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切合单元主题
课文虽然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载体,但其主要方面还是阅读。因此,读写结合点的确定应与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一致。《春》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是其重点。《看云识天气》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但是,如果仅仅考虑阅读训练重点,不从这个单元整体把握,有可能偏重阅读。前面提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单元,或主题相同,或对某一篇课文内容加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某一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时,还应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一致,这样就能相得益彰,发挥整体效益,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4.扣住课后“研讨与练习”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最精彩之处。在设计上与课文紧密结合,大量开展口语交际与书面语表达的实践活动,实现听、读与说、写的结合,从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七年级上册一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研讨与练习”安排了三题: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什么生活哲理。2.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3.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班里出一期专栏。像这样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在七年级语文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安排了二三十次。因此,教学时要扣住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表达(说、写)训练,设计读写结合点。
二、有效组织读写结合训练
在“读”中学表达,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积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在“写”中运用从“读”中汲取的词语、句式和立意、选材、组材等方法。读写结合常用“以读带写”和“以写促读”两类方法。“以读带写”,即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以写促读”,即让学生根据要求先写作文,然后在教师的指点下,带着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照着学习课文(或提供的范文)。下面仅谈谈“以读带写”的几种常用方法。
1.模仿法
语言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模仿写和说,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精彩之处、具有示范作用之处等,组织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片断仿写、选材模仿、组材模仿等训练,既帮助学生学习、积累表达的形式、知识和方法,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从观察、分析、立意等方面引导学生模仿。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可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设计课内练笔: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布置学生记叙一次活动,用一系列动词准确描述活动过程。再如,学习《济南的冬天》,教师可以在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第四题的基础上设计写作练习:向远在外地的亲朋好友介绍家乡的冬天、春天、夏天或秋天(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季节)。要求:1.借鉴课文的材料选择、组织方法,编拟写作提纲。2.借鉴课文的写景方法,描写最有特点的景物。
2.扩续法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展开联想、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补写等训练。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练笔中了解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状况,调整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教学《最后一课》,可以设计续写练笔:以《下课之后》为题,以小弗郎士的口气续写他当天课后发生的事情。再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可以布置学生就课文第一段进行扩写:先说一说对每句话的想像,课后再把自己的想像写下来。
3.变通法
以课文为依据,组织学生进行改写练习。不仅可以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也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表现方法等。教学《最后一课》,让学生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再如,将《钱塘江春行》改写成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或写景类的文章。也可以根据课文,进行简要复述或缩写练习,帮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概括叙述与详细记叙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作用等。如教学《伟大的悲剧》和《登上地球之巅》等记叙类长文章。
4.评议法
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同时,或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研讨、探究、议论、评价,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类文章,抒写学习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如学习《伤仲永》,组织学生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四题,并写下来。再如,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安排的比较阅读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写出来,再在小组内、全班交流。
5.引申法
凭借课文,引发开去,写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或其他。这样做,既是为了达成阅读教学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还是学生练习表达的好时机。如,教学《第一次真好》,把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2题改为先讲述和写出来。再如,教学《斑羚飞渡》,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在运用“以读带写”方法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在课内完成,教师可以适当、适时点拨。坚持下去,可使学生养成读写并进的习惯(不再在乎每单元一次的“大作文”)。(2)评价时,要激励创意表达,起到指导学生克服机械模仿的作用。(3)宜先练后导,教师的指导宜“粗”不宜“细”。否则,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想像等,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联想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