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3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交流课《顶碗少年》听课心得笔记评课活动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9:0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顶碗少年》评课稿
四月二日我们倾听了余应潮老师的一节公开课《顶碗少年》,从余老师的课中让我们对如何开展低年段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层的了解,真的是受益匪浅。

    对余老师的课绝对不是刻意的褒奖,而是从实际出发,余老师课堂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摒弃了传统的教师灌输方式,整一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之中,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给学生以智慧,给听课教师以启迪。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具体说明: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以见得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文整体阅读,就是抓住文章中的一个至几个重要的教学问题,这些问题要求: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也能带动学生的阅读活动,并深入到文章的每一处。在余老师导入新课后,他提出了要做到“一课三练”。即请你勾画(勾画出本文的关键字词,并将连成句子);请你评说(自选角度,用成语说出本课的故事,讲出原因);请你评析(开头?结尾?文章的结构?正面的描写?侧面的烘托?……    )

    小学对教师语言方面的要求是使用儿童化语言,易于让学生接受,余老师作为一个年长的男老师,面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能够做到语言富有亲和力,,是难能可贵的。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总是用眼睛看着学生,仿佛对学生的答案充满希望,更赋予了学生信心,当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时,老师选择的不是放弃他,而是鼓励他,当学生读自己写的话时,老师能够和学生站在一起,双手拍拍学生,因为有老师在身旁,所以学生不会产生紧张的心理······虽然这些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也正是这和蔼的语言和亲切的举止使得孩子们能够以更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整节课设计的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过渡自然,充分体现了板块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整节课下来,教者不须看书,更不须看教案,轻松自然地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了学法、教法兼而备之。余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成语形容顶碗少年。学生在勾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教师的话里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方法的指导,并敢于大胆地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说话中认知,在说话中体验,在说话中成长。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更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本节课在操作上充分体现了生本教育。教者采用启发式教学,大部分时间用在提问学生,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在放手时间的同时又对时间的把握松紧有度,教师起到了很好的辅导作用。从教学上来看,教师注重“过程与方法”,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其中,师生互动,寓教于乐,三维目标得到很好的体现。

    本节课中,余老师没有一句批评学生的话,没有一个轻视的眼神,有的只是老师那一句句“你真棒”的鼓励,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都不忘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快乐的,在老师的眼中是出色的,赏识教育下没有受伤的孩子,余老师对赏识教育有很深的领悟,并很好地将它运用到课堂中来,值得赞许。

    余老师的这节课是很成功的,使到场听课的老师受益匪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余老师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才练就的教学功力,但愿每位语文老师都能向他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不断地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9:09:34 | 只看该作者
《顶碗少年》听课反馈

3月10日,教研室张晓红老师听了我们六年级的三位教师的常规课。我上的是《4*顶碗少年》,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认真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课文重点是3—7自然段对少年表演过程的描写,我在讲这部分时,讲解过多,略读课文应充分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我分别对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进行了叙述,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和神情,表现少年对杂技的热爱,体会少年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感悟“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课后,张老师对我的课堂设计提出意见: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已经较强了,应多布置预习作业,在上课时检测预习效果,课上节约的时间可以多让学生见课外阅读材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加强阅读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作业方面,张老师建议要体现出学生能力程度的不同,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和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六年级学生阅读文章时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阅读略读课文时,要注意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教授方法,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

通过张老师对我的评课,让我受益匪浅,一位第一次带六年级,经验不足。这些宝贵的意见,能使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好的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9:09:46 | 只看该作者
《顶碗少年》评教   

       兰小健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王老师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为了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王老师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读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引导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领悟做人道理。总之这是一堂精彩成功的公开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9:10:12 | 只看该作者
在听课中成长——《顶碗少年》听课反思

    今天,聆听了韩老师和徐老师执教的《顶碗少年》,两位老师讲课的风格和方法有所不同,但从中都有一些收获。现结合许老师授课内容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许老师整个教学思路是让学生边读边感悟。重视了学生的感悟、体验、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许老师在整节课中采取了默读、自读、齐读等不同读的方式,逐步的来悟出文章的道理。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因此,许老师的教学首先是抓住了文章的主线,以此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环节中许老师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没偏离文章的主线。文章的主线很清晰、明朗。首先明确学习任务,根据任务让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其次,顺藤摸瓜,找准了切入点,以段带面,重点分析3-7自然段,通过词语,句子和不同的写作手法的分析,这样有利于突破重难点,从而让学生理解了“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另外,许老师在讲完少年的三次顶碗经历后,紧接着设问,如果少年第三次也失败了,少年又会怎样呢?这让的设问很巧妙,让学生真正懂得了,少年即使失败也会在坚持的,明白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深刻道理,对学生自己也是一个启迪。最后,教师总结,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入手,切题让学生更深一层次的感受其中的道理。

    本节课另一个特点是许老师大部分时间都再让学生自己思考,加以引导,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在放手时间的同时又对时间的把握松紧有度,教师起到了很好的辅导作用。从教学上来看,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

    小小建议:1我个人认为对这几次表演的描写的分析要有轻重、详略之分。重点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少年的成功离不开两点因素:自身的努力和功底;老者适时地鼓励。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最后一节的理解有所突破,这样就不会造成后面的时间紧,说的内容就比较仓促了。2.另外,在分析3-7自然段时,可否将文中描写“少年“碗”“观众”的重要的词语或语句做成表格,打在幻灯片上,让学生们总结,以便让学生更直观、更到位的理解少年的这种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5: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