会,在其他课文中、在明年的课文中、在今后的人生中,还可以学。



这就是母语的一个学习规律。学生只要通过以课文为例子的学习实践,形成了识字写字的能力——学会汉语拼音,能使用字典词典(当然首先要有这类工具书),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和基本的间架结构,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且规范、端正、整洁,再加上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积累等等;那就可表明,我们的学生在“识字与写字”这方面达标了。



积累是重要的,但仅有积累不善运用是不够的。就如同培养出思想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我们会欢迎吗?社会会欢迎吗?“小学语文‘依标脱本’评价方式”,重在评价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运用语文的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是能产生影响的。



(四)关注形成性评价,改进终结性评价



“依标脱本”评价方式,探索的是语文学习能力的评价,是属于终结性评价方式的研究。大家都知道,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通过反复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过程,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才能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才能形成语文能力的。这样,务实有效的语文教学的过程,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尤显得重要;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形成性的评价是促进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就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提得很具体、很明确。在《实施建议》中还具体地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认真研读这些目标条款和实施建议,确定我们的教学和评价的目标是不成问题的。



学习生活的规律和经验总结告示我们,任何目标条款都包含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语文课程标准》也如此。试以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目标为例,分析目标的属性以及评价的一般方式。见下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7:11:0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从上表的分析我们也可得出:在进行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的评价时,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学生是否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考察;每一课的生字是否会认会写、是否形成积累,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考查;写字的姿势是否正确、良好的习惯是否形成、书写是否规范、端正、整洁等,要在日常写字的过程中观察、适时评价;汉语拼音是否得到巩固,查字典的方法是否习得、是否熟练,也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进行评价。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学习、巩固、提高识字的能力;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贯穿“形成性评价”。



那么,我们为什么在“终结性评价”中时也要评价“识字与写字”呢?我以为主要考虑体现评价的导向功能。



大家知道,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开展评价时,是不能不考虑评价的导向功能的。长期以来我们有将考试说成是“指挥棒”的说法,其实就在强调评价的导向功能。对小学生学习评价而言,引导与促进功能是第一位的。



小学语文“依标脱本”评价方式的研究,就是探索评价学生语文学习和应用语文能力的评价方式的研究。在该课题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在“终结性评价”的试卷中出现检测“识字与写字”,“拼读”等试题,重点不是检测学生的积累,而应该是检测学生的拼音、识字是否形成一定的能力。在考察学生达标程度的同时也在发挥引导学生加强对拼音的学习、巩固、提高的作用;至于采用“读”的方式还是采用“写”的方式,则要根据评价的组织形式、时间、环境等因素来决定。任何一位语文科任教师都不会忘了用“读”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拼读”能力。重视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读”的检测,来评价学生的拼音识字能力,也是实践“要加强形成性评价”这一理念的有效体现。



同样的,试卷中出现的有关课文内外“背诵·积累”的检测,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多读书丰富积累,是运用“指挥棒”督促学生主动吸收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至于学生是不是容易应考,与学生的语文实践的兴趣、习惯、能力等都有关系,不能一言定论。理论与实践都证实“多给一个机会,就在多造就一位人才”。



开展评价有导向功能有促进功能,但在操行评价时又不可能方方面面的目标都涉及。比如,我们的学习过程,出现了一百个知识点,产生了一百个能力点,我们开展评价时,哪有可能每个点都列出一些试题呢?于是我们开展评价,其形式上也还是抽样性的评价。认识这样的思想,讨论什么知识要考什么能力不要考也就没有意义了。



“小学语文‘依标脱本’评价方式”是一种思想。也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学生语文学习和语文应用能力,评价不同版本教材的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程度的一种有效的务实有效的方式。目前,该课题的研究确实缺少相对理论的支持;但是有“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推进课改、与时俱进、实践出真知”等思想背景的支持,有广大教师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热心参与,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认真领会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例子,务实有效地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学习语文现象,那么“依标脱本”评价的方式,是能实现考查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的设想的,是能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的,是能实现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目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评价实验方案现场验证统计数据表明:检测结果基本能反映不同类别学校的学生的学习语文能力的现状;评价方案虽有待不断完善,存在一些难度偏大的题目,但可行性已得到证实;评价方案具有引导学生注重语文实践,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引导老师关注转变教学方式的作用,已得到师生的认可;初步证实评价方案能适用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学生,能评价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学生的达标程度。



真诚期待广大教育教学者参与“小学语文‘依标脱本’评价方式”的研究,期望通过积极行动的研究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修正、完善“依标脱本”评价的方案;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充实、健全“依标脱本”评价的思想。祝愿“小学语文‘依标脱本’评价方式”能在大家的热心培育下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15: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