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13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优秀教案及优质课教学设计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3:4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实践应用
    1、 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 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 在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教学,改变了原由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交流、质疑亲历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个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的情感,注重算法多样化。 课堂中我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实的情境再现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联想到的方法也不一样,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内化计算方法,完善自己的方法。同时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多次的验证,从多种算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 在动脑筋猜一猜()+()=43,有多少种答案,你能有序地写出来吗?学生喜欢猜一猜的活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可是由于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的激发。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把自己放在 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并及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捕捉信息,使教与学真正容为一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3:44:25 | 只看该作者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及自我评析

答:A, 《不进位的加法》的教学设计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提供者: 张继伦      单位: 梅家中心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因为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得口算基础,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列竖式的格式以及计算方法上。因为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竖式,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板书,示范竖式的写法和笔算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操作和口算过程中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说明了保证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列竖式时应做到相同数位对齐,并说明计算要从个位算起,这一点特别重要,为以后学习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利用竖式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和笔算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口算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得口算基础。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以及学生作业的情况分析,我认为学生对用竖式计算不会有太多的困难,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是提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方法与步骤,在掌握了笔算的方法后,进行集中练习巩固,采用小组竞赛、个人鼓励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正确的进行竖式计算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课件出示口算题
39+20    54+5    26+30    55+2
学生口算后交流算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
要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的?

(1)学生观察,交流图意
(2)学生列出算式:43+31
(3)算法交流(可以让孩子依据前面的经验进行)
A、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究算法(先把几个十合起来,再把几个一合起来,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同时用算式表示(先算:40+30=70,再算:3+1=4,最后算70+4=74)
B、通过计数器再验证。

3、引导学习用竖式计算
       出示竖式让学生观察:两个加数一上一下,是怎么样对齐的?强调单根和单根相加整捆和整捆的相加
两个加数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那应该怎样加呢?(学生观察交流,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4、出示 巩固练习
34+24=     45+34=    23+72=   55+23=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纠正
强化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板演交流)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先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原因,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
按要求完成练习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听课老师评价2,自我评价。3,学生评价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43
+ 31
    74
注意: 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九,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和自已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对于美也有感觉,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很了不起,老师要多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去发现。可见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犹为重要。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集中也易分散。我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及年龄特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是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因为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得口算基础,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列竖式的格式以及计算方法上。在教学后,要求学生整理列竖式的注意点和要求时,学生基本能讲出来,但是真正练习时,我会估计还是有存在一些问题的:
1、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数位对齐,出现了个位和十位对起来或是相反的情况。
2、加减号写错地方,没有写在第二个加数或是减数的前面。
3、没有用尺子画横线,弯曲不工整。
4、竖式列完后忘记把得数写到横式上去。
5,还有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把加法和减法混淆计算,明明是减法会算成加法等。

6,注重笔算与算理结合,体验计算。让学生探讨计算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7、注重学生主动探索,加强竞争意识,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增强学习兴趣和加强思想交流。
8、在判断与交流中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
9、有个别同学对位还有一定问题,还需个别指导。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把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纠正。老师要有耐心,对一些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及时提醒,给予帮助,在刚开始时就规范学生的竖式书写,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B、自我评析
      按照《备课实务与新技能》的教学设计要求使我明白:新理念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要将新的学科观、课程的综合性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中,要按照知识科学性、知识体系、编排特点、知识深度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情境、问题、背景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和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自主实践、合作、探究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融合和优化。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符合新课标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备课实务与新技能》指出:“从备课的视角,改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上看,不仅须要精心设计有助于师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环节,寻找师生互动的切合点,而且要精心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层次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关注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优化课堂活动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预设,以便于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更好地生成,进而取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设计根据我自己设计的万能教案书写模板并结合第二次作业的模本撰写的,要精心设计了问题,关注师生互动,精心设计学习的反馈与调控。要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把握到位,注重了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参与到活动中,让数学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地进行。体现了三个主要特点: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理、感悟,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二、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实际感悟,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教师注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习的参与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较好。总的说来,一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理念,注重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所以今后我要加强对《备课实务与新技能》的学习,备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设计,备出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设计。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我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差很差。争取在以后的教案设计中,注重备课中各环节中的细节问题,不断的完善教案,提高自己的备课技能和水平,提高育人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3:45:35 | 只看该作者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垒头镇北大过学校     耿 娜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页例题,第3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

法的过程。

2.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具准备:实物展台、液晶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写过日记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篇数学日记,大家想看吗?

(出示小黑板)

1.              同学们,你们看了小黑板,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指名提问题,教师整理)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4)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能解决这些题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指名列式:143+126)

问: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生练习,小组讨论交流)

2.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指名说)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1)              问: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如何计算?

2)              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4.教学验算方法。

1)              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还要验算。(板书: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  1  2  6             )

                 + 1  4  3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算起: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3)汇报。你是怎样算的?怎样验算的?

2.              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2)独立计算。3)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3)汇报。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

143+126

   百  十个

   1  4  3

+ 1  2  6

2  6  9

验算:

1  2  6

+  1  4  3

2       6  9



教学反思:

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学习的过程性目标之一。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应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首先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课本情境本身提供的是现实生活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探索方法的需要。其次要搭建探索的“脚手架”,如在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前用画一画这一“脚手架”帮忙。最后要回顾反思探索的过程。如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开展回顾、反思的活动。成功的探索过程,留给学生的是无比逾越的情感体验和进一步探索的动力.

本课在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题意的基础上提取已知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旨在让学生感受如何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始终要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2: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