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穷人》课后反思教后随笔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09:26:24 | 只看该作者
《穷人》教学反思

杨海静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于: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课文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在本文的教学上,我一改以往的教学设计,力求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圈找、自主感悟,真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首先,我在教学开始时,让全班同学齐读课文一遍,接着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如,“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把描写桑娜、渔夫家里“穷”的语句画出来,把最能体现他们“穷”的词语圈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圈找、自主感悟以后,就进行全班汇报,补充,随即结合句子,指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写作方法,并及时进行阅读的指导,使学生的情感体会等到进一步的升华。接着,我设计了第二个主要的环节:他们虽然生活穷苦,但是他们的心却一点也不穷。让学生把能体现出桑娜、渔夫的善良、乐于助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句子、词语圈找出来,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通过全班的汇报、交流、补充,学生找出了描写桑娜、渔夫的语言、心里、动作、神态等的句子,我再次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其抒发的桑娜、渔夫的美好品质。因为课后小练笔是续写《穷人》。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学生的心。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第三个重要的环节:鼓励学生对课文的结局进行大胆想象和创造。于是,我先举行《穷人》续写交流会,先让他们进行小组的交流,说说接下来的情节将会是怎样的。然后让他们继续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下一段精彩而又富有个性的续写,全班交流。在学生的汇报中,我欣喜地发现原来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如此丰富,他们充满爱心,编写的结局迂回曲折、引人入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09:26:56 | 只看该作者
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刚刚执教完《穷人》一课,对教学中的一个片断深有感触。《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是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在教学中我抓住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桑娜与渔夫的对话这些内容组织学生深入研读。桑娜与渔夫的对话部分,有两处“沉默”,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处“沉默”的不同含义,能更好地体会两人不同的性格。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处沉默,再进行体会。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我问学生:“桑娜为什么沉默?当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个问题大家一致认为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而渔夫为什么会沉默?学生的回答似乎离“标准答案”差那么一点儿,教参上写着渔夫是因为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说话了。而学生的回答却是多元化的,有的认为:渔夫在担心明天是否仍是这样的鬼天气,会影响打鱼,所以沉默;有的认为:鱼网给撕破了,渔夫担心第二天用什么工具去打鱼;有的认为:渔夫心想,这鬼天气再这样下去,一家七口人的生活该怎么办?……

    虽然不是“标准答案”,但我认为学生的答案言之有理,渔夫的沉默也许是因为天气的恶劣,也许是因为生活的压力,这都符合渔夫的生活实际。新课标提出,阅读评价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精读“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感情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文本,对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要将过去那种“答案标准化”的僵化模式改为“答案多元化”的弹性模式,千万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也不使学生受到教参的限制,而是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以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大胆地学,充满自信地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才能真正放飞学生的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09:29:45 | 只看该作者
《穷人》课后反思

由于学生对世界历史知识知之甚少,加之成长环境、生活条件优越,生活幸福,没有作品中人物生活的感受,对作品中反映的当时沙俄统治下穷人的困苦生活只限于表层字面的学习,在理解课文内涵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课文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方式收集作者的资料及时代背景。首先,抓住教材特点,长文短教。在了解了作者、整体感知课文后,直奔中心段。其次,在学生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后,针对桑娜的做法谈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对省略的内容补充、想象;在学生理解了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后,又进一步让学生对渔夫、桑娜和孩子们的将来进行想象,体会出穷人勤劳、淳朴和善良的本性,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09:31:56 | 只看该作者
《穷人》一课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09:32:2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步,课始初读,让初读更精彩
在教学此课,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质疑课题:穷人是谁?从哪儿看出他们是穷人?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在听取汇报后追问:课文重点写穷人的穷吗?只有几个学生举手,但汇报得正是课文重点,语言也很概括。我想如果此时,引导学生再读文,从文中了解课文重点写了什么,学生能谈得更具体。从本节课来说,初读的目的基本达到,明确课文主要内容,激发读文兴趣,也为进一步品读指明了方向。

第二步,通过品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体会桑娜忐忑不安地想

1、从字面上理解忐忑不安。怎样记住这个词,心里七上八下。

2、读9——11自然段,思考忐忑不安想了什么?学生汇报只是支言片语,如果让学生画出最能体现桑娜忐忑不安的句子,学生汇报得可能会更好一些。备课时,想到让学生边听边画这个环节,只是讲课时忘记了。这一点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加以培养。

3、排列先后顺序,体会忐忑不安

4、理清正确的顺序,重点理解句子“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出示句子:

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会怎样?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会怎样?

宁可(          )也要(         )。

进而理解,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呀,感受到桑娜的善良。

5、再读9——11自然段,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忐忑不安“?

6、还从哪儿体会到“忐忑不安”?从省略号,从感叹号,从问号中体会忐忑不安。

7、学生三次读9——11段,三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进而指导朗读。从朗读的效果看出,学生读得还不够投入。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有一生汇报,忐忑不安就比如做错事之后,害怕家长的惩罚所以心里会忐忑不安。如果我抓住这一学生汇报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带着体验的读文,学生能带着自己的体验与理解,可能会读得更投入。再有就是三次进行体会感悟桑娜的内心世界,每一次的体会都让学生读出来。老师的指导会更具体。也更容易检测,更容易促进学生读,使学生读得有感情。但我是引导学生三次理解这句话之后再读的,体现不到读的水平提高的过程。这也是可以成为教学亮点的地方,只是我没有把握到,也可以说我没有设计好。如果再让我重教这部分内容,我会这样教:引导学生理清顺序后读好这句话,然后把这四句话放到原文中,按原文那个混乱的顺序读,学生可能会读得更入情入境,而正是本课题所追求的。那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声情并茂。再比如,从神情激动,脸色苍白,从门吱嘎一声响,就把桑娜吓一跳,读出忐忑不安。再比如,从省略号去指导读,我想学生一定体会更深刻,会真正地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桑娜的形象会真正的在他们的脑海中树立起来。教学只是缺撼的艺术,但通过这节课,我感到如果再教《穷人》,我会把这段教学落到实处。但备课时,我也感到指导读的环节不够具体,但我却没有想到改进的办法。我觉得就是在预高时考虑的还比较“窄”,还缺少经验,还没感觉到“读”的重要作用。因为“读”不仅是检测,不仅是结果,更是学生理解文本的途径,是理解文本的手段。

(二)体会桑娜不假思索地抱

桑娜是想了这么多之后才决定抱回这两个孩子的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引导学生联系全文理解。但我问得太急了,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地抱?是想引导学生概括出“不假思索”这个词,其实这段既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我却人为地拔高了一点儿难度。

(三)体会渔夫的内心世界(这是第二次品读)

通过初读和对桑娜的内心世界进行品读,所剩的教学时间不多了,但仍有部分学生游离于文本之外,只有当进行这一段教学时,我觉得 学生才真正地走进文本。这段教学是这样的。仔细读读者24自然段(渔夫说的话)。请你圈出一个字,因为这个字能让人听了落泪,最后学生不谋而合,哪个字,——“熬”字,如果在听了一生汇报后,我再追问:“还有哪些同学找到了这个字?”这会给找到这个字的同学以成功的体验,所以,这又是我感到遗憾的一处了。

给 “熬”字换个词,一生汇报,“挺”,我引导他把“挺”字放入到这句话里,“我们总能挺过去的。”这一点我觉得处理得比较恰当,

渔夫做这个决定很难,从哪儿看出来的?体会“严肃、忧虑”这两个词,然后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渔夫心理可能想了什么?在汇报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假如自己就是渔夫,把你想的说出来,几位同学在我的指导下汇报得比较好,比如一生说:“我觉得多了两个孩子,日子会更艰难,可不救这两个孩子,人心里还会过意不去。”一生说:“我觉得 桑娜会更累了,她这样从早到晚地忙,孩子们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如果再加上两个就更够桑娜受的了。”学生能体会到家些,我很满意,因为我的目标达到了。但仍有一点遗憾,如果在学生汇报后,我给予恰当的评价,比如:“渔夫是在进行道德决择,不救,良心上过不去;救,自己的日子会更苦。这确实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渔夫对妻子也充满了爱,收养这两个不满两岁的孩子,妻子会更累了,这使渔夫变得忧虑起来。”我想,如果通过我这样的评价,渔夫严肃、忧虑的神情就会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他们也会真切地体会到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用词的准确,语言的生动。这个教育机会错过了,让我感到深深的遗憾。我觉得这一个遗憾,决不是培养教育机智就能解决的,他来源于教育思想,来源于对教材语言的深刻而又灵活的把握。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读渔夫的话,学生虽然读得流畅且很投入,但总觉得缺失什么,我想缺失的就是对“严肃、忧虑”这个词的形象感知。

第三步,研读课文,升华情感

首先借助板书使学生感受到桑娜不假思索地抱回来两个孩子之后她想到将来的困难,所以应得忐忑不安,而渔夫经过犹豫斟酌之后,不当之处 是决定得抱回来这两个孤儿。但我们却感受到他们都很善良,先抱后想,先想后抱,这不同之中的相同,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支点”,从教学效果看,通过这一支点,学生体会到了课文的重点内容,也体会致函穷人的善良,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觉得 这个支点真正起到了“撬起地球“的作用。其次,读课题“穷人”,追问:为什么课文却不没有一个“穷”字?学生陷入了思考。出示四句人生格言引导学生思考, 一生汇报:“因为‘穷人不穷’”。再次引导深入:能不能改个课题?一生汇报:应该以“人”为题,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是“人”,我们不能用财富来衡量他们是不是富有的,而要看他们是否善良。

教师引导:这样的人就是——好人,师随机小结:好人一生平安,好人必有好报!学生的情感真的得到了升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5: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