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20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矛和盾的集合》优质课教学设计选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4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摩课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正确书写生字“矛、盾”,积累“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等四字好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盾和矛的优势集合起来,发明坦克的。

2、初步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5课,齐读课题。读准生字:矛、盾。

2、关于矛和盾,你了解多少?(请生自由说)

3、指导书写“矛、盾”。学生练写,师巡视。

二、初读课文:

1、在我们的印象中,矛和盾是对立的,而今天的课题却是矛和盾的集合,这是怎么回事呢?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持续  蜗牛雨点般 履带 坦克  戳不到

(1)小老师带读。(注意正音:持、戳、坦)

(2)去拼音开火车读。

(3)男生、女生比赛读。

4、文中还有一些四字好词,我们也来读读吧。

出示: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  乱成一团

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重点指导:大显神威

(1)把含有“大显神威”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2)想象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场面。

(3)联系课文,从哪可以感受到坦克的威力之大?

小结学法:通过抓关键词语“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等来感受到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4)指导朗读。

三、感悟重点,了解坦克发明的过程:

1、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么威风,它的发明却源于一场比赛。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比赛时发明家又产生了一个怎样的想法?默读 1、2段,边读边思考。

2、反馈、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

追问: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比赛的紧张危急?(出示)

指导学生继续通过抓关键词语“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谈体会的方法来理解句子。

3、指导朗读。

4、交流: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怎样的想法?指名读。

(1)发明家急中生智,想到的办法是什么?指导朗读。
(2)请生评一评这个想法怎么样?小结、板书:自卫。

5、你们都赞扬发明家的想法好,但他自己却不满意了。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读。

(1)“固然”什么意思?

(2)为什么不满意呢?

小结:这里发明家只把盾的优点体现出来,而矛进攻的优势却一点也没发挥。指导朗读。

6、看来,只有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起来,才能更加厉害!你有好办法吗?(请生自由发表意见)

发明家是怎样改进的呢?齐读第4自然段。

小结:发明家就是这样把矛和盾的优势集合了、优化了。

板书:进攻、坦克。

7、出示:坦克图。谁能说说发明家发时坦克的过程。

8、你还能在它身上找到矛和盾的影子吗?

这铁屋子就相当于——自卫的盾。

这炮口就相当于——进攻的矛。

发明家经过思考,又加上——轮子,安上——履带,就成了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坦克。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鼓励学生背诵下来。

2、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呢?

3、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习发明家,善于观察、善于集合事物的长处,做学习和生活中的胜利者。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  自卫

                     坦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48:4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学期教研课教案
                                                                  
课  题
《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的(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理解本课内容。
重  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把矛的自卫和盾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
难  点
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关  键
抓住关键词,句子的研读感悟
课  类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指导  感悟
教  具
课件
批注
        
一、导入
课件出示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故事中提到了两种兵器,知道是什么吗?矛和盾。
知道“矛”和“盾”有什么作用吗?(矛可以进攻,盾可以自卫。)
教师板书:进攻、自卫。一个进攻,一个防守,有点儿冤家路窄、针锋相对的感觉,如果把它们集合起来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先了解第七组元学习主题
二、新授
(一)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说说怎样记住,并指导写字
矛  盾  集  持  般  架  龟  攻  炮  坦  场  神  兵  退  蜗
2认读词语   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师范读
2生自读
3指名读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   学   设   计   (教学环节)
5  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试试把这些词语填进下面这段话里。
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进攻、大显神威、庞然大物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赛,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         ),还是(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      )和盾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     )在战场上(       ),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学生自己练习、准备再指生填写。
这段话里暗藏了本课的11个生字,你全都读准了,非常好!而且读通了这段话,你就了解了课文大意;谁再来读读?一生再读,全班齐读。
6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哪一句会让你看到一个令人紧张的画面,把这句话用波浪线划下来。
学生默读课文,划句子,教师巡视。
师:谁来读读自己划的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找得非常好,你听后有什么感受?(很紧张、很害怕)
师:谁再来读一读?指生读
师:是的,看到这个刺字,我们已经感觉到了紧张、害怕,请同学们再看看,这矛是怎样刺来的?(如雨点般刺来。)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紧张啊!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读——
师:看到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么感受,你的心情会怎样!(心跳得很快。心跳得很厉害,很紧张。)
师:是的,就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面对如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怎么办?(左抵右挡。)
师:知道什么是“左抵右挡”吗?(就是左边挡一下,右边挡一下。)
师:理解的不错。老师这里有一根锋利的矛,拿出你的盾来,有吗?咱们演示一下
7师:发明家左抵右挡之后的结果怎样呢?(难以招架)那怎么办?
三、总结   四、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49:02 | 只看该作者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49:1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学案:

我会读:

  矛盾   手持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紧张危机   合二为一

  履带   坦克    蜗牛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   哇哇直叫

我会填:

   课文写了发明家                                         

                         的事。

我不解:

   在预习中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明过程

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呢?坦克在战场上它们又如何来发挥优势的呢?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带着好奇来一次神奇的“发现之旅”,请划出文中的找出一些简短的词句来体现发明家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整个过程,并填写下来。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 对了                          

三、深入探究:

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大家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出示课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五、总结:

同学们,集合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人生智慧。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希望同学们让“集合”成为智慧的种子,伴随大家开创美好的未来!

课堂检测: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jí    hé       jǐn   zhānɡ      wū  ɡuī

(         )   (        )   (        )

pào   kǒu      zhàn  chǎnɡ      bǐ   sài

(         )   (        )  (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予(    )  攻(    ) 船(    ) 炮(    )

般(    )  饱(    ) 矛(    ) 功(    )

三、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

1.对方的矛如    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     ,还是    。

2.坦克把盾的    、矛的      ,在战场上             。

作业设计: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进攻           集合

             盾      防守           坦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49:42 | 只看该作者
赛课教案《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七单元第一课
                                          25.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
                                                    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文新小学 朱见斓
一、【单元解读】
本组教材围绕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专题展开,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思考问题。整组教材由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这4篇课文分别是《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以及一篇略读课文《狮子和鹿》。
单元导语中提到:“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这些故事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阅读单元导语,能对单元主题有一个整体认识。之后,带着中心学习课文,感想体会就能更加深入。
“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摘自《教参》第七单元说明
二、【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4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第5段)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三、【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突破教学重点,即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1-4段)。第二课时突破教学难点,即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5-6段)
四、【教学目标】
1.通过“集中识字”与“随文释义”的方法,学习“矛、盾、持、般、蜗、坦”6个认读字;会写“矛、盾、集、持、般、架、龟、攻、炮、坦”10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等词语;在语言转换中有效理解“难以招架”、“固然”、“集合”等词语。
2.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等形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在整体把握、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习重点句段,在理解、揣摩、内化和吸收中学习语言,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和品悟积累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导入。观看FLASH动画
2.揭题。从中你了解到哪些关于矛和盾的信息?预设: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矛长长的,头上尖尖的,用来进攻。盾就是盾牌,是用来抵挡的,保护自己的。教师随机板书:矛-进攻。盾-自卫。
3.学写生字“矛、盾、集”。板书课题。矛:不要少一撇;盾:外侧有两笔;集:共有五横,长短有变化字形才好看。(2)在插图合适的位置写一写“矛”和“盾”。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大意
1.自读课文。这场比赛,让发明家想到了什么,发明了什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词语。课文中有许多词语,你会读吗?教学方法:同桌互读-指名读-释义-齐读。课件出示词语:集合  招架  紧张  乌龟 自卫  进攻  炮口  坦克 战场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庞(páng)然大物    释义词语预设:
集合: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谈一谈所知道的意思,再回归到课文内容上来说,最后提示学生可以用课本中的一个词来定义,即合二为一。
招架: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请学生自己读一读,能否换个词来说?即抵挡的意思。
大显神威:找到课文中的段落读一读,理解什么是大显神威。
炮口、坦克:学习了课文之后你一定就能想像出样子来。先不出示图片。希望学生透过字里行间,从文字的描述中感知。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默读思考后同桌互相说-指名说,教师随机归纳概括板书:矛-进攻-枪或炮口;盾-自卫-铁屋子;(2)概括成一句话,提供词语:自卫  进攻  坦克 战场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三)潜心会文,品读词句,体会思维过程
1.指名读1-4段。课文哪几段写了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势集合,发明了坦克?(1-4段)指名读,其他同学在心里跟着读,边读边思考,思考发明家是怎么想的。同桌交流,给出提纲: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_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指名读段落的时候,随机学习第一段中的词语――“手持”,就是手拿的意思。
2.学习第二段。(1)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问:这句话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矛进攻的威力很大,为什么?预设:
雨点般:你能想像那是怎样的雨点吗,如春雨般温柔吗?是疾风骤雨啊,雨点又大又密集。请学生好好读一读
左抵右挡:通过师生接读来理解。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左方刺来,生:发明家的盾向左边抵挡,还是难以招架。师:右方;左上方;左下放;右上方;右下方;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边说边加快语速,以此感觉激烈的争斗场面。用朗读展现出矛强大的攻击力。
(2)比较句子,学习比喻的修辞方法。如果我把句子改一改,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何?课文中用上了比喻,更能感觉到矛进攻非常激烈。再次读句。
(3)在这紧张危机关头,发明家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接读: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于是他灵机一动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接读。问:这里用几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用了什么标点?感叹号表达着强烈的感情,你能把它的情感读出来吗?
3.学习第三段。(1)过渡:盾大得像个铁屋子,的确刀枪不入,可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2)读了句子,你知道固然安全是什么意思。固然能否换个词儿来说?
4.学习第四段。(1)自读段落,是否有不懂的词儿或标点?预设:“矛”打上了引号,因为不是真正的矛。长长的一横叫破折号,破折号占两个格子的位置,在文中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安上”就是装上的意思。“履带”:查词语手册去。(2)出示坦克图片,对照图片找一找矛和盾的影子,形象感知什么是履带。
5.小结。(1)坦克就这样发明出来了。这个过程,就是发明坦克的过程,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集合是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带着这样的理解,一起读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四)对比冲突,引发思考。
1.对比。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很早就在战场上使用了,而坦克,直到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才发明。它们前后相距一千多年。在这一千多年中,有千百万人使用过矛和盾,却直到近代,课文中的发明家才发明了坦克,这是为什么?
2、出示单元导语。学习了课文之后,再来读一读P100单元导语,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很多的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13: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