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观摩课《匆匆》优秀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20:03:00 | 只看该作者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划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去解决。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成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淳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本课是首次学习朱自清的作品,目的是初步引导学生感受其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                                      

四、教学方法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题“匆匆”,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再读课文,弄清各自然段大意;细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讨论交流自己的体验感受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获得的。重点品读第2、3自然段中的句子。抓住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采用设问的句式,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

作者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问而不答,而答案隐含其中,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文章还采用了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第3题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写几句话。可用“……的时候,日子……”的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本文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单纯把修辞手法作为语文知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判别各种修辞手法,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此句话用这种修辞好在哪里。

五、教学过程

    一 评说诗歌 引入新课

    1.PPT课件出示同题诗歌《匆匆》

    匆匆 太匆匆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昨夜星辰昨夜风

    匆匆 太匆匆 年华不为少年留 我歌我笑如梦中

    匆匆 太匆匆 春回何处无人问 夏去秋来又到冬

    匆匆 太匆匆 潮来潮去无休止 转眼几度夕阳红

    2.学生读诗 谈自己的理解

3.师:朱自清先生写过一篇散文,名字也叫《匆匆》(出示课题)读课文

   【百度视频】课文朗读 http://you.video.sina.com.cn/b/27843027-1371807791.html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读同题诗歌《匆匆》:一为学生理解“匆匆”的含义;二为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二 反复读文 积累感悟

    1.学生自由读文,并提出问题

    a.“八千多日子”能不能换成“二十多年”?

    b.“不能平的”的意思是什么?

    2.继续读文,通过读来找问题的答案。

    3.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的理解。(PPT课件演示2、3、4自然段的片段)

说几句类似“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脚边飞去了。”这样的话。

   【百度知道】朱自清《匆匆》的写作背景   http://220.181.43.124/question/24107234.html

    4.带着这样的理解和感悟,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5.请学生按课文的顺序配乐《致艾丽丝》,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如果段落无人选择,老师来读。

   【设计意图】

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本文是作者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许多用词,说法与现在不完全相同。所以请学生质疑,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也可以全班交流,从自己喜欢的部分入手,反复阅读,以点带情。正如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三 积累语言 培养语感

师:每位同学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我希望大家用3——5分钟时间将这些内容背诵下来,使它们长留我们心间。

   【设计意图】

课标建议:“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

    四 迁移拓展 课堂创作

    1.迁移拓展

    师:古往今来,从凡夫俗子到文人墨客,在面对时光匆匆而逝时,都曾感慨万千。

   【百度知道】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http://220.181.43.124/question/5390593.html

    大文豪鲁迅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话?

    2.课堂创作

    师:这些都是名人们说的,你们又会怎样说?请同学们动笔将想到的写下来。

    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一位同学板书自己的创作,署上姓名。

   【设计意图】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并丰富学生的内涵,诱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激情飞扬,更是为了创作激发灵感。创作是更高层次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感受创作的欣喜。

    五 课外延伸 个性作业

1.搜集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来读一读。

   【百度知道】朱自清散文全集      http://www.tianyabook.com/xiandai/zhuziiqing/

    2.继续搜集有关惜时的诗歌,名言警句。

   【百度知道】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http://220.181.43.124/question/5843682.html

    3.根据文章内容画一幅画或将文章改成一首诗歌。

    4.给低年级的学生将一讲珍惜时间的故事。

   【设计意图】

各种有梯度作业供学生选从搜集到创作,从书本到课外,目的只是为了促进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共建。


板书设计:                  

                               匆   匆

                          

                           

          莫让白发生       珍惜时间      等于节约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20:03:11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先,能较好地创设情境。上课伊始,我便用PPT课件出示一首同题诗歌《匆匆》,并要学生读,谈对诗歌的理解,激发学生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情感。

深入地读,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吉林省       学校: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建业小学   姓名:王立新  

职称:小教一级     电话:13756783644                  电子邮件:xmwlx2008@tom.com

通讯地址: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建业小学


个人介绍:

王立新 男 1978年8月出生,2003年正式参加工作,小教一级,本科学历。松原市骨干教师,松原市骨干班主任,松原市优秀教师,松原市优秀博主。喜读书、好文字、乐钻研。自2008年4月以来,在区、市、省、国家共发表文章30余篇。负责研究的市级课题《日记训练对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已结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1: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