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1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06:4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开课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一、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 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寻找节奏

    1、自由读,学生提出学习困难:不好读;读不懂

    2、老师逐句领读。(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速度,准确处理轻重音和语调。)

    3、再自由读,找到读文言文的节奏。

    4、齐读,再把没读懂的句子读出来

三、逐句理解,把握语气

    师:理解了意思会读得更好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大家讨论,知识的积累

    2、理解句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a、对照注释自己来理解

    b、联系学过的课文理解

    如:“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联系《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杨氏的儿子。之:的

       “通国之善弈者也。”之:的。

       “善弈者也”中的“善”,联系《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

       “善弈者也。”善:善于

        “者”联系古诗句:“有志者,事竞成。”者:……的人

        “也”:肯定的语气。

    c、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d、再吟读这句,吟出弈秋围棋大家的风度

    3、理解②③句“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A、小组讨论理解意思。(对照注释逐词理解)

    B、逐词交流汇报②③句的意思

       注意:五个“之”的不同意思

     “惟弈秋之为听”  之:无实在意思

     “一人虽听之”    之:弈秋讲课

     “思援弓缴而射之”之:鸿鹄

     “虽与之俱学”    之:另一个人

     “弗若之矣。”     之:另一个人

    C、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讲讲两句话的意思

    D、分角色吟诵课文

    这两个人学弈的经过文言文只两句话就描述得清清楚楚,可见文言文的简练。

    这两个人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下棋,他们是怎么学的?

    指一生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再指一生: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各自学得怎样呢?一起回答——

    生齐读: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E、师生合作吟诵

    老师给大家开头,一生读第一个人的表现,一生读第二个人的表现,一生读最后的结果。(师读:使弈秋诲二人弈…三个学生分别接读。师生合作读两次)

    F、成语运用

    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人是怎样学习的。(专心致志、三心二意或一心一意、心不在焉)

    用两个四字词语,说一下两个人的结果。(学有所成、一无所获)

    4、理解④⑤句: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什么原因让两人的结果大不相同?有人提出质疑

    A、自由独立逐词理解④⑤

    B、交流汇报

    C、感情吟诵

    难道是因为他不如别人聪明吗?(师读:)为是其智弗若与?(读出反问的的语气)

    难道是因为他不如别人聪明吗?

   (指生读:)为是其智弗若与?(读出强烈的语气。练习两遍)

    回答——生齐读:曰:非然也。(读出肯定的语气)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生:非然也。

    两种结果不是因为后边的人不如前边的人聪明,而是因为两个人学习的态度不一样。这真是——(板书:)态度决定成败。

    D、感悟道理

    从这则文言文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学习、做事时,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F、联系生活,深入理解

四、吟诵背诵,欣赏感悟

    把古人读诗文的情景能再现在我们的课堂就好了。

    1、指名吟诵全文,点评.    (2次)

    2、试背全文

五、拓展延伸,体验快乐

    1、出示文言文

    再看一句文言文:“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这是《学弈》这则故事的前面的一句话。

    2、自由读

    3、师生齐读

    4、理解大意:下棋只不过是一种技术,一种小的技术。不专心致志,就学不会。

    5、再次齐吟

    结束语:由此可见,专心致志则大有可为也!

六、布置作业:背诵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06:48:3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两小儿辩日》

一、写“辩”导入,牵引注意

    师板(让学生看):“辛” 问:“读什么?”  生齐读:xin

    师再板(让学生看):辛  问:老师又写了什么字? 生齐读:xin

    师在两“辛”之间加“讠”问:这个时候就组成了一个新字,读——

生齐读bian

    师:看着“辩”字的字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辩”字的意思吗?

   (1、争论的意思;2、两个人就一个问题而争论,双方都说出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师:请大家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看看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在争辩,他们在争论什么?(师补充课题)

师:齐读课题      

师:边读课题边想老师提的问题:谁在争辩,他们在争辩什么?

    两个小孩儿争论太阳(在早晨、中午离我们远还是近)

二、对“辩”质疑,初知大意

    1、师:看课题,你还能就“辩”字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设问题:a、两小儿是怎么争辩的?b、他们争辩的结果怎样?)

    2、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a、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b、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

    c、师:老师让大家听一段课文朗读,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学生:听朗读,作记号。

师:有收获吗?   

      学生:交流在朗读上的收获。(如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

    d、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强调:知=智  读音 zhì

    e、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d、检查读课文

    现在请几位同学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开个头,叫到谁,谁就接下去读。

    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生1:一儿曰……而日中时近也。

    生2:一儿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又有两个学生继续读下去。

    3、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师:我们连起来把课文念一遍,注意生字的读音,根据注释能不能说说故事的大意。

    (生齐读课文,然后理解故事大意。)

三、明“辩”字义,初步理解

    1、师:课题为《两小儿辩日》,现在你们找出课文中写到“日”的句子。

    师:课题不算,有几个“日”?

    生:八个“日”。

    2、师:找八名学生分别读写“日”的句子

    (师指导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弄清两小儿是在辩: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相机板书)

    3、师: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带“日”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师:把这八个带“日”的句子合在一起,讲的就是一个字,什么字?

    生(齐):辩。

    师:很好,根据课文再说说“辩”是什么意思?争论  辩论

    师:如果你建议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你认为该写什么?反驳

    师:还有一个词更准确,它叫“辩驳”。(师板书:辩驳)如果用文中的词来说,那是什么?辩斗。

四、演“辩”经过,感受氛围

    师:怎么才是 “辩斗”呢?联系生活,同桌之间分好角色,放开声音“辩斗”,把这味读出来。 (同桌辩斗。)

    师请了两名学生辩斗,大家点评。

    师点评后,再请两小儿辩斗。

    师生再点评。

    师生合作朗读,师的语速不断加快,字字清晰、坚定,又增加词语等不断煽情,让学生的情绪高涨,师生辩论达到忘我的境界。

五、品“辩”内涵,悟儿品质

    师:这一辩辩出了什么?

    学生从中感悟两小儿聪明、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品德。

    师:我们一起再来辩一辩,左边三个小组当小儿1,另外三个小组当小儿2。

   (全体学生辩斗,老师在一边点火煽情。)

六、解“辩”之谜,获得新知

    师:如果你当时就在现场,你赞成谁,反对谁?

    师:我们来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七、揭“辩”之果,悟子品质

    师:这个知识难吗?不难。

    师:从哪儿看出来?孔子不能决也。

    师:辩斗的结果究竟如何?(生齐读——孔子不能决也。)

    师:透过这句话,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师:在两小儿看来这么简单的问题连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子都不能决也。难怪,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师板书:知)

    师:什么是“知”?知道、知识、学问。

八、为子续“辩”,学无止境

    1、师: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请用笔写下来。如果你用白话文写,那自然是件驾轻就熟的事;如果你愿意尝试用文言文写,那最好。

    2、(学生练笔。)

    3、交流共享

    师:老夫子,孰为汝多知乎?

    如:我乃凡夫俗子,怎能样样精通?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此简单的问题,我还答不上来,愧矣。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师结束语:

    孔夫子们,可畏的后生哪!两小儿辩日不但辩出了两小儿的童真童趣、实事求是、细心周到、观念不同,也辩出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让我们看到一位虚怀若谷、实事求是、学而不厌的孔子。孩子们,这不是知识,这是知识下面加一个太阳,(师板书:日)这是什么?(生齐读“智”。)

    师:让我们记住这两个有智慧的小儿,记住这个智慧的孔夫子。

九、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

    2.向亲朋复述故事,并聆听他们的体会。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大则近,小则远

               故   (晨) (午)  不能决

                       凉则远,热则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06:49:14 | 只看该作者
1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诵读文言文。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体会古人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懂得学海无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1.启发谈话、交流预习中学生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展示学生自己劳动的果实

出示:《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周朝列御寇所著的论集.原书早已失传.全书基本思想属于道家一派,宣扬顺应自然,消极无为的哲学.其中保存有一些龙王爷优秀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一直为后人珍视.

2、同学们,课前老师请了几位同学先来一起学习课文,他们觉得像这样的文言文较难学,意思难以理解。可他们还说很有信心能把课文学会学懂,你们有信心吗?

3.师:孔子在学习方面最有名的一条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送给同学们。

4、板书课题

师:孔子很有本事吧,是个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他博学多才,是个大学问家,但是他曾经被两个孩子难住,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俩小儿辩日》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导预读,感知文言文的结构美

出示:自主学习提示1.听老师读,注意字音及句子的停顿。

2. 自由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尽量读准句子,不读破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式读)

要求读顺课文、读准字音

特别注重引导课前学生读错的字词:“盂(yu)、探汤、孰(shu)、汝(ru)”

2.听师范读。

〖教师〗:学生在听中标出句中的停顿。

3、 指名读。

〖教师〗:这个同学读得怎样?你能试读一次给同学们听吗?

4、齐读全文,交流读书所得,感受文言文的结构美。

〖教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课文分几部分来叙述这件事?

三、导品读,领悟文言文的语言美

(1)自读自悟,找出文中你认为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出来,允许其它学生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评读,(教师相机指导)交流体会感悟语言美

四、导议读,评价两小儿的辩日美

(搭建“游戏”舞台,激发参与热情)

1、【老师】:同学们,老师设置了几道难关,想考考同学们的学习能力,想闯一闯吗?

出示“闯关游戏”要求:(学生准备小组合作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两小儿辩日的句子。

(2)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选择一个段落合作学习,做好闯关的准备。

出示第一关:

(1)“辩斗”指的是什么?孔子东游时是谁和谁在辩斗?

(2)俩小儿在辩斗(争论)什么?【太阳与地球的距离】

(3)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引导学生多读】

板书:一小儿——  日始近、日中远

另一小儿——日出远 、 日中近

(4)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吗?

出示第二关::

(1)一小孩说“日始近、日中远”的理由是什么?

(2)另一小孩说“日出远、日中近”的理由又是什么?

(让学生朗读并试解释句意)

2、“渔歌互读、互议”

(1)、配乐角色读。

(2)、说说“你支持哪个孩子的看法?”并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相机引导)

五、导练读,体会实事求是科学美

【师】:想不想美美的吟诵一番?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读,主意读出“辩”的语气。

你觉得文中哪一句你读得最好?请大胆的读出来。(同学交流)

{(预设)孔子不能决也?(1)“决”指什么?孔子能决吗?(2)当俩个孩子知道孔子也不知道时他们说什么?是怎么说的?【你能学一学吗?】}

(3)当遇到难题时孔子是怎样做的?『回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是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面对两个小孩子,他不撒谎,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然而,两千多年前两个小孩子就能过通过观察认识一日中的温差,争辩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关系及远近。哪么,随着科学的发展的今天,现在的我们知道“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关系、及距离吗?”

(让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六、练习巩固

1、《两小儿辩日》出自————————。

2、给加点字注音

盘盂                        沧沧凉凉



3、解释加横线字

①及其日中如探汤

②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待君久不至,已去

④一儿以日初出远

或以钱币乞之

4、探究合作学习

(1)以“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                 故事”说一句话。

(2)两小儿辩斗,一个人根据               断定“日始出近,日中远”。另一个根据               断定“日初远,日中近”。

(3 )你认为孔子是个                    的人。你认为两小儿有                    精神。



七、作业超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这个故事。

3、将《两小儿辩日》改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4、课本剧表演,和同学合作表演《两小儿辩日》。



板书



两小儿辩日 一儿近(大)远(小)一儿远(凉)近(热)孔子不能决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06:49:41 | 只看该作者
语文六下 1.《文言文两则》教学反思(《学弈》《两小儿辩日》)



(1)带着虎年的虎气,带着满怀的豪气,在新的学期踏上了新的征程。想到就要看到我可爱的学生了,内心里充满了喜悦。他们定然都长高了,或许如我般吃胖了,更加懂事了吧。心里甜蜜的想着,行进在通往学校的路上。   

    假期里接受了课程管理理念的培训,读了好几本教学专著,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确乎思路清晰了几许。开校两天来,学习领悟了教育局教育例会的精神,尤其是教研先行,名师工程,听着这些致力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方妙招,似乎教育腾飞的明天清晰的如在眼前。身心为之一振,感觉自己的崭新时代就要来到了。对于教育,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从最初选择的无奈,到从教的点滴喜悦,以及追求中的甜蜜让我深深的喜欢上了我的职业,我把它当事业来经营,当爱人来呵护。在这十多年的成长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明白了不少。教育很平凡,平凡的就是上课下课;教育很平凡,平凡的就是备课、阅作业。但教育却很伟大,她关系到个人的幸福,民族的命运,她神圣的承担着生命的塑造。我不敢也不愿让生命只有一种色彩,一种生机,一种存在方式。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刻我选择前行,前行在我挚爱的教育大道。

    今天,我神圣的开工——教授《文言文两则》。在通读完教材后,本想将第二单元的《老北京的春节》提前在本学期的开篇课文来上,因为春节刚刚过去,孩子们的生活体验较为清晰,对于理解文中的民俗风情会事半功倍,感同身受,但是思考再三还是未能大胆尝试,因为第二单元都是民风民俗的文章,如果单单为了与节日衔接,未免会让整篇文章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大打折扣,再看《学弈》,编者有意安排在12册的开篇文章真是用心良苦。孩子在学校学习了六年了,在最后一个学期正是将多年的学习方法进行大胆践行的时刻,一些学生依旧会依赖教师的讲解和帮助,一些学生却会在老师扶着自己走的过程中因为挫折失去前行的恒心韧劲,还有一些学生则认为自己天生脑子笨,甘当中小游。《学弈》则以两个学生同从一师,一人专心致志,另一人三心二意,最终产生不同的结果,得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的结论,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心一意的把它做好。正如先端正学习态度,再讲究学习方法,然后成就学习业绩。明确了后天的努力程度决定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两小儿辩日》则以两个孩子争论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各执一词,连博学多才的孔子都不能决也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认识自然,探索真理,就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说明宇宙空间是无穷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因而就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谨慎。这两则文言文所要告诉我们的不正是孩子在小学的最后阶段学习中需要的态度和方法吗?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于是放弃了打乱编排顺序进行教学的想法,开始了第一课的学习。

    如我所料,按照预设讲课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孩子到底是大了一岁,预习比较到位,对于“之”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理解的很透彻,尤其是当悟出之所以老师相同,学习环境一样的两个学生会有差异的原因是学习态度不同的时候我不忘现身说法,启发他们老师相同,在同一个班学习,但是成绩却又差异的原因不是谁的脑瓜聪明,谁的脑瓜愚钝,而是因为听讲的专心程度,对待学习的态度时,班里那几个脑瓜聪明成绩一般的人低下了头,我知道他们已经对号入座了,我满意的为他们背诵了一遍《学弈》。

    讲到《两小儿辩日》究竟谁的答案正确,意见发生了分歧,有人讲他们都对,两小儿理由充分,说明细心观察和思考了;也有人说两小儿谁都不对,因为事实的原因是太阳什么时候都离人一样远;还有人赞成说那个早晨近中午远的小孩是对的,本来就是“近大远小”。看来孩子的知识储备,思考方式的确存在差异,于是我带他们分析为什么中午气温高,早晨气温低?为什么早晨大,中午小?有地理知识的孩子积极的给大家做着解释,孩子们恍然大悟。我告诉孩子圆的半径任何时候都是一样长的,地球绕着太阳转的时候他们无形中构成了一个以太阳为圆心地球为圆周的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就是半径,是一样长的。(说实话,讲这个的时候我有些心虚,明知道这个不是正圆是椭圆,万一有孩子问我,那我该怎样告诉他们呢?)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这时候,善于思考的刘虎虎说话了:“老师,应该不一样远,轨道是椭圆的,冬天和夏天一定不一样远?”面对他的质疑我有些许兴奋,也有诸多不安。我说:“把掌声送给他吧,他是第一个将文中孩子细心观察,大胆质疑,勇于思考学到家的人。”我一方面肯定他的说法对,同时问到:“课文中的孩子争论的是夏天的太阳还是冬天的太阳呢?”“老师,争论的是同一天的太阳早晨和中午的时候是不是离人一样远。”“刘虎虎,你明白了吗?是同一天不同时刻的太阳离人的远近作比较。”他点点头坐下了。我也镇定了下来。感激的看着那个解决问题的孩子。“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谁说生未必不如师?”,备课还要精细呀,我默默的告诉自己。

开工的第一天,孩子们收获了,我也收获着,这是多好的开端呀,相信成功定然不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06:49:53 | 只看该作者
(2)“范读”一直是我的弱项,我想我应该扬长避短吧,所以我一般将教学环节中的“范读”改成指名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指导改进。可是文言文却始终是难逃“范读”的,因为里面有很多停顿等等,所以这次我就没能逃避成功,不过发现自己基本功还可以,竟然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这多少给我些许安慰和鼓励,我第一次觉得原来老师也是这么需要鼓励的,在得到学生的表扬好,我发现自己好像变得更有信心了,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也不再是纸上谈兵了,而是以身作则,这样学生指导起来,更见效。学生一下子就领会了,而且连基础不怎么样的学生也模仿着我的朗读似乎很带劲,原来的我一直放不开朗读,但是通过这次课,我发现放开来读好像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去,大胆地读给学生听,似乎更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教学也不再是干巴巴的了,在后面的环节中,我还和学生一起分角色朗读,我读孔子的话,读出孔子的夫子腔调,读的抑扬顿挫,学生读两个小孩子的话,孩子们都比我读的活泼,他们加上了自己的表情、动作,我还是没能像他们那么放得开,但是比起以前要好很多,读完之后,还让学生对我们的朗读进行点评,好在孩子们都比我会表扬人,说我在停顿和语调上控制的很好,就是还缺少一些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当然是比刚开始好多了,在学生的指导下,我慢慢地融入角色,像孩子一样大胆地表演起来,孩子们看到我略显生硬和夸张的表演读之后,都笑的前俯后仰的,一堂课在欢笑声中结束了。

上完课后,我感慨万千,一直都觉得是自己在教学生,今天发现原来我的学生们也教会了我很多,我这样一个在朗读上略显“拙笨”的“学生”,他们竟然给了我大大的褒奖,我真是受之有愧,而且他们都以最真诚的心来教导我哪些地方可以读的更好,在这堂课中,我发现一直以来我都是太过于强势了,在一个过于强势的老师面前,学生都显得那样的不足,在我眼里学生似乎永远都有做不好的地方,人不可能尽善尽美,作为老师也不需要刻意隐藏自己的不足,有时候在学生面前适当的示弱,反而给了她们更好的学习平台,他们反而更有兴趣去研究和学习了,这堂课不仅我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我相信我的学生们,也同样收获的成功的喜悦,因为能够去教导老师,该是怎样的一种成功呢!今天的课堂我的学生不仅给予我朗读的动力与信心,更教会了我什么叫做宽容与鼓励!这样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我要感谢我的学生。



(3)《文言文两则》教学反思

    上课之初就很矛盾,《教师用书》里明明白白地说“小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教师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并对文言文如何朗读做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第一是教师范读,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第二是指导学生读通顺。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第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最后达到背诵。教学就应该这样教,三个层次,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能就这样以读代讲吗?我们教学虽然不是完全为了考试,但是,也必须考虑考试。考试的时候,让学生解释文言文字词的意思,让学生说说从文言文中懂得的道理。因此,这就矛盾了,教学中,如果把所有的教学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那考试的时候学生就吃亏了。但是,如果两者都重视的话,那一个课时是完全没办法完成教学任务的。

权衡利弊,我最后决定把自习课利用起来,先用自习课的时间教学生朗读文言文,争取做到人人都能读得流畅,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此时的读并没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就是读通顺读流利,我也不管学生是否读懂了点什么。不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我让学生反复读,他们借助注释多多少少会有自己的理解吧。两个班,各是一节晚自习,一节早自习,都用来读书了。

正式上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并再次指导了学生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并在授课结束后指导学生背诵,当然,我们的背诵不仅仅是背诵课文了,重点字,词,句的意思是要求背诵的。这样的教学设想,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不能完美地完成。

教学中,我力求让每个学生能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并争取让这些知识在课堂中能落实。但是实际情况上,课堂中依然有“掉队”的学生。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所花的时间还是比较少,学生的朗读不到位!如何安排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我还需要探索。

总之,上完两个班的课,我有以下的体会,我自己的班级的学生沉闷,但是学生学得比较塌实,孩子们都在动脑动手动口认真学;新接触的班级的学生活跃,但是,这些孩子们的学习,人云亦云,动口多,动脑少,不专心,不用心!该如何让两个班的学生相互取长补短是我思索的问题。气氛沉闷的如何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学生不塌实的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看似简单的问题,在解决的时候还是要老师颇费心机的。

万里长征还仅仅开步,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时效率将是我重点考虑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06:50:2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方法与能力】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与思想】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拓展与延伸】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曾经从课文中学过)的成语故事,如,《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让学生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

【重、难点突破】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对于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2、释题:“文言文两则”是什么意思?

提示:抓住“则”来理解。“则”量词,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文言文两则”就是文言文两篇或者两篇文言文的意思。

《文言文两则》是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两篇文言文。这节课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

3、结合注释①,了解孟子其人和《孟子》一书,“学弈”的意思即是学习下棋。

二、学习《学弈》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的停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2、学生练习朗读

3、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行课上交流。

①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结论而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抓住前面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读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4、说一说古文的意思。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5、你能够从中感悟到什么道理吗?思考并交流。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板书设计:

           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过程:

学弈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结果: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原因:为是其知弗若与?曰:非然也。



板书设计二:


     一人专心致志

学弈                      弗若之矣

     一人三心二意


三、学习《两小儿辩日》

还记得我们学习《学弈》一文所用的方法吗?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看看他们辩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能回答吗?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的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学生练习朗读

3、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行课上交流。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这是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

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这是另一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⑤孰为汝多知乎?

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4、说一说古文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你能够从中感悟到什么道理吗?思考并交流。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板书设计:

           一儿曰: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善于  天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观察  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不能决也——实事求是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有理  可

            一儿曰: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有据  爱



板书设计二:        日初出           日中
           一儿: 近(车盖)      远(盘盂)关于观察  

           

两小儿辩日 孔子: 不能决也        实事求是

           

           一儿:远(沧凉)       近(探汤)有理有据  



四、人不是生而知之的人,孔子也不例外。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够发达,不只是孔子,其他人也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那你能解释一下这其中的原因吗?

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浩瀚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4: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