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确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9: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确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是实施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素质的前提。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加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时间与空间、思维训练方式等方面的开放,确切贯彻创新教育的精神。



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超越和突破,它的显著特点是外向和开放。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品质,是创新教育致力培养的重要素质。现代的注入式、纵深式、刚性化、标准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尽管在知识、技能、效率等方面不无优势,然而获取这种优势的代价是沉重的——它总体上引导的是眼光向内,面向书本,面向已知,面向教育本身,训练是封闭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又远大于知识技能因素。教育教学迫切需要改革自成一统,自我封闭的教育教学状态,以开放的模式培养开放思维和开拓性人格。现结合有关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法活动中如何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格局,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开放教为内容。

现行的教材许多内容明显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的信息,并且教材编排上刻意追求知识体系上的严密和稳定,追求课程的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统一实际上是以静态,封闭的形式来对应动态的,开放的内容,与客观的课程相背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体现其时代精神和新颖性,对教学内容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补充,可处编内容,按需施教。

例如,某教师上教学人教版第七第117页“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有这样的经验。教材安排了8个例题,其中例1、例2、例3是一位小数认识和比较大小,例4、例5是二位小数,例6是认识小数的数位表,例7、8是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开始时,该教师按原教材的循序去教,觉得学生学起来很困难,尤其是对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很不深刻,时间已花了,但效果较差。究其原因是小数位表放在例6,学生认识小数的三部分组成太晚了,结果前面五个例子的学习显得白费劲。为此,该教师在另一个班教学时大胆地改变教材的编排循序,用实物例子引出小数后,马上就出现小数数位表,首先让学生弄清小数由三部分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当学一位小数时,知道小数部分有十分位;当学二位小数时,小数部分就有十分位和百分位―――还有以后学三位,四位小数打下基础。老师把例6放在例1的位置上来教,把小数的数位表作一根线,把8个例子连接起来,不管是学一们小数,二位小数还是认识小数的读法、写法,或比较二位小数的大小都可以用数位表作依据去认识。教师在处理教材上不囿于教材的编排,敢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容易,课堂上教师不用说这么多,放手学生自已思考,教学效果好。

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教材的编排循序的调整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某些教学情节、内容、数字等作出合乎实际的改变,以更好地适应于学生。

二、开放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模式,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教学过程。创新的教育价值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问题。开放式教学就是依认识规律顺“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恢复“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恢复“过程”应有的地位,以启发、探究、实验、质疑、自主学习形式,促进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从中得到训练与强化。

例如,某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他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当听众,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封闭式教学过程,而是大胆放给学生,让学生操作探索规律,发现规律。教师在教学时先提出探索的目标:“你们利用手中的白纸、直尺、剪刀、剪剪、拼拼,能否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找到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交代完目标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     独立操作。

1、用两个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

2、用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

3、用两个一样的斜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4、把一个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

第二、     小组讨论。

学生出示拼成的各种图形后,教师提问:“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原来的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让小组讨论。结论是前三角种情况拼成的图形面积是原来一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第四种情况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9: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确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第三、     全班总结。

各组汇报后,共同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加以表扬、给予鼓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说操作过程,说思维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确立了“过程”的应有地位,在促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操作的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造力。

三、开放教学空间

现代社会是“知信”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使用不同的途径获取学习信息,学生的学习而不只是囿于学校,囿于教室,学习的内容只囿于教材。因此,相对的教学空间就必须开放,课堂应向社会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换而言之,教育教学必须贴近生活,与生活相结合。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养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我们应拓展教学空间,充分利用生活的一切的有利因素,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思维,切实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布置一些灵活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走进社会,贴近生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粉刷自己的屋顶和四壁需要多少涂料,统计楼道内居民家庭人口情况,计算本月内家庭水电费支付情况,用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去实地测定一棵树的横截面积,运用比例的知识帮助家长配制农药杀虫,帮助家庭计算存款利息等。这些实践性的开放性的问题的解决,使课堂教学的空间拓展到社会、生活中去,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不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开放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要开放即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训练,因为创新思维就是多种思维的综合。

首先,向“全脑”开放。在重视左脑的言语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特别加强右脑空间思维,形象思维的训练,重视形象与抽象,直觉与分析,想象和思考的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加强学生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从而促进人体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理性认识都是从实践开始。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利用摆、数、剪、量、拼、算、做等活动来增加他们对事物的直接认识,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通过逐步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质的飞跃。如平面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先从特殊的四边形长方形开始,让学生做大量的量、画、摆、数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对长方形的图形、周长,面积有了丰富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计算方法,并推广到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还可以抽象出正方形的特征。这种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归纳抽象出特殊的认识过程,正是展现了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形象思维等多种思维的发展过程。

其次,加强开放性的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等特点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考试的编制等加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在鼓励学生独创,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时,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1)引导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如教学乘法的口诀,运算定律和计算方法则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探索,进而发现知识内在本质和规律。(2)启发学生用多种思路解答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通过比较择优最佳思路。(3)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常规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要掌握常规的基础上,让学生突破常规,敢于设想,敢于标新立异。要多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给予独立和表扬,激发学生突发奇想,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总之,要构建开放的教学格局,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除了从上述“四点”注意开放外,还必须确立正确的学生观、管理观、人生观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落实创新教育的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

(此文荣获二00一年度珠海市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4: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