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91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课后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4:5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2、3、4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学生对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感知,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先谈谈做得好的地方。

  1、教学设计层次清楚,一步一个脚印,每个环节的教学都落到了实处,学生对新知的掌握较好。特别是2、3的口诀,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背下来了。

  2、创设情境教学,学生兴趣高,学习的效果好。在情境中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有关的乘法算式,并编出乘法口诀,亲身体验了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因此对乘法口诀的理解非常好,印象很深刻,也有利于记忆。

  3、能及时捕捉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进行调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既有基础题又有开放题,特别是“填一填”的设计很好,放开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活学活用。

  5、对口令的游戏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很扎实这既是一个优点,但同时也是存在着不足的地方。由于太过扎实,有很多地方显得老师包得太多,放手不够,例题的呈现形式也显得过于单一,在设计时可放得更开一些。如3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可以改为先用课件出示3棵幼苗,接着再出示3棵,最后再出示3棵,让学生说说刚才的过程,并试着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4的乘法算式,并编出4的乘法口诀。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从扶到放,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本节课还有一个很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师的语言不是很规范。如不应该说几个几,而应说成几个几相加,板书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这都是不严谨的表现,以后钻研教材应更细致一些,多和其他老师商讨,数学老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严谨。

  3、问题的提出应准确,严谨,不能太琐碎。教师对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有价值,要能引起学生的有效思考,不能太繁琐。如我在教学时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3的乘法口诀里,每两句相邻的口诀之间相差多少呀?”这就显得不准确,指向不清楚,因而学生的回答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在提完第一个问题,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口误,因而接下来我改正了自己的提问:“4的乘法口诀里,每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得数相差多少呀?”这样一问,指向就清楚多了。但在说得数两个字时声音不突出,语速又较快,因而部分学生可能还是没听清是什么,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在提问时应有意识的突出关键的字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4:58:32 | 只看该作者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双岗中心校:赵娜



本节课是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2、3、4的乘法口诀,根据学生自己已经有的知识经验,我先领着复习5的乘法口诀,说一说5的口诀有几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相差几,为学生总结2、3、4乘法口诀做好铺垫。

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创造,利用观察主题图的方法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来创设情境,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顺利地完成了对新知识的学习。

二、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讲授新课、传授知识时,因为有了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在探究2、3、4的乘法口诀时,我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方法进行教学。

1、合作交流,编制口诀

(1)在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主要采取“扶”的教法。教师起领路人的作用。通过学生利用观察主题图或摆小棒等,得出乘法算式后,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并强调2个2得几。教师给出“二二得四”,然后编出“一二得二”。

(2)在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师生共同摆小棒,每得出一道乘法算式,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编一句口诀,并要求学生知道每句口诀表示什么意义。

(3)在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采用“放开”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动脑想,自己编口诀,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和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探索口诀间的规律时,尽量让学生仔细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发现每个数的口诀相邻两口诀间的关系。例如4的口诀,学生能说出,下一句的积比上一句的积多4。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品尝成功的喜悦。

3、多种形式练习

练习题的设计以教材为主,运用不同的手段,对习题进行加工,使学生得到多种形式的练习。例如找朋友:(连一连),学生在音乐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练习题具有针对性,既能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拓宽思路。例如做做想想中的题目就孕伏了口诀间的联系。

练习是重要的环节之一,练习设计要讲究策略、讲究实效,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等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要提高课堂练习效益,可从以下做起,即:依据学生的特征,在“点”上突破,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巧”上探索,依据学生的注意力,在“量”上控制,依据思维能力,在“展”上延伸,做到事半功倍。

我的课堂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自主发展、自由发散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总结口诀、理解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在环节设计上的跨度比较大,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能让学生大胆猜想,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编出口诀,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口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收获。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同时也注意到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口诀几句等,很好的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师生之间的亲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4:59:05 | 只看该作者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新课标提倡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经验。”实践证明中,我感到学生的“已知”是不可估量的,也是无法全面预设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面对学生的“已知”,如何引导学生真心接受“未知”呢?在教学《2、3、4的乘法口诀》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课前,我是这样预设的:出示主题图,观察图后引导说出1个2是2,2个2是4。然后编出关于2的乘法口诀,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编3、4的乘法口诀。

   上课铃响后,,我就直奔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知识……”还没等我说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回家预习的孩子已经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乘法口诀了,还没等我开口就按捺不住想要炫耀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是视而不见,还是让他们闭上嘴巴呢?半秒钟思考后:既然他们想表现就给他们机会吧。

师:看来,我们班会乘法口诀的人还真不少,来把你们知道的说来听听。

生1: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一五得五……

生2: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五……

错了错了。

咦,错了吧,好象有困难了吧?

师:谁知道“二二得四”什么意思呀?……

师:好象又有困难了吧。

师:我知道小朋友已经知道很多的乘法口诀了,真了不起。不过,还有一些不知道的,是吧?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乘法口诀,好吗?

   至此,我才切入正题了。

   这堂课,一开始现实与预设就有矛盾了,学生传递给我信息是:学生已经初步会乘法口诀了。鉴于这种情况,我是装做不知道,还是既然会了就别花大多时间去教?但是从后面教学中,学生的“已知”是浮浅,不准确的,零散的,只是机械的记住了口诀,并不知其真正的意义。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不能被表象所迷惑。我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已知”的机会,并从中破绽,找准切口后正确面对,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引导过后还要让学生心甘情愿的来接受“未知”。如何做呢?没有学生内在需要而展开的教学势必走入“灌输”。所以在考虑到学生已有经验,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只有当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解“时,才是水到渠成之机。为此,面对学生的已知,可以设计种种障碍,让学生遇到困难后,自愿妥协。即泼点冷水给他们。当然一盆冷水泼到底也不行,挫伤积极性的,所以也要肯定学生的已知后,给予表扬,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我想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双方才都会有失败的体验,成功的喜悦,才会有创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2: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