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5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案例集锦小学语文工作案例范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5:5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荷花
作者及工作单位
辛集市辛集镇第一小学   薛会芬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同时也要紧扣教材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练说自然段的大意,学写总分段式的一段话。
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1、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
2、课件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3、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安排了背诵训练。
1、猜谜语
2、欣赏思考
3、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讨论
4、表情朗读,背诵
1、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3、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
4、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
板书设计
荷  花
闻:清香    荷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看:  含苞荷花  半开    全开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同桌评价
教师评价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教学反思
《荷花》是一篇形式优美语言生动的文章。课前,我先让学生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形容以前所见到的荷花的样子,之后用课件呈现荷花图,让学生首先在视觉上感受到荷花的美。接着便走进课文,体会这篇课文描写荷花的优美语言。在本课的执教中,我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三年级学生要求能够独立自主地预习课文,而能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决定着学生的预习质量。在读第一遍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并圈出生字。读第二遍时,要求学生注意不理解的词语。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我并没有立即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通过一些方法自己解决,例如查工具书,看插图,同桌交流,联系上下文等等。当学生读第三遍时,他们已经能够很熟练了。这时我便请学生展示他们读的最好的一段或几段,并请其他同学评价,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的喜悦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仅对这篇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如何学习语文,同时这种方法延伸到平时的课外阅读中。
  当然,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我的教学中,学生自读的频率较高,齐读的时间太少。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应该毫不吝啬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课件中出示的词语也出现了小小的差错,说明自己在备课时还不够认真细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5:57:46 | 只看该作者
课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课《j q x》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杨卫鹏 子位三村小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j q x》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部分的一课。这一课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读准声母j、q、x 的音,并能正确书写的基础上,能准确拼读j、q、x与ü组成的音节,知道j、q、x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并能正确认、写b、d、p、q四个声母。这两个环节的教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这一课的插图,小鸡昂头捉虫子、飘飞的气球、切开的西瓜,增强了书写的直观性,大大减轻了小朋友书写的难度,彩色插图营造了和睦的一家:妈妈在洗衣服、爸爸爷爷在下棋、哥哥玩积木、小妹妹在看小鸡做游戏,多么和谐的一家子!

☆学情分析
1、有些学生在幼儿园学过汉语拼音,对汉语拼音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入学时间还短,自主学习以及进行阅读均需要老师的指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j、q、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j、q、x开头的三拼音节,
2、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儿歌。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创设情境、看图说话、编顺口溜、做游戏、合作读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2、针对学生喜爱阅读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儿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情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产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初步感受学习汉语拼音的意义。
2、喜欢阅读,体验阅读的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j、q、x与单韵母相拼读的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三拼音节。
教学难点:学会j、q、x与ü拼读时头上两点要去掉的规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j、q、x与i相拼







2、j、q、x与i和ɑ相拼






3、复习三拼音节





4、比较jī和jiā音节的标调的不同


5、j、q、x与ü相拼



1、j、q、x与i相拼
jqx第一次参加,谁能和他们一起跳舞呢?小i真热情,首先来和jqx交朋友,他们跳起了热身舞。谁来读一读?j—i—ji(出示拼读音节,指名读)
谁来读ji的四声? jī jí jǐ jì(指名读)
依次出示qi xi的音节,生自由拼读音节及其四声,(指名读,开火车读)
2、j、q、x与i和ɑ相拼
看他们跳得这么好,小ɑ也来参加了,他们手拉手跳起了集体舞,谁会读这样的音节? j—i—ɑ—jiɑ(生读)带上声调你们还会读吗?jiā jiá jiǎ jià(生自由读,指名读)
依次出示qiɑ xiɑ 的音节,生自由拼读音节及其四声,(指名读,开火车读)
3、复习三拼音节
像这样,由声母、介音和韵母组成的音节,我们叫它(生答:三拼音节)。读的时候应该掌握怎样的要领,谁还记得?(生说:声母轻,韵母重,介音一滑猛一碰。边做动作边齐说)再读音节,开火车读。
4、比较jī和jiā音节的标调的不同
比较jī和jiā音节的标调,有什么不同?告诉学生:有ɑ在,给ɑ戴,ɑ不在,顺次排。这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5、j、q、x与ü相拼
又一支舞曲响起来了,小ü妹妹登场了,她邀请jqx来跳旋转舞。她们转啊转,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快来看。
j—ü—ju
q—ü—qu
x—ü—xu
师:你能说句儿歌讲一讲吗?
师:真有趣,小ü帽子掉了还是ü吗?(生:当然是ü)她们在一起跳舞读什么?开小火车,读jqx和ü四声音节。

点点头、弯弯腰,我们来做拼音操。
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ɑ o e i u ü
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 yi wu yu。

  低年级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表象意识强烈,在复习阶段,选用色彩鲜艳的字母宫殿图画,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在游戏中帮助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声母和韵母,达到巩固的目的。



创设拼音王国召开舞会的情境,并且使学生参与到情境之中,既对以往学过的音节进行复习,又使学生感受到拼音学习的快乐。



以j、q、x与i和ɑ跳舞的形式帮助学生拼读音节,并在激励性的语言中逐渐提高难度,使学生能更快的引起学习的兴趣,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口诀的形式让学生复习三拼音节的拼音方法和记忆音节标调的方法,使学生在琅琅上口的念诵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拼读习惯。





j q x与ü相拼的规则是本课的难点,我通过了讲故事来渗透教学,把此教学环节贯穿于完整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充满无比的兴趣,既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板书设计
j q x
ji qi xi
jiɑ qiɑ xiɑ
ju qu xu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学反思
1、在备课时,我注意到联系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课前设定的教学任务、目标能够完成。课上的环节能做到紧凑而不乱,环节之间的过渡中,选取了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进行串接,显得比较自然。本节课上最大的收获是自己的教学激情外显出来,从而带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整节课感觉比较活跃轻松。
2、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这堂课的设计中,如果纯粹把j q x与ü相拼的规则教给学生,可能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是极其感兴趣,我选用了一个完整的情景贯穿于教学中,通过了讲故事来渗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充满无比的兴趣,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3、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 “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理念,并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一种内在的情感和感受。在音节频度环节,我让学生根据j q x与ü相拼的规则,来自己说句儿歌讲一讲,这样就让学生在“亲历”中,进行语文的实践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识字环节,我让学生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用这些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来组词,这样让学生在“亲历”中,把理性的、抽象的认识,变成了形象的,直观的知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学习儿歌环节,我让学生同桌互相表演读,一个扮演小黄鸡,一个扮演小黑鸡,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练一练,这样学生在“亲历”中,个性得到了张扬,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4、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上,正处于无意学习向有意学习的转换期,学习缺乏主动性、坚韧性和持久性。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是听课习惯。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洞察每一个学生,不时用激励性的语言、外在物形式的表扬、鼓励的眼光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二是发言习惯。我在教学时能提醒学生,上课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课,更要用心听同学们的发言,能互相评价、对别人发言给予补充。三是拼读习惯。一年级小学生可塑性很强,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尽量使学生在拼读时注意做到发音准确,理解拼读规则和标调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到一步到位。
5、通过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如还应加强课上的应变的能力,及时捕捉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课堂教学节奏还应再加快一些,不要把课上得前松后紧,课程结束时略显仓促;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总搂住不放手,恐怕学生不会(如j、q、x与i和j、q、x与i和ɑ相拼这部分内容就花费的时间过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5:58:48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第12册第13课《一夜的工作》
作者及工作单位
容城县小里镇王村小学 常新涛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1、以学生阅读为主,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物形象,走进文本。
2、深入贯彻《新课标2011版》对于阅读教学的指导要求。
3、以学生学习为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还给学生学习主权,通过思维感悟文本。
理论依据:
1、以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为依据。
2、以《新课标2011版》为依据。
3、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
教材分析
《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3)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辛劳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难在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但是在我的“诵读与感悟”活动坚持了一个学期之后,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诵读、感悟能力均有很大提高。为此,我将这篇文本教学定位为“以阅读为基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辞辛劳忘我工作的高尚品质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2、体会课文透露出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用词确切,说话得体,记叙真实生动感人。
3、学会生字、新词,体会课后第三题三个重点句的意思,用“简单、简朴”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具体分析,进而感受到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忘我工作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以对比的方法,感悟周总理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升华学生情感——确立对于祖国的热爱,对周总理的赞颂与热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199835,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年,有一位叫宋小明的诗人怀着对总理的无限崇敬,写下了一首诗:(出示)
《你是这样的人》
宋小明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你是这样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何其芳一起走进总理曾经工作的一夜。
二、读文感知:
1、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读完后,用一个词语概括总理这一夜给你的感受?
2、师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文:你对黑板上的那个词语感受最深,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4、感受“简朴”:
1)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教师领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学生接读            
2)再次合作,一定会有一个词语跳入你的眼帘:师: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                               。(板书:极其简单)
3)为什么这个词语跳入了你的眼帘?为什么在“简单”前面还要加上“极其”?谁给“极其”换一个词语?(非常,特别 这些词语都不够啊!)
4)再读。(突出“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和“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的鲜明对比。)
5)“高大的宫殿式的”让你想到这房子可能是谁住的?(是一个比皇帝权利还要大的人住的,是谁呢?是清朝最后一个摄政王——载沣的官邸。)你想想,一个比皇帝的权利还要大的亲王,他的房子里会有什么摆设?可到了我们总理这里,我们只见                                  ?(学生齐读)
6)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总理这“极其简单”的住房——齐读。
7)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他的手中有多大的权利啊?他的房子里应该有什么样的摆设?大家设想一下。可是我们只能见到                                     ?(学生齐读)
8)可就是这有着极其简单摆设的房子里,却住着一个极其不简单的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总理。
(过渡:你看到了吗?那写字台上放着什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
5、感受“劳苦”
重点理解: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时间他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1)读你画出的文字。(抓住“厚厚”“工作完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
2)总理这一夜又是怎样过的?(读相关文字:)
3)从哪些地方你明白了“审阅”的意思?(和浏览比较意思。)看什么?画什么?思索什么?问什么?再读刚才审阅的文字。(板书:审阅)
4)这样的文件只有这一件吗?有多少?(一尺来厚的一叠文件)
5)师创设情境: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总理一夜的工作: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总理来到不大的写字台前,打开他今晚审阅的第一份文件,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而我们的总理依然坐在写字台前审阅着重要文件,只见他                         东方的天空渐渐发白,总理揉了揉疲惫的双眼,拿出了今天晚上他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                     
6)小练笔: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他想着                                                        。(学生写作的同时,教师需要进行提示:他是泱泱大国的总理啊,他是主席最得力的助手啊,国家的经济、农业、教育、文化、国家的外交、国家的未来、全国的老百姓、老人、孩子……都需要他认真思索啊!他必须去处理一个个棘手的问题,有的非常紧急,需要马上去解决;有的是非常重要,需要全面去思考,还有很多很多。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一夜的工作啊!)
教师巡视,写的好一点的同学起立。然后教师读前面,学生接着读自己写的。
(过渡:我们的周总理就是这样时时刻刻牵挂着全国上上下下的父老乡亲,牵挂着祖国的一草一木。哪怕是在临终前,总理还在嘱托,在他去世后要将他的骨灰撒遍祖国的江河湖海。飞机在北京城区上空撒下了总理的第一包骨灰,总理的第二包骨灰撒向了密云水库,第三包骨灰撒向了海河,在黄河入海口,撒下了总理最后一包骨灰。这是怎样的情怀啊?活着的时候整日整夜地为国家操劳,就是离我们而去之后,也要时时刻刻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也要看到他的父老乡亲。)
三、情感升华:
是啊!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我这样对自己说了几遍,我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我的声音全世界都能听见似的(出示后面的文字)
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1、当你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激动:带上你的激动,大声地告诉全世界:                                    
佩服:是啊!这样的总理谁不佩服?带着你的佩服大声地告诉全世界:
                                                               
……
2、让我们带着对总理的敬佩,带着对总理的爱戴,再来读这首诗: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你是这样的人

1、教师诵读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













4、教师提出小练笔要求,巡视检查。



















5、教师造境,出示诗歌。
1、 学生诵读



















2、学生通过阅读,对比体会周总理形象。





















3、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意思,感悟形象。










4、学生小练笔。






















5、学生诵读诗歌。
1、 初步感知周总理


















以对比形式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3、以点带面地感悟文本,调动学生兴趣。












4、将阅读指向语言文字运用,指向学生表达。


















5、提升学生情感认识。
板书设计
一夜的工作
何其芳

极其简单——简朴
                                         伟大、无私奉献
审阅——劳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诵读活动:利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形式,给学生诵读以中肯建议。
2、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活动:利用小组评价,与小组讨论结合起来。
教学反思
《一夜的工作》教学点滴感受
王村小学    常新涛
不知为什么,始终有一个问题萦绕脑海:语文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教才不会误人子弟?无奈,由于教学水平的限制终究无法解决。无奈之余,只有加强学习来提高自己对教学的认识与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到现在为止,我自己在网上学习名师课堂已经整整六周了,每天4小时,感觉真的很好。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识”了窦桂梅、于永正、薛法根、孙双金等名师课堂,但是让我最最喜欢的还是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学。王崧舟,全国特级教师,“诗意语文”的缔造者与推进者,在他看来:“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靠传授大量抽象的语文知识,是决计培养不出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当我刚开始找到王崧舟的博客和王崧舟网络工作室的网址时,由于自己的教学水平很低,根本无法理解“诗意语文”以及他提出的一些理论,只好一边观看他的教学视频,一边把这些视频一次次的编辑成教学设计,然后拿到学校小组研究。经过研究、反复论证、最终形成我们自己能够驾驭的课堂教学设计,接下来就是磨课了。(其实,到后来才知道,王崧舟在刚刚起步的时候,也是这样学习的。他说这样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学习和提高最好、最快的办法。)
第一次磨课是《生命 生命》:课堂之上,师生都有了一些变化,这给我们小组的研究注入了些许动力,也为我们的教学转变打下了基础。
前不久,李秀梅老师作课《一夜的工作》。有些教师认为好讲,抓住中心句“周总理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展开就好了。我一直想,这样真的可以吗?当学生把同步练习册做完的时候,他们真的理解了吗?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周总理了解多少?他们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多少?没有这些,何谈真正懂了?若想真的从心底感受到总理的简朴与劳苦,又是何等的不易?于是,我们小组开始帮助李老师搜集资料,研究、并反复修改教学设计。但世事就是如此——你越是努力,老天越是喜欢捉弄你。也许是学生的不适应,也许是教师的不适应,也许是我们的准备仍然不足,课堂上师生始终不能入境,教学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结束,我们认真对此次教学进行了点评与分析,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及产生原因。我们发现,这些不足的产生,大多来自于教师对于文本教学的引导并没有到位,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太明确,导致学生的阅读没有感情,始终无法走进文本,无法走进何其芳的精神世界。
之后的几天,我始终在想:“难道我们真的不能引领学生跨越时空,带着他们去总理的办公室走走吗?”不,我不太相信,我愿意挑战这样的问题。我认真梳理老师们的评课,再次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这次我把目光聚焦到各个环节的衔接与引导方面。经过小组研究、评议,大家赞同我的提议,决定由我再次进行这次同课异构。在准备的这几天当中,我反复观看王崧舟《一夜的工作》教学视频、查阅周总理的感人事迹,一次次的修改教学设计细节,终于在41日上午完成了这次同课异构。虽然准备了这么长时间,心里也总无法避免忐忑,总感觉还没有准备好,“骑虎难下”的滋味真的不好受!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认真阅读文章达10余次,然后认真比较教学设计,又对一些细小的环节进行了修改。教学开始了,随着我的引导层层深入,我能感觉到学生离总理的距离越来越近,我甚至忘记了听课老师的存在。当引导至“我们的周总理就是这样时时刻刻牵挂着全国上上下下的父老乡亲,牵挂着祖国的一草一木。哪怕是在临终前,总理还在嘱托,在他去世后要将他的骨灰撒遍祖国的江河湖海。飞机在北京城区上空撒下了总理的第一包骨灰,总理的第二包骨灰撒向了密云水库,第三包骨灰撒向了海河,在黄河入海口,撒下了总理最后一包骨灰。这是怎样的情怀啊?活着的时候整日整夜地为国家操劳,就是离我们而去之后,也要时时刻刻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也要看到他的父老乡亲。”的时候,我能感觉到自己声音的沙哑,能够感受到内心那种莫名的悲痛与伤感。学生们好像感受到了什么,他们纷纷站起来,我们一起大声地告诉全世界:“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当我宣布下课的时候,学生没有反应,我再次宣布下课,学生们傻傻的看着我,直到第三次……
这应该算是“诗意语文”的一个小枝叶吧!我利用举象、造境先让自己入境、意会,学生会随之而来,师生一起回到那个年代,回到那个办公室,走到了总理的身边,完成了此次的“穿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5:59:5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课文内容蕴含丰富,但并不深奥,只是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对于一个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作者及工作单位  赵县沙河店镇杨村小学——安民华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上学期处在中年级的起步阶段,把握主要内容、理解词语、体会情感等要求要相应降低,要巧妙地提供帮助,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名人的了解还不多,学习这一课相对较难。但是孔子是我们山东人,有很多同学都已经去过曲阜,对孔子的了解相对多些,所以我设计通过资料先了解,然后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教给学生做简单的批注。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在研读课文时,我以“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作为统领性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在交流汇报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各自思考的方向,回答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善于动脑,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
有的则认为孔子谦虚好学……
学生的回答并不全面,但他们的发言让我看到了真实的阅读,有效的阅读,以及他们思维的过程。我想,这已足够了。
当一名学生谈到孔子还是一个“不怕吃苦”的人时,我就势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并设计了如下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词,并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倒好处和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主要是想激发学生们的想像力和理解能力,并让他们了解通过孔子拜师能够领悟一些平时学习中对待知识的一个态度,并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并留下作业课题自由发挥,学习完也孔子拜师一课学生们都有何感想,仔细思考并写下来。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结合了解“名”、“字”。)
(2)交流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抽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决意拜师——前往拜师——认真求学——受人敬重。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一)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2、他们的品行又怎样?
(二)教师引导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从课文哪里感受到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边读边注)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两点: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教学过程:A、品读词语: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B、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C、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动。
D、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2)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对话。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教学过程:A、品读人物的言行: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孔子与老子的谦逊有礼?
B、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C、演读:同桌合作——展示评议
D、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小结
(三)自学1、3自然段,体会孔子的虚心求学和老子的诲人不倦。
(四)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谈谈我心中的孔子和老子。
2、拓展学习孔子的名言。
六、综合性学习:
1、分组制订学习计划,交流。
2、分组活动,积累资料。
3、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七、生字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孔子      拜      老子   
  ↓                                ↓                                          
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         ↙
        学无止境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作业本第1、2、3、5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对孔子拜师有什么认识?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那么老子又是怎么对待孔子的呢?
二.自主研读
(三)、感悟老子的品行
你觉得老子是个怎样的人?又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呢?
1.自主阅读思考:老子是怎么对待孔子的?划出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
2.交流。
重点研读“迎候”与“毫无保留”两词。
小结:
他们是德才兼备的人。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扎实、认真提态度。老师也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同学们也能像孔子那样,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做到不畏艰难、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三.孔子文化交流
1.你知道关于孔子的什么资料吗?
学生交流。
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习了解孔子的论语及三孔方面的文化。
2.学习课文后的选做题。
四.完成作业本上的作业。
孔子文化在我们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中也不过是一个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希望大家透过教材这扇门,课后去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1、课外收集积累孔子的名言和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2、办一期“走近孔子”的手抄报。
3、做一做“孔子书签”。
☆教学反思
课堂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和老师们的点评,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反思。
一、在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对于词语的处理,我采用在情境中理解,在评议中感悟。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词语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之中,不免枯燥、呆板。课堂上要为学生理解词语创设了一个贴切的情境、一个生动的语境和一个自由表现的环境。如我在让学生体会孔子拜师所遇到的艰辛时,引导学生透过“上千里”“几个月”“走”等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拜师途中孔子可能遇到的困难,如烈日炎炎时,狂风暴雨时,遇到豺狼野兽时,进而体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词语的意思,感悟孔子拜师路程的艰辛及他拜师的决心。在此基础上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四次回旋接读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至此,学生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就更丰富,更立体了。为了让孩子们能真正走入孔子的内心,感悟他的品行,我通过让学生角色互换:孩子,假如现在你就是孔子,我想问你:通过三个问题层层深入的采访,让孩子感受到了孔子的求知若渴、谦虚好学、不怕吃苦的精神。这样,本来普通平凡的两个词通过移情想像,角色体验和有效点拨变得富有生命活力,词语成了可以触摸的有温度和质感的生命体,在他们的心中扎了根,语文味在咬文嚼字中得以彰显,学生的精神在品词析句中得以润泽。
二、遵循文本固有的自然顺序。
在上课之前,我看过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大部分是从文章的最后一句“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这句话入手,然后请学生在文中找出反映孔子和老子品行的句子进行研读。然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孔子拜师》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一旦处理文本时跳跃性太强,就会让他们不知所从,只能随着教师的思路且思且学的时候,完全是一种被动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在中低段教学时,应该尽可能按照课文的自然行文顺序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按照本文的写作顺序,课始,我请孩子围绕课题中的“拜”质疑,然后归纳出孔子“为什么拜师”,“怎么拜师”,“拜师的结果”这几个问题并板书,其实这也就是本文的教学线索,按照这样的教学思路展开文本的研读,从而不断得提升出孔子及老子的人物品行。
反思:在进行文章最后一段教学时,我应该在引导孩子围绕句子中的“品行”二字,小结孔子和老子的品行,进而提炼孔子虚的心好学、彬彬有礼。老子的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00:3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李静 赵县南柏舍镇中心学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结合《新课标》理念,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观察感悟、情感交流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这一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题目贯穿全文,先讲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接着讲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小、资源有限,然后讲人类不能够移居到别的星球,最后呼吁人类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赖以生存的星球。
☆学情分析
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其次,要求学生对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等方面有一定的感性积累,这样在课堂上才容易与文本共鸣,较快地进入情境。最后要求学生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和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才会精彩,教学目标才能高质量的完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抓住重点问题把握、理解文章的中心,并能够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感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精心保护好地球。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从课文哪些段落可以感悟到要精心保护地球的原因。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一、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地球美丽、渺小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语句,课件出示以下重点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①.......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3、指导朗读交流的句子,读出对地球母亲的感激,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过渡: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但它却慷慨地为人类提供了与自己生存息息相关的各种资源,那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地球母亲的呢?)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读自悟三、四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交流。课件出示重点句段,加以点拨。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滥用化学药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3、让我们亲眼来目睹一下人类的愚蠢行为吧!(播放课件)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
  课件内容:地球遭到破坏的情景。如森林被毁、大气污染、水源枯竭、土地沙漠化,海湾战争的破坏以及沙尘暴肆虐、伊拉克油井大火等画面。
  意图: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类对地球母亲的摧残,活生生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解说,怵目惊心,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对人类这种暴行的憎恨,对地球母亲的深切同情,其环保意识在他们心中不知不觉地就进一步增强了。
  4、指导朗读三、四自然段,读出对人们破坏环境的焦虑、痛心,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过渡:茫茫宇宙,星球无数,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了,我们能否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
  (三)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1、自读自悟这三个自然段,说说课文怎样说明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联系上下文理解资源枯竭
  2、抓住关联词“......但是......即使......也是.......再说......”领悟第七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3、展开小小的辩论(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及课外收集到的资料)
  人类是否能移居别的星球
  小结:既然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那我们就更应该精心地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1、世界地球日:每年的4月22日,你能给它定个主题吗?例如我国申办2002年奥运会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善待地球)
  2今天,就让我们站在万里之遥,再看一看地球母亲吧!(播放课件)当你看到这位饱经沧桑、伤痕累累的母亲,作为她的孩子,你想对她说些什么,为她做些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动手写下来。
  五、作业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立志做环保小卫士,拟定一份保护地球母亲的活动方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五、作业
体现教师活动是主导,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帮学生梳理问题、引导学生不露痕迹地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1、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2生态灾难到底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威胁呢?3为什么说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增加保护环境的自觉性。通过课后语文活动的拓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板书设计
              范围很小
                             只有一个地球 资源有限
                                          难以移居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用课堂中学生的朗读来检测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识字情况。
2)通过指读、交流读来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和朗诵水平。
3)通过学生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介绍评价学生学生的概况能力。
4)用课堂上学生阅读后的畅所欲言和情感状态,来评价学生对“只要一个地球”的深层感触。
5)通过学生收集资料的交流,评价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感受一词来贯穿全文,学生的情感由兴趣起,随思维升,最后达到高潮。但课后回忆一下,在本节课似乎过渡地张扬了人文性,没能使学生的情感真正落实到课文的局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来。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工具性来凸现人文性,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一个值得反思和继续探究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01:0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要下雨了》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李双朋 晋州市营里镇胡士庄寨学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优美的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唤起孩子学习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他们通过阅读

了解一些能预示下雨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

☆学情分析

我们学生,主要通过视觉和听力来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学时我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他们边看课件边学习语文知识。通过反复朗读,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动手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巩固复习

二、谈话引入

三、精读课文(一)揭示课题,情境导入

            (二)自主识字,初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字的书写和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上节课我们与课文里的字宝宝认识了,现在啊,这些字宝宝都跑到词语里去了,你们还能认出来吗?
出示相关词语,学生认读。
  二、谈话引入
    1、老师要问个小问题,昨天下雨了吗?是什么时候下的?(板书:下雨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要下雨了”(板书:要)
    2、“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意思一样吗?
  三、精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情境导入  。2分钟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出示兔子头饰)对,今天,小白兔要给我们讲一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同时想通过这个小故事让我们了解一些气象常识。
2、揭示课题:(出示课件)要下雨了——(板书)
3、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定1—2名学生
4、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二、自主识字,初读课文。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贴在黑板上)同学们课文中有12个生字,你认识其中的哪几个,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生字的。
  ·我是看拼音认识的。
  ·有些自我原来学过。
  ·有些字是妈妈教我认的。
   ······
2、你们真棒!不过,有些同学对于这些生字宝宝还很陌生,下面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带到课文中去,看看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师:在读课文前,有谁想提醒大家点什么?
提出要求:·在读课文时,要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如果遇到不会的生字要把它作上标记,等老师和同学读的时候认真听,这样,不会的字才可能学会。
·读书时要声音洪亮,尽量做到有语气。
3、学生自读课文。(给出3分钟)
4、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潮湿消—猜猜与谁有关?·喊哗—与谁有关?)
·全班齐读课文。教师评析。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知道要下雨了呢?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
学生自由发言:
·天气闷热表示要下雨了;
  ·燕子低飞表示要下雨了;
·小鱼浮出水面表示要下雨了;
·蚂蚁搬家表示要下雨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是,你知道为什么要下雨时,燕子会低飞,蚂蚁会搬家,小鱼会把头露出水面来吗?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白兔经历过的故事吧!
2、学习第1自然段,理解字意。(出示课件2——第1自然段)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课文。指名读、评读。
·学习“闷”字:问:这个字念什么?你能说说“闷”是什么意思吗?你想怎样记住这个字?儿歌:门字当中一颗心,感觉不好闷闷闷!
3、学习2—7自然段,通过朗读,理解课文。
·师:想一想,此时的小白兔知道是要下雨了吗?(生:不知道。)
你们快看!这是谁?(出示课件3)他们在说什么?
·指名读课文。
·想一想,如果你是小白兔和小燕子,你会怎样问?怎样回答呢?(发出头饰
学生分角色朗读)
·(出示课件4)他有什么想法?她相信燕子的话了吗?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学生练习读好疑问句。
学习“虫”字:虫是一个独体字,最早的虫字就象一只虫子    后来逐步演化成  ,   这是繁体字虫,形容有很多虫子,后来简化成现在的虫字。
·(出示课件5)小白兔继续前行,看到了谁?他们又进行了一番怎样的对话呢?小白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想一想:小鱼会有怎样的感受?它会怎样说?
(发出头饰,分角色朗读)
师:请问这只小白兔,你现在相信要下雨了吗?为什么?
·多么可爱的小白兔呀!它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路上他遇见了蚂蚁,热心的把要下雨的事情告诉给它们。读读蚂蚁说的话,你能知道什么?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燕子、小鱼、小蚂蚁他们真的能预知天气的变化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出示课件6)师生齐读课文。
四、根据练习
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要下雨了

小白兔         闷

燕子         低飞

小鱼         游出水面

蚂蚁         搬东西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一、活动行为评价     1、参与活动态度 ①积极热情主动 ②积极热情但欠主动 ③态度一般 ④较差      2、活动计划制定情况 ①计划周密详细步骤有条理   ②计划周密 步骤简单 ③计划较简单 ④计划制 定较差    3、活动记录情况 ①记录完整 规范 ②记录完整但欠规范 ③有记录完整性一般 ④记录较差    4、协作意识与完成任务情况 ①协作意识强任务完成好 ②协作意识较强任务完成较好 ③协作意识与完成任务一般 ④协作意识完成任务较差   

二、学习技能性评价     1、媒体的应用 ①进步很大(三种媒体) ②进步较大(两种媒体) ③进步不大 ④没进步      2、获取信息的方法(指采摄、记写、检索) ①熟练规范 进步大 ②较熟练 有进步 ③能够掌握进步不大 ④有待努力    3、学习档案建立(文件夹) ①独立完成,完整规范 ②他人指导完成,较完整 ③他人帮助完成,有待完善 ④他人帮助未完成,   

三、认知水平评价         1、对学习主题的认识 ①能清晰的阐述学习主题 ②能阐述学习主题认识较清晰 对学习主题认识一般 ④对学习主题认识欠佳      2、信息收集 ①收集的信息与主题密切相关并有来源标识 ②收集的信息与主题有一定关系有来源标识 ③收集的信息与主题有一定关系没有来源标识 ④信息与主题关系不密切没标识    3、信息获取(活动)过程的陈述 ①能用条理清晰优美的文字和流利语言阐述过程 ②过程表述文字条理清晰语言欠佳 ③过程表述文字条理一般 ④要迎头赶上    4、对学习活动结果的认识 ①能及时将收集的素材用清晰流畅语言整理成紧扣主题的文字或写出调查报告(总结)。 ②(同左①)但语言文字不够清晰流畅 ③(同左①)但扣主题不紧 ④文字表述较简单   

四、创新能力评价       1、对事物的认识 ①对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他事物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②(同左①)理解较浅 ③(同左①)理解模糊 ①未理解      2、对素材处理的创造性 ①能创造性地重新组合、集成或分析比较素材,写出有原创性的感悟文章 ②能重新组合、集成或分析比较素材,写出有一定观点和认识的感悟文章 ③感悟文章没有自己的见解 ④有待努力 未理解    3、知识迁移的创造性 ①学习活动中能发现新的主题,能阐明自己的观点,有完整的设计方案 ②学习活动中能发现新的主题,能阐明自己的观点,没有设计方案 ③学习活动中能发现新的主题,未阐明自己的观点,方案无 ④未发现新主题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篇课文对话较多,角色多,很适合进行表演性朗读,教学中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时间不够,不能照顾到全体,于是我想在进行角色朗读时,分组对读,老师学生对读这样一来尊重了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老师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体验。
    当然这个过程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分角色朗读的训练,老师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有待提高。我们是否可以在孩子们自学练读前,老师先和个别学生分角色朗读,全班评价后再让孩子深入研读。老师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你们能读得比他们更好吗?想想怎样读才读得更好?这样,既可以给面上孩子们模范的作用,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12: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