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品诗句悟乡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梅花魂》教学片段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宁海中心小学 孙 俊



案例背景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教学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从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梅花魂》是一篇情感非常深沉的文章,由于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孩子们很难理解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特别是老人读诗情到深处的无声落泪和不能回到祖国的失声痛哭,孩子们更是很难理解,这都将给课文的学习带来较大的障碍。于是,我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注意对教材的二度开发,用心去寻找那座学生与外祖父情感交融的桥梁。在学习“读诗落泪”这部分时,我就以文中的三句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外祖父的思乡之愁、爱国之意。



案例描述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要求细细品读每个句子,每个词语,说说你能读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这种情感的?



生1:“每当读到……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我从这句话里读出外祖父很思念祖国。



生2:外祖父每当读到这些诗句就会流泪,说明他非常想念祖国。



师:外祖父为什么会落泪?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谁来读一下这句诗?



生读。(毫无感情)



师:读得很流畅!还记得这首诗吗?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这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写了王维在外地,每到佳节时加倍思念亲人。



师:外祖父像王维一样漂泊异乡,读到这样的思乡诗句,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生1:由诗想到了自己,心里很难受。



生2:外祖父也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生3:想起自己的祖国。



师:可是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像外祖父一样的华侨们却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他们只能隔海遥遥相望,在心中默默地思念……现在,你就是外祖父,你会怎样读这句诗?



生1读。(有些投入)



师:我感受到你思亲,但没有感受到倍思亲,谁能读出这种情感?



生2较有感情地再读。



师:你动情了!是的,诗的每一个字都拨动着老人那颗思乡的心,老人是怎样在流着泪读每一个字的?



生3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我仿佛真的听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在读诗!



(教师循序渐进地评价、引导,将学生的情感步步推进,逐步走入人物内心。)



师:可是年幼的我懂这一切吗?



生:不懂。



师:所以,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



生(齐读):莺儿,你还小呢,不懂!(略有沉重)



出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请一生读。



师:读出了你的感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明年春草绿的时候,您能回来吗?



师:是啊,野草尚且有一岁一枯荣,而外祖父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到祖国。此时的外祖父就是一片从树上落下来的叶子,他多么想落叶归根哪!这种回家的渴盼你能读出来吗?



一生深情朗读。



师:你的朗读扣人心扉!谁想像他一样读一下?



生齐读。



(有了前一诗句的铺垫,学生很快融入人物情感)



师:可是年幼的我懂这一切吗?



生:不懂。



师:所以,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



生(齐读):莺儿,你还小呢,不懂!(比前一次沉重,较有感情)



出示“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师:想一想,外祖父那轻似飞花的梦是什么梦?



生:回国梦。



师:外祖父又为什么而愁?



生:不能回国。



师:这种愁绪像无边的丝雨飘满外祖父的心田。你能读出来吗?



一生入情朗读。



师:老人的情感已经融入你的内心!而年幼的我懂这一切吗?



生:不懂。



师:所以,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



生(读):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声音沉重,感情深沉)



师:我不懂什么?



生:我不懂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



师板书:思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思乡曲音乐响起)



师:是啊,年幼的我当然不懂,因为这思念太深切、太沉重了。这思念里有无奈、有渴盼、有忧愁……所以,外祖父每当读到——



生感情接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无边丝雨细如愁



师接读: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案例评析:



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是在教师指导下凭借一定的教学内容而达成的,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于其他学科,尤其不同于理科。数学学科,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而语文学科,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因为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难就难在语文课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那么怎样确定教学内容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一篇课文作深入的研读,以发现每篇课文独有的语文教学价值,从而提炼出合宜、精当的教学内容。



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第二自然段中的三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而外祖父就是在读这些诗句的时候会引起情感共鸣,无声地落泪。从学生的情感体验来看,他们没有办法直接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但是却应该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到这三句诗所表达的情感,这样不就找到了与外祖父情感沟通的桥梁了吗?于是,我把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品读诗句,体会情感。”我用情深意切的语言,唤醒学生心中蛰伏的情感,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架起了学生与外祖父之间的情感桥梁。学生在一遍一遍的诗句朗读中,情感不断升华。每一次诗句品味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朗读这句话:“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形成一种回环复沓的效果,一叹三读悟乡愁,学生水到渠成地表达出外祖父的惆怅与无奈,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在学生的心中荡漾,老人那绵长的乡愁弥漫在学生的心中……从同学们的深情朗读中,从同学们凝重的表情里,我感受到大家已经走入老人的内心,感受到老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11-20 08:04:0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是在教师指导下凭借一定的教学内容而达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8: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