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京调》,了解京韵,引起学生对我们“国粹”的兴趣与喜爱。
2、 了解竹笛的特点及表现力。
4、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能随音乐模仿生、旦行当的动作,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材分析
顾冠仁,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他是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作曲家之一。顾冠仁以其创作的多样性及多产著称。他的作品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在弹拨乐合奏这个演出形式上,顾冠仁以其丰富的作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合奏《春天组曲》、《星岛掠影》、《将军令》、《义贯千古——祭关羽》、《东海渔歌》(与马圣龙合作)、琵琶协奏曲《花木兰》、《王昭君》、二胡协奏曲《望月》、中阮协奏曲《塞外音诗》、弹拨乐合奏《三六》、《驼铃响叮当》、《喜悦》、江南丝竹《春晖曲》、《绿野》、小合奏《京调》、《苏堤漫步》、朗诵配乐《琵琶行》、《兵车行》。
《京调》(笛子与乐队),是顾冠仁于1960年根据京剧西皮原版和西皮流水音调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队。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配以轻快流畅的伴奏音型,构思别具一格,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引子+ABABA+尾声。开始由乐队奏出源于京剧过门音调的引子,接着出现竹笛演奏出的第一部分主题:
清脆明亮的笛声,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这一活泼的快板于一段过门之后,再由竹笛奏出一段新的京剧音调:
这一音调舒展、飘逸,与第一段活泼的主题旋律形成对比。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轻松活泼的音调,把情绪推向高潮,最后突然放慢速度,由笛子用散板的京剧唱腔结束全曲。
“西皮”是京剧的唱腔之一,据说最早是陕西一带的“秦腔”流入湖北襄阳一带,与当地音调和其他音调相结合形成“襄阳腔”,在运用中发展为“西皮”。本曲吸收了西皮原板(一板一眼的2/4拍)和流水板中的快板(有板无眼的1/4拍)的特点,使全曲紧凑、轻快,情绪热烈。
五、相关资料
《京凋》是顾冠仁根据梅兰芳《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用笛子模仿他的唱腔而改编的。
六、教学准备
七、教学过程
一、兴趣引入
1、播放《智取威虎山》上山一段,带领学生走圆场进教室。
2、用京剧“念”词向学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
3、播放歌曲《说唱脸谱》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京韵。
4、之后我会让学生回答:“刚刚在歌曲中看到了什么?你都在哪里见过?”在学生的答案中引入京剧。
二、简单介绍京剧 :
同学们京剧的角色根据其性别、性格、年龄、职业及社会地位的不同,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在京剧专门名词里称作“行当”。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行:是扮演女性的角色,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
净行:俗称“花脸”,一般扮演男性角色,分正净、副净和武净。
丑行:又称“三花脸”,多演伶俐幽默或阴险狡猾的角色。
同学们下面呢我们大家一起来通过看、和听来分辨一下这四大行当,看看我们大家能否辨别的出来、先看一幅照片,你分别一下这是哪两个角色?
三、聆听乐曲赏京韵
同学们自主辨赏能力真的很强,下面我们听一段京剧,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听来辨别得出里面的行当。
聆听欣赏《苏三起解》
学唱《苏三起解》第一句
四、对比欣赏《京调》主题一音乐和《苏三起解》说说它们的联系?
分段聆听主题一:
问:那么同学们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什么? 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答: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竹笛,情绪是欢快的。
师:同学们的感受都是正确的,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引子,它运用了京剧过门的音调,首先渲染了京剧音乐的气氛。引子过后由曲笛吹出了清脆明亮的旋律,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段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分段聆听主题二:
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二主题,听一听它和第一主题在节奏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生:节奏舒展,旋律流畅,情绪变得优美、舒缓
分析乐曲的结构:
简介:《京调》(笛子与乐队),是顾冠仁于1960年根据京剧西皮原版和西皮流水音调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队。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配以轻快流畅的伴奏音型,构思别具一格,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
最后聆听《京调》全曲
完成设问:“主题一A和主题二B在全曲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你按顺序把它写出来?”
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引子+ABABA+尾声。
拓展延伸 爱京韵
下面呢就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口琴,一起来试奏一下
七:小结:巩固本课学到的知识
问: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一句话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什么?有哪些感受?
课下希望大家多多去搜素关于京剧方面的知识,然后能跟同学多多交流,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多关注我们祖国的这门艺术,让我们的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