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0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集动人事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4: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没有奇迹,她将永远站不起来。医生已经说了,她的病最多活三个月。

  她很想见见孩子,孩子还小,不会说话,甚至连妈妈也不会叫。老公抱着孩子,站在她的床边,她伸出手想抱,无奈,手举不起来。孩子看到妈妈,特别亲切,手动了起来,脚舞了起来,也许这就是亲情吧。

  孩子要扑向妈妈。

  生活是残酷的,妈妈已经不可能抱着她走出这间病房,有再多的梦再美的梦,只能是梦。躺在病床上,她坐不起来。

  孩子不懂,还不会说话的孩子,自然不会伤心,也不知道妈妈躺在那坐不起来。

  她一定奇怪:妈妈不要我了么?怎么不坐起来抱我呢?孩子的眼睛透出天真,如果她会叫妈妈,肯定是那么甜美,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

  站在一边的人,都流着泪,孩子的父亲将孩子放到妈妈怀里。妈妈微笑着轻轻地吻孩子,抱了抱孩子,然后头朝向床里,泪“哗”地流了下来。最后一眼留给孩子的是笑。

  那天,我在医院看到这一情景,一直不能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4:57:25 | 只看该作者
  母亲托老乡捎来一双老棉鞋。我打开包裹,取出棉鞋时,发现鞋子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件棉袄,两床叠在一起的棉被,还有几粒用斜线划去的药丸。看到纸上的铅笔画,隐约有许多反复擦拭的痕迹,于是想到母亲僵硬龟裂的手,握着细细的铅笔和橡皮,一次又一次,不知弄了多久才画成。我的眼角不觉潮湿了,说不出的一阵心酸。

  室友拿过画纸一看,很是不解地问我:“你妈这画是什么意思啊?”

  我有些哽咽地解说:“我妈讲,天气冷了,多加些衣裳,晚上盖两床被子,记得睡觉前掖好被角,不要着凉感冒了。”他听后,惊奇万分地望着我,说:“你竟然能懂你妈的意思呀?”

  我心中五味杂陈,告诉他,像这样的纸条,母亲曾经也“写”过。高三那年,为了能多些时间在学校复习功课,我两个月都没有回过家。母亲便托到镇上赶集的乡人,送来生活费。他临走递给我一张折合很小的纸条。

  当时,正是课间,走廊里挤满了同学。大家全好奇地盯着我手上的小纸条。一个家住镇上的调皮男生,飞快地掠过我身旁,从我手中抢走纸条,跑到教室,站在讲台边打开了,他神情怪异地看了几秒,随后向我扬起纸条,嘲笑地喊道:“你妈画的是什么东西啊?你妈不识字呀!?”

  顷刻,我脸颊通红,迅速地奔上讲台,抢过纸条,看见上面画着: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头猪,还有一打厚厚的人民币。刹那,泪水不停地在眼眶打转。我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大字不识的母亲,居然会想出这样一种方式,来告诉我:家里有钱,在学校不要苦着身体,多吃些水果和鸡蛋,到食堂多买些荤菜。我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滴在纸上,开始大哭。随后,我站到讲台前,高高地举起这张画纸,并大声地将母亲的“叮嘱”朗读起来。

  台下,包括抢我纸条的那个男生在内,很多同学都哭了。坐在最前排的女生,泣不成声地说着:“我妈也不识字,但她照样能表达出对我的爱。”拐角里,平日沉默不语的一位男生,也站了起来,吼道:“为了乡下那些不识字的母亲们,我们更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读书!”只见,教室里一阵沉默,大家悄悄地,都把头埋进书本……

  其实,在贫瘠闭塞的乡村,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围着灶台操持三餐的母亲们,她们大多都不识字。她们生活的全部,除了一家老小,就是鸡鸭田地。屋里屋外,穿着儿女不要的旧衣,挑水砍柴挖地种菜。寒来暑往,清晨,第一个起床,烧饭换洗。夜晚,最后一个睡下,缝补衣袜。

  转眼,时光一去好多年,早已时过境迁;可那个调皮男生,一句不经意的话,却至今让我耿耿于怀,为目不识丁的乡下母亲,悲伤难过。

  如今,再次看到这样的画纸,我的心,依旧被一股暖流搅得汹涌澎湃。恍然间,我醒悟,这些年来,在不识字的母亲心中,定有一个信念始终支撑着她,不辞劳苦地,将一份牵挂飞越千山,跨过万水,送至儿女的心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4:58:21 | 只看该作者
 飞机的轰鸣声、爆炸声、枪声响成一团,在蒙阴东北部大崮山的一个山洞里,上身穿着米色毛衣、下身穿浅色长裤的陈若克在一群身穿土布褂子、梳着发髻的妇女中间,显得特别扎眼。

  那是1941年11月7日,22岁的陈若克正担任中共山东分局妇委委员、省妇女救国联合会常委、省临时参议员。在人们眼中,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摩登女人。在部队驻地,如果有一个女兵身穿列宁装骑马奔驰而过,任齐肩的头发在风中飞扬,那准是陈若克没错;在清一色的军装中,如果有一个女人身穿皮夹克或者缴获来的皮大衣,那也定是陈若克无疑。只要能让自己洋气一点,她绝不让自己土气。女同志们都说她被丈夫朱瑞惯坏了,她却一脸自豪。

  可现在,她已经有几天没有洗脸了,因为没有吃什么东西,胃里也透着酸气。她只盼着战斗早点结束,尽早和丈夫团聚。

  可战斗越发激烈了,洞顶的泥土扑簌簌地往下掉。陈若克本能地用手护住肚子,此时她已经有8个月的身孕了。

  一天夜里11时,一支日军从山后架着云梯爬上来,部队决定突围。陈若克由警卫员搀扶着往北走,由于行动不便,不久他们便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为了取得联系,警卫员不得不到附近村里找人。就在此时,陈若克生下了孩子,是个女儿。不幸的是,孩子的哭声引来了搜山的日军。

  日本宪兵不知陈若克何许人,只觉得这个女人不简单。这个女人,不梳发髻,不穿棉袄,给她吃的,她不要;问她什么,她不说。日本宪兵料定她有来头,于是把她的手脚用铁丝捆住,关在一间小屋里。

  不久,日本宪兵又把陈若克以及她刚出生的女儿押往宪兵司令部。马夫把虚弱的陈若克横放在马背上,用绳子紧紧地拴住,又把婴儿装进一条马料袋子。出世不久的孩子被马料扎得拼命地哭喊,陈若克的心都要碎了!

  到了宪兵司令部,陈若克被直接送往刑堂。宪兵队长亲自提审:“你是哪里人?”

  “你说我是哪里人,我就是哪里人。”

  “你丈夫是谁?”

  “我丈夫是抗日的。”

  “你呢?”

  “我也是抗日的。”

  日本宪兵恼羞成怒,大红的烙铁狠狠地压上她的前胸、后背。

  她一次次昏死过去,又一次次被冷水浇醒。日军什么消息也没得到,无奈之下,日军转变了策略,将她投入牢房。

  她艰难地睁开双眼,头上的纱布还在不停地向外渗血,身上的衣服已经没有一件是完整的了,胸部的烙印狰狞地张着大嘴,焦黑的面容让人惊惧。面对这一切,昔日对自己衣着非常在意的她什么都顾不上了。她的眼里只有那个被扔在不远处、用蓝布褂包着的婴儿。婴儿干瘪的小嘴,一张一合地翕动着,已经哭不出声来。

  她的心刀割般地疼痛,这是她和朱瑞的孩子,她的心肝。她何其幼小,何其无辜,为什么要遭这样的罪!

  这是她的第二个孩子,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正值日军“扫荡”,因病重失救而死,而这一次又……

  见陈若克没有奶水,日军把一瓶牛奶送到牢里,对她说:“我们知道你是八路,很坚强,你也是孩子的母亲,难道一点都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

  陈若克把牛奶瓶摔在地上,说:“要杀就杀,要砍就砍,少来这一套!”

  她艰难地搂过孩子,伸出自己流血的手,说:“孩子,你来到世上,没有喝妈妈一口奶,现在就要和妈妈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你就吸一口妈妈的血吧!”

  临刑前,她紧紧地抱着孩子。在她看来,整个民族都在苦难之中,落在残暴的日本人手里,孩子也难保住,索性拼上一块血肉,让日本人知道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陈若克只度过了短短22年的人生。她热爱时装,热爱骑马,热爱丈夫,热爱孩子,热爱理想,她已经成为一个传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4:58:25 | 只看该作者
 在深圳、重庆、天津等城市的地铁列车上播放的“母爱无价”的公益短片感动了无数旅客夕阳下,一位母亲吃力地骑着一辆三轮车,走街串巷拾破烂——为了供两个儿子读书,这位母亲背井离乡,坚持了9年的拾荒生涯

  母亲捡破烂,儿子难受又无奈

  冯英龙的老家在江苏省邳州市一个小村庄,那里山清水秀,家家屋后种着果树。对冯英龙和弟弟冯款来说,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是待到果子熟时,和一帮小伙伴摘桃打李。

  2001年10月19日,14岁的冯英龙一放学就撒腿往家跑。在江都市打工的母亲于化玲回来了,他要赶回家为妈妈做顿可口的饭菜。

  经过邻居家时,冯英龙和刚走出门的大奎撞了个满怀。大奎手中的象棋散落一地,他正愁找不到人对弈,一把抓住冯英龙说:“陪我杀一盘,就算是赔礼道歉了。”冯英龙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不行,我要赶紧回家,我妈今天回来,她说给我带了一双球鞋呢。…有啥好高兴的,不就是垃圾堆里捡来的吗!”“你才是垃圾堆里捡来的!”冯英龙生气地回了一句。大奎不屑地说:“你妈在江都收垃圾,那球鞋自然是从垃圾堆里找出来的。”“你胡说,我妈在工厂上班!”

  冯英龙进了家,妈妈已经回来,正忙着做饭。于化玲开心地把儿子拉到身边,仔细地端详着:“小龙又长高了,胡子都长出来了……”想起大奎的话,冯英龙心头堵得慌,他眼前不禁浮现出母亲弯腰在恶臭的垃圾堆里找寻废品的情景,便不自觉地将手从母亲的掌心中抽了出来。

  吃饭时,妈妈觉察出冯英龙的情绪不对:“小龙,有心事吗?”冯英龙实在憋不住了,小声问道:“他们都说你不在工厂工作?”于化玲愣了一下:“妈没文化进不了工厂,只能收破烂、卖废品。可收破烂也能供你上大学啊。”冯英龙低头吃饭,没再说话。于化玲刚刚开始拾荒时,也觉得很不好意思。同乡开解她:“咱们靠双手挣钱,不偷不抢,养活了一家人,有什么可丢人的。”想到辛苦自己一个人,能让重病在床的丈夫有药吃,让两个儿子有书读,于化玲就不再烦恼,满身有了力量。

  第二天是星期六,于化玲让冯英龙跟她一起去田里干活儿。为了化解儿子的心结,于化玲努力讲述一些有趣的事情:“妈妈收了个电饭锅,修修还能用呢。电饭锅可比咱们家的土灶好用多了,你把电一插上,饭……”冯英龙打断:“妈,我渴了,回去喝水。”看着儿子漠然而去的背影,于化玲心里溢满了心疼和委屈。

  多年之后,想起那一幕,冯英龙感到无限内疚:如果不是为了给父亲治病,供他和弟弟上学。母亲怎么会去干那种又臭又累的活儿?

  无私母爱,何来贵贱之分

  2006年9月,冯英龙考上苏州一所大学,弟弟也上了高中。虽然他心里明白,他和弟弟上学多亏了母亲拾荒挣来的钱,可对于母亲的职业,他从不主动跟人提起,就算有人问,他也是敷衍过去。这时,父亲因癌症复发,离开了人世。2007年的春节刚过,学校还没开学,于化玲便让儿子去江都住两天,陪陪自己。

  这是冯英龙第一次走进母亲拾荒的生活中。半夜,冯英龙被生生冻醒,于化玲赶紧把棉袄给儿子盖上:“这屋子冬天就是冷,明天我再给你买床新被子。”冯英龙心里一阵难受,这么多个冬天,母亲一床薄薄的被子,又是怎么熬过来的?早上4点,天还黑着,于化玲就起床了,她得抢在环卫工人收垃圾之前上街,这样能多捡几个塑料瓶和废纸盒。怕吵着儿子,她蹑手蹑脚地用白开水泡饭,就着成菜吃了几口,然后便推着三轮车出了门。三轮车叮叮咚咚的声音惊醒了冯英龙,他跳下床,想看看母亲走多远了。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他赶紧关了门。直到下午两点,母亲才回来。冯英龙问母亲吃了没有,她说吃了。一旁的邻居忍不住说:“你妈天天中午就吃5毛钱的煎饼,这样下去身体哪能吃得消。”于化玲忙说:“没有,我天天中午都吃得饱饱的。”

  冯英龙硬要陪着母亲去拾荒。在一家商场的垃圾堆旁,于化玲停下了车,她套了副手套,便开始从垃圾堆里捡废纸箱。路人都厌恶地绕着走,躲避着垃圾的臭味。冯英龙怔怔站在一旁,他想象得出,这样的眼光母亲忍受了多少回。于化玲安慰儿子说:“妈习惯了,这世上什么活儿不都得有人做吗,只要你肯用心,每一份工作都是好工作。”

  回家的路上,于化玲买了水果,顺路去看王奶奶。老人多年寡居,于化玲是去她家收破烂时和她认识的。于化玲把儿子拉到老人面前说:“这是我儿子小龙,在苏州上大学。”看着母亲一脸骄傲地介绍自己,冯英龙被深深地触动了,自己读的不是名牌大学,可母亲依然以他为荣,世界上只有母亲不会嫌弃自己的孩子,在母亲眼里他就是最优秀的。冯英龙心里一阵针扎似的痛,母亲从来不曾嫌弃过他,可自己对母亲又如何呢?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冯英龙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没事的时候,他会在校园里转悠,看见易拉罐或塑料瓶就捡起来带回寝室。他坦然地对同学说起母亲在江都的拾荒生活,引来室友唏嘘一片。

  一次,冯英龙怀里搂着好几个塑料瓶往宿舍跑,在楼道不小心和别人撞到了一起。对方口无遮拦地说:“一个大男人捡空瓶子,丢不丢脸?”室友听到争吵赶来,他们把散落在地上的瓶子一个一个捡起来,大声呵斥对方:“捡瓶子怎么了,他的钱是自己挣来的。你要是不靠家里,还不知能不能养活自己呢!”室友的话让冯英龙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自豪。

  冯英龙靠打工和卖塑料瓶的钱,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用,还时常资助弟弟。母亲在江都拾荒,冯英龙在苏州为前途打拼,弟弟在老家备战高考。一家人每隔一个星期通一次电话,汇报彼此的情况,相互取暖,相互守候。

  晒晒幸福,让拾荒老娘也“知名”一回

  2009年7月,大学毕业的冯英龙在苏州一家婚纱影楼找了份工作。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后,冯英龙留了一点生活费,把其余的钱全都给了母亲:“妈,将来我在苏州买套房子,接你来享福。”儿子规划的美好蓝图让于化玲高兴得笑了。

  2009年12月,冯英龙在网上看到,腾讯网要举办“中国人的一天”图片故事征集活动。活动引言写道:“一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当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微小个人,以天为单位,努力求生存的时候,他们也许从未想过,自己所经历的,也是一段平凡而真挚的故事。讲述出来,就会感动他人。”

  冯英龙想到了母亲,9年来,母亲日夜辛劳,用双手慢慢拨亮了一家人的希望。他一直想让母亲知道,她的母爱给了他奋斗的动力,儿子以她为荣。

  拿着买来的二手相机,冯英龙趁着假期来到了江都。听说儿子要给自己拍照,还要传到网上,于化玲怎么也不同意。冯英龙没办法,便跟弟弟商量“偷拍”。

  转天早上,冯款嚷着对妈妈说:“我跟哥在家无聊,要不我们陪着你去拾荒。”于化玲同意了。出门前,冯款朝哥哥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想办法让母亲换件衣服。冯英龙心领神会,可翻遍了衣柜,竟找不出一件好衣服。他感到一阵酸涩,可又一想,将母亲本色记录下来也许才是最好的。那一天,在弟弟的掩护下,冯英龙拍了母亲好多张照片。回家的路上,夕阳将母亲的影子拉得很长。落日余辉,人来人往的街头,母亲被风吹起的自发,用力蹬三轮车的背影,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冯英龙赶紧停下车,将这一幕拍了下来。

  2010年3月20日,冯英龙将母亲的照片传到了“中国人的一天”活动论坛,他这样写道:“娘从我初二时,就开始一个人在江都拾荒。屈指一数,到现在已9个年头了。娘经常和我说:‘当娘的一辈子注定要为孩子操心,小时候盼你长大,长大了盼你考上大学,大学毕业了又盼着你找份好工作,工作了又盼着你结婚……等你啥时结了婚,娘就不拾荒了。’9年了,娘的黑发已慢慢变白,额头的皱纹也越来越多。娘,真的老了!下面请大家跟着我,一同走进她生活中的某一天。”

  照片有些模糊,谈不上任何拍摄技巧。就是这样一组朴实无华的照片,点击量迅速过万,腾讯网将这组照片放在了网站最显眼的位置上。

  2010年4月11日,国内着名的公益组织“爱遍中国”找到冯英龙,他们要将照片编辑成公益短片,在大城市的地铁上播放。“妈妈,你出名了!”于化玲腼腆一笑:“有你们两个儿子,妈妈觉得很幸福。”

  “拾荒母亲”感动了无数地铁旅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4:59:03 | 只看该作者
 母爱是没有理由的,有时候也是缺乏理智的。在这里我给大家讲述的,是我在浙一医院遇到的一件感人的事。这件事在浙一医院病房里曾引起过热烈的讨论。我把这件事写出来,有兴趣的朋友来这里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一位母亲为救她那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怀揣40万元和一线希望,从玉环来到浙一医院胸外科求医。那个小女孩病得不轻,由于缺氧,全身发紫,躺在病床上常常是难受得大喊大叫的。据她母亲说,小女孩出生时心脏就有两个洞。为挽救女儿的生命,她们一家拼命挣钱,现在终于挣足了给女儿动手术的40万元,女儿很快就可以接受治疗了!母亲在向病友说这些话的时候,爱怜地将她那已经14岁却长得非常小的紫孩儿抱在怀里,那幸福的神情就象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经能和别的小孩一样蹦蹦跳跳了似的。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位母亲那甜甜的梦却在母亲节那天被无情地粉碎了!5月9号那天,医生对这位母亲说,经过全面的检查分析,这小女孩的病是没有希望了,因为她的肺脏也是畸形的,动手术最多只能稍微改善一下症状,也有可能没有任何作用。医生劝母亲放弃手术。听完医生的话,那位妈妈趴在床上好久说不出话来。

  放弃吧放弃吧,病房里小声讨论起来,有几位病友开始劝那位母亲:“你已经尽力了,是孩子命不好,救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人财两空的,要相信医师。”大约十几分钟后,那位母亲作出了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的决定:“带女儿到上海去治疗!就是50万60万也要试一试!”她冲那些劝她放弃治疗的病友淡淡地一笑,笑得很凄惨,也很坚定。她说:“这不是赌博,这是赌命啊!有0.1的希望我也要赌一赌!我要我的女儿好好地活着!”说完拉过孩子,将脸紧紧地贴在女孩那因缺氧而成紫色的脸蛋上。第二天那母亲便带上女儿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4:59:19 | 只看该作者
 5月16日,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女民警蒋晓娟在地震灾民庇护所为一名地震灾区孤儿喂奶。蒋晓娟义务为一些急需哺乳的地震灾区孤儿喂奶,却“狠心”把自己才6个月大、同样需要母乳喂养的孩子交给父母照料。

  一张女警察给震区孤儿喂奶的照片迅速在网上传播,这张照片的主角就是蒋晓娟。她为地震灾区的孤儿敞开自己的胸怀,给他们送去甘甜的乳汁。在四川的抗灾前线,每时每刻都有令人落泪的感人故事发生,蒋晓娟这位女民警再一次感动了我们。人们送给蒋晓娟“警察妈妈”的称号,对于地震灾区急需哺乳的孤儿来说,蒋晓娟不是妈妈,胜似妈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23: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