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 教师的专业成长明显加速,教师培训与研修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虽然已通过多种途径,素质和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应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内化。主要表现在:
培训活动和教师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对课改理念已经了解较多,需要在实践中内化理念,把理念变成教学实践,但许多培训不能提供这样的帮助,目前教师对理念解读之类的培训有一定的厌倦情绪,部分校长和教师还认为这样的培训效果不大,大多数教师认为继续教育中个人承担费用较高、培训内容和个人需求难以适应。
因此,一要建立教师培训经费长效机制;二要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培训出发点,克服集中培训的统一要求与学校和教师需求的不一致问题;三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培训不受时间、空间、组织形式的制约,选择适合个体特点和需要的培训。四要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研究、指导、服务职能,切实为教师素质提高、专业成长作出贡献。课程改革以来,教研员下基层,进学校的机会多了,因此,要特别强调的是,各级教研员,更要率先理解并内化新课程理念。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不能仅限于研究考试、观课不仅要看课堂组织形式,更要研究教师是否吃透课标,是否以学定教,学生是否得到了发展。
此外,要强调的是,教师培训不仅要注意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更要强化师德教育。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专业上不思进取;一些教师仍存在打骂、驱赶学生的行为。针对这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除加强管理外,还要通过开展各种鲜活的活动,推进师德建设。
(二)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健全尚需加强,联片教研需要长效机制
从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基层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依次是:“针对学科教学问题研究讨论”占81%, “自行确定教学研究主题,展开研究”占69%,“听课评课后,再上课改进”占57%。但是“听理论讲座,读文献资料”,传达学校领导的精神及常规的工作检查、布置学校任务要求、宣读个人期工作计划和年度小结等作为校本教研活动内容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擅长梳理教研活动中讨论的问题23%,27%教师愿意在教研活动中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分析原因有二:一是教研活动的主题不明确,教师无法积极准备;二是教研活动前,只是负责的教师准备,其他人带个“耳朵”来听,把自己放在“圈”外,主动参与性不强。并且,基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平时工作繁忙,缺少一定的理论学习,一旦涉及到比较深层次的理论化的内容,就不能从新的理论角度出发来进行研讨, 教师自主反思的能力、主动解剖自己的意识较弱。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增强质疑的能力也是校本教研活动中专业引领时考虑的内容之一。
不仅要注重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还要研究其内涵,利用有效形式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实现教师享受教研目标的目的,激发教师研究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虽然,联片教研这一组织形式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调研中发现,缺乏长远计划,随意性较大,在校际交流工作方面,没有进行有效引导和经验总结,使弱势学校无法通过校际交流真正对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深刻的质性的影响。因此,在联片教研中做好:教学研究规划、组织实施、指导、建立机制措施保障、评估、奖惩、营造教学研究氛围,甚至形成教研文化的导向等工作。同时,要进一步整合教科研力量,并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切实实现有效的专业引领。
近几年,很多学校承担了不少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并且取得一些成果,但我们发现很多课题远离学校实际,不能为学校实际教学服务。课题研究一定要立足学校的教学实际,要把学校、课堂、教师、学生的小问题当作大课题来做,这样的课题研究才有意义,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