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6-15 21:28:50
|
只看该作者
三、丰富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丰富多彩的。这正是基于“实在”的教学理念:对待传统,必须“扬弃”;学习新经验、新理念,应当“拿来”;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既要考虑应然又要考虑实然;组织数学学习活动,既要考虑群体又要考虑个体;选择教学方式,无论是接受性的还是探索性的,都必须是有意义的……
1.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
数学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也能应用于现实。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充分利用生活中数学教学资源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探索数学,理解数学。首先,注重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探索数学。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小学生虽然年龄很小,但他们的生活经验也有着充满数学因素的内容。教师也要善于摸拟简洁化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例题:264+98时,教师请学生模仿会计发给教师加班费,使探索过程轻松有趣。其次,注重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应用数学。学用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学生分析、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更好的体会数学的价值。可以联系实际说一说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议一议某些数学开放性问题的合理解答、解一解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
2.让数学与活动有机融合。
有效的数学学习应该在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中实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
数学课堂要让学生真正落实“四动”。落实“四动”,就是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也就是动手“做数学”,动脑想数学,而不是单纯的听数学、记数学。首先,让学生多“看一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如学习“面积单位”时找一找周围的“哪些物体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其次,让学生多“做一做”。手巧心灵。引导学生多动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索活动。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学生通过切、看、摸、想、数,充分经历了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的过程。再次,让学生多“想一想”。行成于思毁于随。精心设计提问,提问容量要大,要有思维价值,激发学生思考。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设计如下提问:①比、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②除法、分数各有什么性质?③比会有类似的性质吗?你能举例来验证猜出的性质吗?最后,让学生多“说一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通过“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交流、教师能及时了解学情。要引导学生说算理、说思路;更要鼓励学生提问,并把讨论、争论、辩论引进课堂,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研讨、切磋。
数学课堂要让学生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数学与活动真正融合。根据活动的侧重点不同,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下几种实践活动:课前开展的准备性实践活动,有组织的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课内组织的探索性实践活动,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课后组织的应用性实践活动,以更好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把数学活动融合在科技活动、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中,形成综合实践活动。
3.让数学与思维相契合。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的思维方式又是非常丰富的,对小学生来说,初步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应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练习;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做到有根据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思维的敏捷和灵活)。另一方面,还十分重视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培养学生的直感能力,训练联想与想象,应用数形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四、关注教学细节
细节不一定决定教学的成败,但是细节却能反映教学的品质。数学课堂要以精致教学的理念为指导,锤炼、打磨教学细节,让教学更加实在、更加有效。
1.让学生先说话
教师提问前,尝试让学生先提问;教师讲解前,鼓励学生先说理。当学生有题做错了,不妨问:“这样做,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先说话,就能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就能从中捕捉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给学生以针对性的点拨、讲解。当学生订正了作业给老师复批的时候,不妨再问:“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正确解法的?”这样问,一方面是检验他是否真理解正确的方法,另一方面,即使这种方法是刚才老师或者同学讲解过的,也使订正的学生觉得这种方法真是自己想出来的。让学生先说话,就是“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练习自己的数学语言;让学生先说话,就是让老师做一个倾听者,而倾听,有时比说教更有效。
2.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的重要性怎么说都是不过分的。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保障学生有效利用时间。在实践中,要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老师多花时间才能让学生少花时间,二是学生课内多花时间才能课外少花时间。老师的时间花在哪里?备课要舍得花时间,课前准备要舍得花时间,精选习题要舍得花时间,等等,除此以外,老师要善于利用零碎的时间给学生以个别辅导,所谓集腋成裘。平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下课铃声响了,老师说:“下面布置课堂作业。”这种做法弊端很多。我们要努力争取每堂课下课铃声响过,就能收到一多半的作业本。这样学生就能课内多用时间,课外少用时间,把课外时间省下来做其他事情。
3.善用学习错误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必然的,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善于有效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善用错误,首先要关注发展。教师的责任不单在于纠错,还要让出错的学生“体面地坐下”,使学生充分释放因出错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也使其他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宽容与激励,从而引导学生从善意的角度去看待同学学习中的错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其次要以理服人,小学数学中的“理”,就是原理、道理、算理。“理”是方法的根据、方法的灵魂,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显性的常表现为方法上的错误,究其深层原因,是道理、算理理解上比较模糊甚至错误造成的,因此,教学中,纠正错误的过程,有时就是交流各自道理的过程。当每种方法(无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所依据的道理都一一摆出来后,方法的对错就不言而喻的了。其次要正本清源。不能简单的就错论错,就题论题,要研究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如果涉及概念理解错误、思维方式错误等,必须加以引导,形成正确理解。有时,还要合理发掘,因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多数不是彻底的、全部的、根本性的错误,而是在错误中有局部合理的因素,有时,这种合理因素还蕴涵着创新的火花。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时,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发掘错误中的合理因素,如果有创新火花闪现的,要及时捕捉,小心呵护,尽可能发挥错误的教育价值。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当绚烂归于平淡,激情和理性达成平衡时 ,追求实在而有效的数学教学,是我们应有的固守,也期待我们不断地超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