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23 09: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确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第三、 全班总结。
各组汇报后,共同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加以表扬、给予鼓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说操作过程,说思维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确立了“过程”的应有地位,在促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操作的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造力。
三、开放教学空间
现代社会是“知信”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使用不同的途径获取学习信息,学生的学习而不只是囿于学校,囿于教室,学习的内容只囿于教材。因此,相对的教学空间就必须开放,课堂应向社会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换而言之,教育教学必须贴近生活,与生活相结合。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养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我们应拓展教学空间,充分利用生活的一切的有利因素,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思维,切实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布置一些灵活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走进社会,贴近生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粉刷自己的屋顶和四壁需要多少涂料,统计楼道内居民家庭人口情况,计算本月内家庭水电费支付情况,用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去实地测定一棵树的横截面积,运用比例的知识帮助家长配制农药杀虫,帮助家庭计算存款利息等。这些实践性的开放性的问题的解决,使课堂教学的空间拓展到社会、生活中去,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不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开放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要开放即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训练,因为创新思维就是多种思维的综合。
首先,向“全脑”开放。在重视左脑的言语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特别加强右脑空间思维,形象思维的训练,重视形象与抽象,直觉与分析,想象和思考的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加强学生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从而促进人体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理性认识都是从实践开始。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利用摆、数、剪、量、拼、算、做等活动来增加他们对事物的直接认识,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通过逐步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质的飞跃。如平面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先从特殊的四边形长方形开始,让学生做大量的量、画、摆、数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对长方形的图形、周长,面积有了丰富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计算方法,并推广到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还可以抽象出正方形的特征。这种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归纳抽象出特殊的认识过程,正是展现了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形象思维等多种思维的发展过程。
其次,加强开放性的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等特点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考试的编制等加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在鼓励学生独创,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时,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1)引导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如教学乘法的口诀,运算定律和计算方法则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探索,进而发现知识内在本质和规律。(2)启发学生用多种思路解答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通过比较择优最佳思路。(3)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常规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要掌握常规的基础上,让学生突破常规,敢于设想,敢于标新立异。要多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给予独立和表扬,激发学生突发奇想,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总之,要构建开放的教学格局,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除了从上述“四点”注意开放外,还必须确立正确的学生观、管理观、人生观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落实创新教育的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
(此文荣获二00一年度珠海市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