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课后随笔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5:23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的听课反思

听罢汪智星主任执教的《钓鱼的启示》一课后,我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名师,什么叫大师。汪主任的课如行云流水一般,过渡巧妙自然,语言简洁生动,让人叹为观止。他的课堂教学是带着学生走进了“自助餐”,是学生自己在文章中理解、感悟,找到解决自己心中疑问相关语句。他的整个课堂教学中无一个明显的提问环节,没一个我问你答的教学过程。有的只是带领学生解决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有的只是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揣摩;有的只是老师迎合着学生,而不是学生迎合老师。整个课堂教学是那么浑圆、柔和,那么惬意、祥和。于是乎我又想起了在哪篇文章中的观点与同仁们共享: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而不是不断提问,不断寻求答案,让课堂变得忙忙碌碌、疲惫不堪。在教学中,原来准备提问的地方,要多想想,看是否能用其他的语文手段来代替。如用语文训练代替,用发言争辩代替,用欣赏玩味代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5:36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道理深刻的较难读懂的课文。课文文理清晰,先讲钓鱼的故事,在引出一个道理。故事是这样的:当我在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居然钓到了一条从没安格见过的大鲈鱼,但父亲要求我把它放回去,在父亲没有没有商量余地的情况下,我无奈地放掉了鲈鱼。就是因为父亲的抉择,影响了我一辈子的抉择,34年后我最终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领悟到了父亲的教育。

本文安排两课时的教学,因此我决定第一课时的教学单学习钓鱼这件事,抓住文章中人物矛盾的焦点——“留鱼”还是“放鱼”?围绕这一个矛盾的纠集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我想留下这条鱼,从父亲和我的对话、心理变化中感悟到我多么想留下鱼,而父亲做出放鱼的决定也是多么艰难,他的抉择是为了让我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在教案的设计中,我注重了读、写结合。通过读文中的语言,把自己当做“我”,感受我从钓到鱼的得意,到父亲要我放掉鱼的急切,乞求,沮丧的心情变化。通过学生课堂练笔,把自己当作父亲,感受父亲的艰难选择,和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为第二课时教学中理解父亲的告诫,奠定基础。

在施教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中生情,写中顿悟,层层深入,不知不觉中达到我的教学目标,学生也积累了语言,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从而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的许多不足: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欠到位,我的朗读指导也缺乏有效的方法;我教学的风度,教学的语言,教学的生成智慧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跟专家的课对比,本人的课是失败的,一塌糊涂的,希望广大教师以本人为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5:52 | 只看该作者
13.《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们高年级组的教研微型课题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篇章阅读?(即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因此,我们在每个月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分别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针对我们教研组对此微型课题的研究,由我承担并设计了本堂课,以一节常态课的形式体现我们教研的成果。也可以说,这是一节关于阅读技巧的指导课。
本组的研究课题可以说有一定的应试成分。通过平时的观察我们发现,当学生拿到一篇阅读题的文章时往往对于篇章的理解阅读感到无从下手。由此从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对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解决在篇章阅读时遇到的困难。
在本节课中,结合了课题研究的内容也分为四大部分:1、旧知新用,掌握分段的方法;2、再读文章,归纳段意;3、层层递进,概括主要内容;4、理解文章内涵,归纳中心思想。以《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为载体,将篇章阅读中遇到的难点整合在一篇文章中,逐一攻破,最终使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可以说,本节课是一节指导阅读技巧的整合课。
在本节课中,教师不但注意每一个环节都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能够有法可依,而且也不断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对《钓鱼的启示》的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教师的方法指导也就自然而然地蕴涵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1、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够多样化,稍显呆板。2、教师的阅读指导条理应梳理得更清晰,分析和总结时要到位。3、课外拓展的内容太少,课堂容纳的信息量仍然不够。可加强语文工具性的体现。
这是一节阅读技巧的指导课,我们力争通过这样的一堂课,将我们微型课题的教研成果呈现出来,同时这样的课型可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难免存在着不足和遗憾,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6:13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让学生在感悟、品味、学习语言的同时,深刻感悟和理解文中“我”所获得的启示——“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这也正是本文的难点所在。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深奥,是比较困难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我采用了优选组合,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孩子既学得懂,又学得有趣呢?我从以下方面设计教学:
一、降低起点,层层突破
    教学刚开始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厉,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了后一种方式。
二、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因此,教学本课中我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读,在读中去体会。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三、抓重点词,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而且,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提出过高的要求,由浅及深,逐步提高,感悟情境。
四、抓住“启示”,引导思考
    当学生在讨论交流“父亲为什么要放了这条大鲈鱼”时,开始阶段,学生都联系课文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基本都比较正确。我立刻就追问了一句:“那你认为,如果没有儿子在场,父亲是不会放了这条鲈鱼的?”回答是肯定的。接着,我又进一步追问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让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一阵辩论后,大家得出一个共同结论:那条鲈鱼必须放,因为我们都应该自觉的遵守已经制定好的规则。我马上告诉他们:“自觉,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好修养。只有自觉遵守规则,自然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安定,人身才能安全。就像我们对待交通规则一样,如果你能自觉地去遵守,你的人身安全就多一些。正是有一些人在没有交通警察看见的情况下,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规则,才造成了车毁人亡的惨剧。”这样一来,本来有点难以理解的课文主题,就在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很轻松的完成了。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本来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放在“启示”上,但在课堂中,花了大量的时间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对学生质疑归纳不够,对“启示”的揭示得少;没有圆满完成设计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中还要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3: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