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课课练及习题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09:2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蝈蝈(       )    ②蛐蛐(       )    ③栖息(       )     ④草茸茸(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昏yūn(     ) ②树lí(     )   ③níng(     )成  ④yōu(     )暗



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修饰语。



①(    )的蝈蝈  ②(    )的蛐蛐   ③(    )的夜



4.解释词语的大意。



①沉醉:                               ②栖息:                           



5.比较下列各组字字型,然后注音并组词。



A.茸(   )      葺(   )            B.暧(   )      暖(   )      



C.旦(   )      亘(   )            D.侵(   )      浸(   )      



E.鸣(   )      呜(   )      



二、课文精读



(一)阅读《蝈蝈和蛐蛐》,回答问题。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1.《蝈蝈和蛐蛐》的作者       ,是     国浪漫主义诗人,本文选自            。



2.找出划分全诗前后两个部分的语言标志,并说说两个部分是什么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分别描写了盛夏和冬夜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这些景物描写又分别有什么作用?



盛夏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夜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夜》,回答问题。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 小溪银波微漾。 /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夜》的作者         ,是         (国家)诗人 。   



2.解释下列词语。



幽暗:                               沉浸:                              



3.这首诗着力展示了夜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第二节写了美丽的月色,而在第四节又写到月色的美丽,且用的第二节中的有的原话,这是否重复啰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同文互读



秋 颂



雾的季节,成熟和结果的季节,

它是那催熟一切阳光的挚友;

共谋着怎样在农舍屋檐外层层叠叠

让果实挂满藤蔓,带来祝福的时候;

苔藓斑驳的农家果树被苹果压弯。

每一只果实都打心里熟透;

让葫芦变大,榛子丰满

好塞进甜核;又为了蜜蜂

一次一次开放过迟的花朵,

使它们以为日子将永远暖和,

因为夏季早填满它们的粘巢。



谁不经常看见你伴着谷仓?

在田野里也可以把你找到,

弥有时随意坐在打麦场上,

让发丝随着簸谷的风轻飘;

有时候,为罂粟花香所沉迷,

你倒卧在收割一半的田垄,

让镰刀歇在下一畦的花旁;

或者.像拾穗人越过小溪,

你昂首背着谷袋,投下倒影,

或者就在榨果架下坐几点钟,

你耐心地瞧着徐徐滴下的酒浆。



啊,春日的歌哪里去了?但不要

想这些吧,你也有你的音乐——

当波状的云把将逝的一天映照,

以胭红抹上残梗散碎的田野,

这时啊,河柳下的一群小飞虫

就同奏哀音,它们忽而飞高,

忽而下落,随着微风的起灭;

篱下的蟋蟀在歌唱,在园中

红胸的知更鸟就群起呼哨;

而群羊在山圈里高声默默咩叫;

丛飞的燕子在天空呢喃不歇。



1.诗中的你指的是什么?                     



2.这首诗用“                             ”总领全篇,分三节分别描写了秋        ,秋       ,秋        。(分别填一个字)



3.这首诗不满足于给读者一个静的秋,还给了我们一个动的秋,诗人不满足于只调动读者的视觉功能,进一步调动了我们听觉功能,试结合诗的内容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往往是肃杀、悲凉的,济慈的这首《秋颂》是否如此?说说它的感情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和刘禹锡的《秋词》感情风格比较相似,请写出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段仿写



1.语段引用:“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2.特点提示:这里写出了一种安静的夜景,请参照你的生活环境,描绘一下你所在的城市、乡村的夜景图。300字左右。



3.语段仿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09:20:58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基础锤炼:1.①guō;②qū;③qī;④róng。 2. ①晕;②篱;③凝; ④幽。3.① 欢唱(意近即可);②低吟(意近即可);③寂静(意近即可)。4. ①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②文中是止息、歇宿的意思。5.A.róng茸毛,qì修葺 B.ài暧昧,nuǎn暖和 C.dàn元旦,gèn亘古未有 D.qīng侵略,jìn浸泡 E.míng鸣叫,wū呜咽。



课文精读:(一)1. 济慈;英;《世界流派诗选》。2.“大地的诗歌啊,从来没有停息”,这两部分分别写夏天、冬天两个季节,实际写出了一年四季的轮回。3.借于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4.骄阳下鸟儿失去声音,突出蝈蝈此时歌唱的特别;寂寞宁静的夜晚,蛐蛐歌唱对人的振奋。5.例:构思巧妙,短小而又十分大气。将蝈蝈和蛐蛐的歌儿结合,生动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二)1.叶赛宁;俄罗斯。2.昏暗;泡在水中,多比喻沉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3.着力展示了夜的静谧和美丽。4.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令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 5.恬静、喜悦。



同文互读:1.秋天2.雾的季节,成熟和结果的季节;实,收,歌。3.提示:从多种感官的运用来体会。4.这首诗中充满了欢快、喜悦的气息。 5.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语段仿写: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6 07: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