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2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听课心得感想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0:5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7-16 11:00 编辑

公开课《走遍天下书为侣》听课有感

乐东一小   吴朝华



新课改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转变,教学评价有了新的标准,面对这些变化,老师们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也顺应着创造出一幕幕令人难忘的图景, 新的课堂教学常常让我们耳目一新,为之振奋。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并建够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积极的情感体验至关重要,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较强的主观能动性。

     加上新理念赋予新课堂的新内涵——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学不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是强调书本知识向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注重对教材的多样化解读。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质疑和超越。使得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逐渐成为了当前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前天听了高老师上的这堂课,我想谈谈我个人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亮点1、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活动。高老师为了透过课文,品味阅读,诱导孩子们爱上阅读。我们看到她为孩子们精心制作的课件:课题的出示,一本精美的书和一束淡雅的鲜花给孩子们很温馨的感觉,书真美!进而找准了切入点,世界上真有长满各种各样书的大树吗?一棵长满各种各样书的奇特大树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自然地把学生一步步地带到广阔的阅读天地中来《关于国际儿童读书节的来历》《读书节献辞》等、她还以媒体音乐渲染情境,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学生深情地读诗《儿童是世界上一点一点的光》,愉快地与大家交谈、分享读过的书《左贺的超级阿麽》的快乐,带动学生也分享自己读过的好书,我们看到学生       高老师关注学生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循循善诱,把学生日常积累的语文知识和个性化的读文结合起来引导,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读书的乐趣,唤起了学生对书的美好情感。

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实践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带着微笑,与学生平等的对话,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与交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才使得这堂课处处焕发着活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就能较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试想,同样的设计,同样的教学对象,换一个严肃的老师,板着脸来上这堂课,效果会如何呢?我们不难看出今天这节课就是在师生情感交融、情感共鸣、情感升华的基础上,达到课堂的有效教学的。

亮点2:教师关注教学新理念,大胆创新。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结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走得远,回得快。放得开,收得好。让我想到《西游记》中那个镇元大仙的那袭袍袖足以让人刮目相看。“那行者没高没低的,棍子乱打。大仙把玉麈左遮右挡,奈了他两三回合,使一个‘袖里乾坤’的手段,在云端里,把袍袖迎风轻轻地一展,刷地前来,把四僧连马一袖子笼住”。悟空等人也两次被笼在衣袖里,领教了镇元大仙的厉害。高老师这堂课有两个环节回归文本,切入巧妙1         2       特别是指导学生谈对书的感受时,她能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大胆发表个人不同的见解。?      

另一个教学设计是向学生推荐三本书。读书之前(出示课文段落)引导学生看看作者的读书方法 ,也可用学生自己的方法来读书。前面的环节海阔天空让学生遨游书海,畅谈、感受读书的快乐,让学生喜欢读书,到后来引导用文本作者的读书方法去读更多的书。你不觉得她收得很妙吗?教好教材真不如用好教材。同样的教学目标:激发读书的美好情感,培养阅读的习惯。她能这样来引导学生,目标落实真好!这堂课跳出文本大量提供学生喜爱的与书相关的知识和书籍介绍,又回归文本重点引导学生谈对书的情感会像家像朋友那样温馨、快乐……还不忘点拨学生课文中曾经介绍的较好的读书方法,以便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有意识的推荐一些书供学生查阅。这堂课这种大胆的构思,我非常欣赏她的这种创新精神。

亮点三:教师的敬业精神特别好。

有了敬业精神,就会促使一个人自发的学习、探究,精益求精,努力做得更好。为了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刻苦学习,不断充电,改变“一桶水”的现状,保持“源头”的活水长流不断。

单从高老师知识的储备来看,这节课老师介绍的书目近十本,都是孩子们喜爱、当前风靡的新书目,自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不留心、不关注孩子们的情感体验,怎么会了解这些新书的问世呢?怎么敢设计这样开放的课呢?

我想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科知识,注重知识管理,今后才能适应新课堂教学,从容驾驭新课改提倡的日益开放、动态生成的新课堂教学。

听过了许多的公开课后,我深有体会:一堂好的语文课,会使人犹如饮了一杯心灵的鸡汤;一堂好的语文课,会使人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一堂好的语文课会使人心旷神怡久久难忘。语文老师课堂上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时就能引导学生随文本情感时而如瀑布飞跃,时而如小溪淙淙,时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时而声声慢扣人心弦,那么学生的情感就会随之变得丰富起来,内心世界也会随之变得丰厚起来,语文的素养也会随之变得深厚起来的。

总之,要使课堂充满活力,策略有许多,但总的思想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境,要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处理好生成发展的课堂。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为适应新的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的好教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0:52:06 | 只看该作者
《走遍天下书为侣》听课反思
昨天我有幸去郑大礼堂参加了河南省第9届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第四节课由鹤壁的一位教研员执教的《走遍天下书为侣》,令我很有收获。这篇课文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老师在上这课时,教学环节设计紧凑、清晰,环环相扣,语言亲切,流畅,很贴近学生的日常习惯。下面就老师的这堂课,说说个人的点滴体会:

一、 抓住课题,明确课文重点、难点

《走遍天下书为侣》这课题已点明文章的中心,课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课题中已经充分体现出来。老师在讲授课文时,从课题入手,设计导语,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后,提问:题中的“侣”字怎么写?它可以怎么组词?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拎出理解全文的“纲”。这种导入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理解后的课题能引领他们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二、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

在这整节课中,各种的朗读方法贯通其中。特别在品读时,教师的语言风趣,简洁明快,在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情不自禁融入课堂,使教与学最佳的结合起来。

总之,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既能居高临下地把握教材,驾驭课堂,又能切合实际地设计教法,在课堂上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的欲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0:52:26 | 只看该作者
听课记录

走遍天下书为侣

班级:五(2)  科目: 语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解题  

         一个人走遍世界书是最好的伴侣      侣:伴侣

二、再读课文,思考:

        作者为什么选择书为伴侣?

        1、师生共同解读 2、学生赏析  3、师生齐读品味作者对书的感情。

三、读课文后半部分,思考:

        作者是怎样读书的?

        学生归纳,教师相机点拨,指明“首先”“然后”“接着”等表明顺序的词语。

四、交流读书方法:

       学生互相交流

板书:略



《走遍天下书为侣》之我见

这节课无疑是十分成功的。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达到了教者预期的目的。遗憾的是第四个环节(交流读书方法)还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就下课了。本来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篇幅也不长,内容也不多,为什么教学时间不够呢?

我想,编者选编本文进教材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而这节课的第二个环节(作者为什么选择书为伴侣?)和第三个环节(作者是怎样读书的?)十分浅显,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答对这两个问题很容易,也能轻松地从字里行间品味出作者对书的情感。在这两个环节上可以少一点繁琐的分析,多一点学生的自主品读。这样一来,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从容的进行第四个环节(交流读书心得)的教学了。

所以,个人以为如果能把侧重点放在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这方面,这节课将会趋于完美。交流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老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讲一讲名人读书故事、说一说关于读书的名言等。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篇课文,每个人都有独到的理解,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所以说,旁观者未必清。语文不比数学,数学有着清晰地轮廓。而语文总是模糊而朦胧。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绣”语文这样一朵朦胧而又充满诗意的花更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0:53:09 | 只看该作者
  评《走遍天下书为侣》

       作为平行班老师,我就对侯老师执教的《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做一简单点评,谈谈我的感受。
       侯老师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作了精心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而又完整的印象。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重点解决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走遍天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给足时间,着力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品读文章重点语句,最后通过学生汇报,教师引导解决了这个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内容精而少,有读,有思,有悟,没有加重学生的负担,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上好了一堂语文讲读课。
       平时在办公室里和侯老师探讨阅读教学时,侯老师就说过阅读教学一定要精讲细读,师生应围绕课文重点展开研读,切不可面面俱到,把内容掰开了揉碎了的讲,那样老师累学生也不爱听。对此我是身有体会,所以这节课我很注意观察侯老师的精讲细读教学方法。在讲读课文时,侯老师抽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和几个意思艰深的句子,引导学生精读并反复品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先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然后又回到课文整体中。如理解“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来理解家和朋友的特点,从而总结出朋友是常见常新,家是常回常新,而书则是常读常新的特点。在理解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自己伴侣的态度时,又抓住“毫不犹豫”一词,通过学生反复读,读出语气的坚决,同时还出示了驾舟周游世界的时间,3年、234天、185天,让学生切身体会时间的漫长而作者的态度坚决。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既正确理解了句子内涵,又学习了如何透过表面意思深究句子内涵的方法,从中深切体会作者为什么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会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为什么面对漫长孤寂的旅程,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更深刻地感悟到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理解作者对读书浓浓的情趣。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还体现了两个落实,既落实了语文基础知识,又落实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侯老师安排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就像你的家)这一句时,先讨论他的句型,待确定是反问句时,紧接着体会他的语气,同时训练把反问句变成肯定句,在反复读反问句、肯定句的基础上体会肯定的语气。还有,“除了课文中的比喻,你可以把书比做什么?”的课后练习时,学生的回答丰富精彩,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展示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语句训练和阅读指导,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儿”。尤其指导阅读时 每次要求学生朗读时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是层层深入,我也注意到每次学生都有新的提高。
所以,我认为这堂课侯老师的一个重点和两个落实抓的扎实。
       我认为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侯老师安排的一次资源拓展。什么是“常读常新”?课文只写到了一句话:“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常读常新”是远远不够的。而大家又很清楚,“常读常新”正是作者“以书为侣”的一个核心理由。面对文本信息与解读目标之间的一个明显落差,老师就有责任、有目光去搜寻和锁定最佳的补充资料。侯老师提供的由著名作家毕淑敏创作的《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一文,并配乐朗诵无疑是一个相当精准、相当妥帖的课程资源。毕淑敏自己说,对于“人鱼公主”这个故事,8岁时读出的是伤感,18岁读出的是爱情,28岁读出的是母爱,38岁读出的是写作技巧,48岁读出的是灵魂,而58岁、68岁、甚至108岁的时候,不知又将读出怎样的深长。有了这个补充读物“常读常新”的感受和理解问题就迎刃而解。我想,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资源拓展吗?因为,这样的资源对课堂而言,不但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冲淡文本的意蕴,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相反,它既是一种广域的互文,又是一种深刻的反哺。它是为了课文、基于课文的,同时又是延伸课文、回归课文的。就像放飞的风筝,虽然飞得高远、飞得广阔,但决不会飞得无影无踪、不着边际,因为,它的身上始终维系着课文主旨这根看不见的丝线。而老师则将这根线牢牢抓在手心并将它慢慢交到学生手中,通过让学生谈自己读书的感受,从学生精彩的发言(尤其是葛瑶)就可以听出这节课所要达到的第二个教学目标已经完成。
       其次,《走遍天下书为侣》的板书设计内容精要,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体现了本单元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这一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0:53:3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随感

                    江西省婺源县赋春中心小学  江有庆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昨日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试着给课题换一种说法,意思不能改变。想不到就这样一个简单而随意的训练,竟把学生给难住了,起初,我以为是刚接手的班级,师生间生疏拘谨的缘故,就点了几个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回答,可是一连叫了几位印象中优秀的学生作答,他们居然扭捏,嚅呐半天说不上来。这使我十分惊诧:这些学生二、三年级都是我教的,他们聪颖活泼,稚气踊跃而富于想象力的表现,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才一年没有教,怎么就变得这么沉闷拘谨了呢?经过再三鼓励,再三引导,再三督促,才有几个学生作出了“游遍天下书为侣”,“走遍天下书为伴”,“环游世界书作伴”之类的回答。

这让我想起鲁迅笔下的一个人闰土,少年闰土是个机警、勇敢、聪明、活泼的儿童,及至中年,闰土就变得木讷、愚昧、迂腐、懦弱的了。闰土的人生际遇,命运变迁,让人同情,让人思考,更让人愤懑。究其缘由,我们清楚的看到,是封建礼教这座大山的压抑,窒息了闰土的机警活泼,是黑暗社会这把屠刀,泯灭了闰土的勇敢聪明。

如今,才短短的一年时间,曾被我誉为“黄莺”,能歌善舞的吴锦燕;曾被我誉为“书法家”,能书会画的齐宽;曾被我誉为“猴王”,顽皮狡黠的李志伟,曾被我誉为“晏子”,能言善辩的江坤龙……一个个怎么都成了霜中青菜,台上虎狮了?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和感慨。说起教他们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吴虹,那可是鼎鼎有名的常胜将军,凡她任教的学科成绩,无论接手时基础如何,经她调教后,统考成绩排名总能拔得头筹。用句土话评价她的教学能力叫:学生见了她“批批服”,“一条神”。(与老鼠见了猫意思相同)吴虹老师四十多岁了,是个土生土长的民办老师,没有读过教育学,也没有进修过专业课程,她凭什么法宝年年成绩突出?经过虚心请教和秘密察访,总算弄清她考试制胜的法宝就是一个“磨”字。将“磨”诠释开就是“苦教苦学”。吴虹老师的苦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每天早上他总是比别人提前个把小时到校,督促学生背书,中午一放下饭碗,她就匆匆赶到办公室一边批改作业,一边指导留学学生做作业;下午放学后她还要带上几个学生到家里抄写生字或课文。如此苦教,叫人叹为观止。吴老师的学生的苦学也是令人见而生畏的,不说别的,单看学生们那鼓鼓囊囊的书包,就够令人瞠目不已,包内除了上课用的各科课本以外,还有各色各样的教辅书籍、练习册、试卷等二十多本。如《小学生作文宝典》,《考试作文选》,《育英试卷》,《小状元训练》,《创优兵法》……等等,简直叫人眼花缭乱。真正是:高分无难事,只要功夫深。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们不仅需要经常熬夜,还得占用节假日时间抄练。“苦教苦学”成就了吴虹老师的每考必胜。每试必赢的赫赫声誉。

看来吴锦燕的活跃,齐宽的颖慧,李志伟的勇敢,江坤龙的机敏都是在这成年累月,抄抄背背,重重复复的“磨”中消损殆尽了的。面对考试的成功,我们的内心却经受着失败的楚痛,因为这光辉的成绩,是付出儿童的天真,好奇和想象力获取的。一个活泼、聪颖的少年,整天埋在作业堆里,追求考试的高分,比封建礼教的毒害会更可怕。教学是一项育人的事业,应当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岂能为了“考试”而无视学生的健康成长呢?现行的学校教育评价,人才评价严重滞后时代和未来的要求,亟待变革,否则我们可要效鲁迅之呐喊,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3: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