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论文活用老教材,落实新理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09: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时,承担着课改实验任务的教师已经作出了积极的应答。但课改实验需要逐步推进,更多的教师目前仍然在使用老教材。对于我们这些使用老教材的教师来说,是观望还是参与?是等待还是超越?回答应该是肯定的—积极参与,努力超越。因为课改不仅仅是换一本教材,它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因此,目前仍使用老教材的教师,只有“活用老教材,落实新理念”,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主动走进新课程,成为新一轮课改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开发者。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一、创设有趣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喜欢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原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对数学的实践性、学生的活动性强调不够。因此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也只能是师云亦云了。例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个概念的教学,教材中这两个概念讲的很简单,只用举例法笼统的说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学生对两个概念的认识是肤浅的,根本不能正确地建立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如果教师空泛的讲,学生不但积极性不高,而且也不能真正明白。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趣味性活动:先让学生剪好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纸片,学生都知道这些是平面图形。接着,我让学生用这些纸片以及早准备好的小棒、胶水、剪刀等材料,把它们变为“大的”物体,看谁会变,谁变的好,谁变的多。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立刻表露出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着,争论着,操作着。不一会儿,多数学生做出了长方体、正方体;还有的做出了圆柱体,竟有一个同学做出了暂时叫不名的棱椎。学生看着自己的杰作是“洋洋得意”。我不失时机的问:你们的那些平面图形哪里去了?学生纷纷说着自己做成的物体的名字。那变出的这些大的物体属于什么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学生抢着说:变大了,变粗了,变高了,变厚了。在这个看似玩的游戏中学生明白了平面图形不占空间,而立体图形占据较大的空间。从而也就正确地掌握了这两个概念。

我还根据小学生大多喜欢看动化、听故事的这一特点,将数学内容以图画、动画的形式呈现。如“年月日”的,用一个动画“扑克牌的秘密”向学生展示问题: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这样学生会听的津津有味,从而饶有兴趣地进入到自主学习中。还有以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表演生活中的相遇、相背、追赶等行程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生动的理解所学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化 让学生主动学



新的教学理念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数学的教与学应该回归于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虽然也源于生活,但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应努力做到将教学内容熟悉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高深莫测,它就在我们身边,是真实的有趣的,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陌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

例如长方形周长的教学,我以让学生求他们非常熟悉的黑板的周长引入的:黑板是我们学习的亲密伙伴,老师很想知道它的周长,你们能根据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它的周长吗?你想用什么方法?学生的主动性一下子调动起来,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用软尺量,有的说用绳子和尺子量,有的说量一量各边的长再加起来……接着以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把各种方法都实际试一试,在实践中分辨方法的优劣。学生很快得到量边这种方法省事,而其他方法在操作中有许多不方便的结论。是不是四条边都量?学生很快意识到只要量两条边就可以了。你还想计算你那些学习用品的周长?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又纷纷计算自己课本、文具盒、课桌……同学们计算了这么多物体的周长,那你能总结出求长方形周长的规律吗?很快有的学生说 “长+宽+长+宽”;有的说“长×2+宽×2”有的说“(长+宽)×2”。因为这些知识学生熟悉,对他们非常有亲和力,因此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再如“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因为百分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学时可以以“生活中的百分数”为课题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更乐意接受。

三、教学内容合理组合 让学生自觉学



新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不应该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现代教师。现行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安派的并不恰当,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对所学内容重新组合和筛选后进行教学,不但会让学生自觉的学习,而且能拓展学生的认知系统和经验系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例如多位数乘法、多位数除法的学习,在学习了一位数竖式乘、除法后,我接着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三位数乘、除法的计算。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后,接着让学生推导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学得都非常投入,很多学生能很快的归纳出其计算法则和求证的规律。因为这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符合知识的认知规律的。

四、设计开放型练习题 让学生积极学



新的教学思想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研究者。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恰当的设计数学问题,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课堂练习形式,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如题:甲乙两城的铁路长357千米,一列快车从甲城开出,同时一列慢车从乙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79千米,漫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千米?如果用算术法解答,可有几中列式法?用列方程法解答,如果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可有几种列式法;如果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千米“,可有几种解法。学生对这样的练习形式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共得出十四种解法。

再如一题多问的课堂练习,如题:用24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摆几种?学生摆成后,我接着问: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怎样的?表面积又是怎样的?你会求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吗?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一直处于兴趣盎然的学习中,积极地研究着,探索着。由于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他们学得轻松主动,大胆而有创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5: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