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2-7-7 10:38:41
|
只看该作者
《假如》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
一位外国作家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
是的,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要建立在关爱之情的培植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你猜老师的愿望是什么?老师的愿望很简单,也很容易实现。假如你们每一个人在课堂上能认真动脑,大声地回答问题那该有多好啊!你有什么愿望?大家的愿望各不相同。有一个小朋友的愿望和我们大家的都不一样。你想知道吗?让我们来学习第23课《假如》。
二、新授
1、自读课文
(1)请同学们来读一下课文,试着把它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圈出来,然后想办法解决一下。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小节?
(2)检查初读
出示本课要求认的字,制成卡片的形式。
先放在词中认识,然后来认识单字。
马良 缩着 遥远 寻食 哭泣 健康 操场 身体
A、出示词语:有些调皮的字娃娃领着小伙伴从课文里跑出来。不知道你认不认识它们。不认识的可以先请教一下你身边的同学。
谁都认识的请举手?你能声音响亮地给大家读一下吗?你能读得比他还好?
谁想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你当得真好,声音十分响亮。谁也想当小老师?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B、出示单个字:有些小淘气撇开小伙伴自己跑出来玩了,你能把它们揪回去吗?试试看吧。男女分开比赛读。练习抽读。
下面让我们来开火车读吧。哪一排坐得最端正,就让哪一排先来读。
C、这也难不住大家。好,下面小组比赛,老师每出示一个字,由两个组的同学轮流组词或说话,看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对又多。
同学们真了不起,认得这么好。假如我把这些字娃娃送回家你还能认出它吗?让我们来试试吧。
(3)接读课文
A、课文共有几个小节?
B、找4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余的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得怎么样?
C、进行简单的评价。
2、再读课文
(1)大声地前三小节,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小节?喜欢哪一小节就读哪一小节?
(2)交流读课文
谁想起来读?你喜欢读哪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听。谁也喜欢这一小节的请举手,你愿意站起来和他一起读吗?通过读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板书,以简笔画的形式记录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小节:小作者真是有爱心的孩子,他首先把自己的爱心送给了谁?为什么?你认为这一小节应该怎样读最合适?你能读得更有感情吗?
第二小节:小作者很细心,这一次他把自己的爱心送给了谁?这次的理由是什么?这一小节怎样读最能表达小作者的感情?
第三小节:你自己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小节,看你能发现什么?交流自己的发现。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作者这么多美好的愿望,真是令人感动。你小声地来读一下这三个小节,体会一下作者那颗善良的心。
小组同学每人一小节,比比赛,谁读得最有感情。
(4)背诵
根据板书的提示进行背诵。师生分开接背。
3、拓展创作
小作者这么多美好的愿望,感动了老师,相信也一定感动了你们。你也一定很想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用它来画什么?你能像小作者那样创编成儿歌吗?
4、作业:创编诗歌,以《假如》为题自由创作。
5、总结:
《假如》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我们也要做到像诗中的小作者一样,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6、板书设计
23 假如
马良 缩着 遥远 寻食 哭泣 健康 操场 身体
教学后记:
在教授这节课的过程中,以人文化的思想,是同学们受到一定的熏陶。文中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我们也要做到像诗中的小作者一样,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教学反馈:
学生产生许多共鸣,也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要建立在关爱之情的培植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假如》教学反思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本节课我先以用“假如” 造句的形式来导入课题,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寻小诗人的愿望。再细细的分析每一小节。语文课堂应该是读、写、说三者的结合。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想要让学生在读,写,说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就是要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让学生有感情的读,有体会的读,以求达到与文本的共鸣;写,就是让学生仿写课文,仿照课文,写写自己的心愿;说,就是让学生自由想象,说说为什么小诗人要这么做,让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整堂课的设计都希望学生可以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与文本,与教师进行对话。
在上课之前一直担心孩子们,会不会紧张?可是事实是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表现的很不错,要是说这堂课没有出彩,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整堂课感觉都是在一问一答的情况下发展着。老师问,学生回答,老师再问,学生再回答。现在想想,这样的模式下,缺少了许多的灵动性。学生在老师的所谓的引导下走进了文本,学生的理解遵照了老师的意图。课堂上学生积极回答,气氛看来是很和谐。但是看似精彩实则不然,孩子在教师的步步调控下走进了教师布置好的情境当中,缺少了自由思考的空间。而是定势在老师的思考范围内。
教学语言过于罗嗦,不够精练。一个问题,明明说一遍就可以了,可是我却说了好几遍,担心学生不明白,有时候还要解释。对于学生的回答是重复的说,其实这些都是不必要的,如果省去这些语言,就可以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说。而且教学过渡语也不够自然,精辟。指导朗读的时候语言过于的苍白,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住住主要的感情基调。比如“苦苦等待”这一个词语,学生在读的时候只明白小鸟是很可怜,但是还没有想到小鸟是很无助,很孤单的。再加上读的时间不多,学生就很难体会小树,小鸟,西西的心情。也就无法进行良性的朗读。再说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朗朗的,这样的课堂才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而本堂课缺少了这样的味道。读的时间太少,使得学生没有办法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感情,与文本达成共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