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有效制定物理教学目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2:2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有效制定物理教学目标
发布者:李生计
进行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在把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当前的科学素养水平,合理地界定具体课时教学内容基本要点及其所涉及的目标领域,进而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准确地将课时教学目标表述出来。下面结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摩擦力”一节的教学目标设计加以具体说明。
  (1)考究《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及水平层次
    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首先应把握《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通过描述“标准”的动词来判定学习水平要求的基本层次。《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第23页关于“摩擦力”条目有如下要求: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通过描述“标准”的动词,可以判断对摩擦力的要求是最低的“了解”水平。据此即可为选用相应类型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课时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2)结合钻研教材和学情分析,界定出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点
     在学习“摩擦力”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等,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接触,除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生疏外,已基本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对于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应该不会感到为难。
    教材先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通过探究实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很好的体现了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并且运用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这种最能反映科学方法的、也是认识上高层次的活动,给了学生更多的认真思考、努力探索和积极实践的空间;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介绍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介绍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也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因此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点是:①摩擦力;②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③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3)针对知识点,顺次细化,确定三维目标
      在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要以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为依托和中介。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针对每一知识点,应该首先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确定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后,要进一步研究、分析这一“知识与技能”是怎样获得的,需要经历怎样的探究过程,需要用到哪些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
最后,根据本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于摩擦力一节的教学,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依据课标的要求,“摩擦力”这一知识点属于了解水平,应该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现象;“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一知识点,应该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这一知识点应该知道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能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在此节的“过程与方法”方面,摩擦现象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的,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通过探究得到的,涉及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在此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中涉及到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通过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并树立将学到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意识。 
(4)采用三维一体的表述格式,选用恰当的行为动词表述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上述的一系列分析,可将摩擦力一节的课时教学目标表述为:
①观察有关摩擦的现象,能说明什么是摩擦力。
②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能陈述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归纳结论。
③能说明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能用它解释有关现象,感悟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表述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搞出来的,这需要我们的教师进行认真的学习和思考。必须指出,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教学目标存在着生成性,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尚需要开放地融入教师的教学机智和经验积累, 才会使课堂在预设的基础上产生灵性的生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8: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