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文《语文园地八》PPT课件教案习作8教学实录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8:10:00 | 只看该作者
【口语交际】

  围绕本组的专题,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以神话、传说故事会为内容的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召开神话、传说故事会。这类训练,学生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盘古开天地》时已有所涉及。当时布置学生收集并阅读了不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有的班级可能还举办过神话故事会。但当时都不是作为口语交际课的要求提出来的。而这次训练,有了前面的铺垫,再加上本组学习和扩展的内容,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学生应该有话可说。指导时,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有关教材中语文能力方面的要求,如,要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讲清楚,要能够打动别人,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述等等,以落实中年级口语训练的目标。


【习作】

  本次习作是写想象内容,围绕“假如我会变”,展示学生的童心、童趣和梦想。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教师不要怕学生胡思乱想,异想天开。要明白孩子们的想象是他们聪明才智的表现。中年级的学生习作就是要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教师要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提示学生可以变成纳米医生到人体内旅行,可以变成神鸟守卫美丽的大森林,可以变成火星居民离开受污染的地球,并倍加珍惜火星清洁美丽的环境……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提供了八组共16个词语,两两一组,意图是让学生从发现特点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比如,“导”与“异”,“旅”与“旋”,“科”与“料”,“载”与“截”,有部分部首与偏旁相同,但字与字读音不同,意思完全不同。教学时要特别引导学生发现,互相交流。对一些细微部分一定不能放过,比如,“归”与“旧”,“归”的第二笔是“撇”,如写成一竖,则为旧。“狠”字多加一点则为“狼”。养成了细心观察的习惯,书写时就不易出错。还可以引导学生列举其他学过的形近字进行交流。


【日积月累】

  “读读记记”安排的是四组共12个成语,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便于学生识记,在排列上注意了有规律可循。第一横排,是数字式成语,如四面八方;第二横排,是ABAC形式,如人山人海;第三横排,是AABB形式,如结结实实;第四横排,是反义词形式,如大惊小怪。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发现这些特点,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用这种方法适当扩展,收集更多的成语。“读读背背”安排了6条歇后语。歇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也就是全句的意义所在。歇后语只说前一部分,不说后一部分,让人去体会猜测,所以又叫做歇后语。现在常见的是前后两部分都说出来。歇后语的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喻义歇后语,一类是谐音歇后语。围绕本组专题,这次选编的是第一类,喻体都是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如以历史故事作比喻的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用神话传说作比喻的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阅读并积累一些歇后语,对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大有帮助。教师在教学时可适当做些补充,或引导学生另外收集交流。


【画龙点睛】
  故事出自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后人常以它作比喻,指讲话、写文章或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如果能在关键处用上一二个名言、警句或略加润色,便使整个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主题更加鲜明。也指处事要抓住主要矛盾。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借助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这个成语故事,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喻义。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成语故事的教学要区别于略读课文,一般以学生自学为主,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适当给予引导,或者生生之间交流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8:10:07 | 只看该作者
【习作目标】

  1、学习使用头脑风暴策略、联想策略。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3、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习作准备】

  言语积累:阅读科幻故事、神话传说、童话等充满想象力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头脑风暴──思维的广度

  1、同学们,你们爱幻想吗?我也会,假如我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我先要变成孙悟空。因为孙悟空会“分身术”,拔一根汗毛就可以变成无数个我,一个我在学校……一个我在家里……一个我……;我也想变成医院窗前的那个画着小丑脸的气球,把欢乐和祝福送给被病痛折磨得病人;我想变成XX同学,去了解她练好字的秘诀;我还想变成哈里波特……我要变的是在是太多太多了,因为我的心愿实在是太多太多。

    (反思:教师的导语,其实就是提取学生记忆的线索。如果在导语中能涉及到人、物等不同类别,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风暴时迅速打开思路。另外,在导语的同时,用课件呈现相关的图片,也是帮助记忆提取的一种好办法。)

  2、假如你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你最想变成什么?先静静地想一想,然后,在“头脑风暴”图标上用简单的词语记下你的灵感。看说想得多,想得与众不同。

    生在作文纸上记录。

  3、指名回答:
    板书:把你最想变的写上去。

    教师随机点拨:思路要打开,可以是人、物品、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等。

    (训练使用横向联想策略)

    变的人可以是现实中的风云人物(国家领导、运动员、歌星等)、身边的人(亲人、同学)社会上的(清洁工)、历史的(伽利略、毛泽东)想象中的(白雪公主、蓝猫、外星人)、动物、植物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食品卫生、穷人、自然灾害等等。

    重点指导“人”。

    (纵向联想策略训练)


二、指导“想丰富”

  (思维的深度)

  1、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竟然想到了这么多!(指黑板)这么多的奇思妙想里,你们对哪个最感兴趣?

    指名请同学上来说。师:在说之前,你们有什么要提醒他?(要说清楚变成什么?为什么要变?变成之后做了什么……相机板书)

    重点指导其中一名学生。

    预设:如果学生说变成某种有魔法的东西时,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想丰富。

    如:请其余同学转换角色,扮演森林里的动物、植物,向魔术棒控诉人类的种种罪状,请问魔术棒如何帮他们重建家园,以拯救人类自己。教师再一次创造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境”,“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束缚……”使学生思维灵动,乐于表达,易于动笔,富有创意,富有真情实感和情趣。

  2、小组交流:

    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自己变成了什么?……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清之后,你也可以给他提问题,来帮助他把变了后干了什么事情的过程丰富起来,好吗?

  3、教师小结:

    其实,说出你的心愿,你变成了什么,然后干了什么,就是一篇很生动的想象作文了。

  (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自己想清楚:要把内容写具体,该写些什么?然后通过伙伴交流,帮助学生丰富想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让人感觉本次习作的要求不明确;二是这个环节中的流程不清晰,不顺畅,绕了太多时间,反而容易让本环节的重点不突出,从而导致目标不能很好地达成。)


三、记录思维轨迹

  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灵感稍纵即逝,快把你想到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下来吧!

  (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在写之前想清楚。但在这个环节才记录思维轨迹,似乎目的性不明显,策略使用应该是为目标服务的。)


四、写作

  写作要求:(见“说”的要求板书)你可以自己给文章加个小题目。

  写完读给爸爸妈妈听,与他们分享你的奇思妙想。


【反思】

  以上设计是在“校本教研大家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校作文课题研究完成的一个修改稿。要谢谢员小的罗罗给我带来的启发。

  这个设计本意是通过训练学生使用横向联想、纵向联想的策略,打开思路;通过使用伙伴交流策略,指导学生“想丰富”。周四时,我使用另一个题材(《未来的……》),用同样的流程,在自己班进行了试教。试教结果不太理想,在与王校和杜杜研讨的过程中,我发现此设计确实存在着几个大的问题:


一、目标设计

  “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目标不够明确。到底写什么?设计的原意是不限制学生思维,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裁:可以是诗歌,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故事……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些有一定的难度。放得太开,让学生有点不知所措,反而写出来的东西空洞,贫乏。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因此,在修改设计时,我决定,把目标定位在“把想象到的故事写下来”。


二、策略的使用

  “记录思维轨迹”策略在帮助学生“想得深”、“想清楚”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原设计中,这个环节安排到了对话交流之后,写作之前,虽然对写作有一定帮助,但还没有很好地发挥这个策略的作用。根据王校和杜杜的意见,将之调整到对话交流之前,策略的使用目的改变了,策略的作用也更大了。否则,还真有唯策略之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8:10:1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写作要求以及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板书设计)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同学们,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我的心愿可多了。我想穿越时空去会古人,揭开古老的历史的谜底”;我想登上时光穿梭机,到未来去看一看;我真想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钻到他的脑子里瞧一瞧,我更想拯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绝症病人……

  3、同桌说说自己的心愿。

  4、这么多心愿能实现吗?(不能)谁说不行,看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

    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重温这个精彩的场面吧!


二、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作文

  1、想想:

    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和孙悟空一比高下呢!咱们也来变一变呢?想一想,你也在变,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一粒药丸,福尔摩斯……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你变成了什么?

  2、指名说说:

    我的愿望是什么?我变成了什么?

    教师随机点拨:变的人可以是现实中的风云人物(国家领导、运动员、歌星等)、身边的人(亲人、同学)社会上的(清洁工)、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历史的(伽利略、毛泽东)科幻人物(蓝猫、外星人)、动物、植物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食品卫生、穷人、自然灾害等等。

  3、想想:

    我变成了以后,干了什么事情。

    请4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你们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自己变成了什么?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清之后,你也可以给他提问题,来帮助他把变了后干了什么事情的过程丰富起来,好吗?

   ⑴ 小组选代表交流:

     同学们交流得非常愉快,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分享呀?

   ⑵ 其他同学倾听──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教师注意点评:学生思维的广度及深度。

  4、教师小结:

    其实,说出你的心愿,你变成了什么,然后干了什么,把这些连起来就是一篇很生动的想象作文了。


五、写作

  同学们,大家想象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灵感稍纵即逝,把你想到的快写下来吧!你可以给文章,自己加个小题目。


六、写完后,读给爸爸或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修改一下
 

【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述说,随机板书)

                  我想变

                  想象丰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8:10:2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把神话、传说故事的内容讲清楚。

  2、会给别人指出习作的优缺点,能自己修改习作。

  3、从发现特点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

  1、这个单元我们又学习了许多神话故事,你还知道或者读过哪些神话、传说故事呢?就让我们来开一个故事会,把你读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神话、传说故事会)

  2、这次故事会有什么要求呢?请大家读书勾画下来。指名汇报。

  3、师强调:

    要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讲清楚,要能够打动别人,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述。

  4、四人小组为单位,讲故事,互相提问评价,选出代表。

  5、班级故事会,按上述要求,选出故事大王。


二、习作指导“假如我会变”

  1、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真是神奇,就说孙悟空吧,它的七十二变多奇妙,假如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想干什么呢?

    指名交流,拓展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怕胡思乱想,异想天开。

  2、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进行独立写作。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1、回顾习作要求,指名读自己的作文。

  2、其他同学评一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3、同桌互评。

  4、自我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8:10:2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想一想有什么发现。

  2、多种形式读词语。

  3、说说自己的发现:

    “导”与“异”,“旅”与“旋”,“科”与“料”,“载”与“截”,有部分部首与偏旁相同,但字与字读音不同,意思完全不同。

    “归”与“旧”,“归”的第二笔是“撇”,如写成一竖,则为旧。

    “狠”字多加一点则为“狼”。

  4、引导学生列举其他学过的形近字进行交流。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12个成语:

   ⑴ 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能说出他们都是成语。

   ⑵ 多种形式认读词语。

   ⑶ 发现规律:

     第一横排,是数字式成语;第二横排,是ABAC形式;第三横排,是AABB形式;第四横排,是反义词形式。

   ⑷ 用这种方法适当扩展,收集更多的成语。

  2、“读读背背”6条歇后语:

   ⑴ 师:歇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也就是全句的意义所在。歇后语只说前一部分,不说后一部分,让人去体会猜测,所以又叫做歇后语。现在常见的是前后两部分都说出来。

   ⑵ 生读一读这些歇后语。

   ⑶ 指名读一读,说说对歇后语的理解。

   ⑷ 说说自己积累的其他歇后语。


三、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1、资料:

    故事出自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后人常以它作比喻,指讲话、写文章或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如果能在关键处用上一二个名言、警句或略加润色,便使整个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主题更加鲜明。也指处事要抓住主要矛盾。

  2、学生借助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这个成语故事,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喻义。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课后反思】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有的孩子主动性很强,养成了随手批注的习惯,值得大家学习。成语故事的理解遇到了困难,学生们读后只能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而根本不能说出成语的含义,看来这则成语是有难度的,经过讲解,学生才彻底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12-22 13:20:41 | 只看该作者
{:1_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14: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