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描述
案例一:
最近,我给五年级的学生上了这么一课书《Snakes don’t need legs.》课文里讲述的是我们都熟悉的故事《画蛇添足》,当我把最后那个老者的话Don’t make unnecessary changes. (不要做没有必要的改变。)解释给学生听的时候,有一位学生马上就接着说:“老师,他是在创新。”全班同学都笑了。我顺着他的说法一想,没错,那确实是一种创新。就拿“西瓜是方的。”这个例子来说吧,我们从没有见过方形的西瓜,如果有人问我西瓜是什么形状的,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西瓜是圆形的。”然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已经成为了事实——西瓜也有方形的。这不能不说是创新的结果。如果给蛇添足的先生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他的想法一定会受到支持,甚至有成为现实的可能。如果那位老者的话留到今天才说,我想肯定会受到反对和质疑的。
案例二:
记得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天,老师给同学们上课,讲的是borrow 和 lend 。这时候,有位同学由于坐不稳摔倒在地,老师走过去笑着问:“Peter , why are you so exciting ? ”全班同学都笑了,有一位学生笑着说:“He wants to borrow an apple from Mary .”全班同学又笑了,这位老师接着问:“Mary , Do you want to lend an apple to Peter ? ”Mary回答:“No.”这回全班同学包括这位老师和那三位学生在内都哈哈大笑起来。
收获与体会:
从上面这两个例子来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否则,学生是不会随便说出自己的观点的。在案例一中,如果老师在学生刚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就双眼一瞪:“少废话!到底是你讲还是我讲?!”在案例二中,如果老师在那位同学摔倒时说:“坐都坐不稳,你怎么会用心听课呢?”在另外一位同学说:“He wants to borrow an apple from Mary .”时,老师说:“多嘴!管好你自己吧。”那么,还会有后面精彩的对话吗?还会有激发老师新的教学思路的点子吗?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建立?我认为在小学阶段你只要让学生喜欢你,主动与你探讨知识,并不是要学生怕你,被动地接受你所讲的知识,那么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而然的就水到渠成了。事实证明,教师良好的教育技巧,加上热爱学生、善于和学生沟通,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自我评析:
教学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体验。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让教师的“威严”成为阻碍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绊脚石。只有达成共识、共享、互惠,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