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2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07: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学校让我说说自己平时教学的经验,其实,经验谈不上,只是在平时工作中的一点感受,希望在这里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上课。

首先,上课时教师要精讲。其次,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有一句话说得好“数学,只有自己做出来了,才叫做真正会做了”。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内达到练习的目的,教师必须做好以下方面:

第一,开门见山进行新课的教学。大多数教师喜欢通过复习引入新课,但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复习内容不能为新课做好铺垫,我认为最好省略复习这个环节。大家都知道,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有限,上课的前20分钟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机,我们为什么要把最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呢?

第二,精心设计练习题。

要想使练习效果明显,课前必须精心筛选与本课新授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有易到难的原则。同时练习的量要适中,确保学生能完成。同时练习题要有深度,像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要经常练习,练后,教师一定要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二、作业。

课堂作业大家都及时批阅,学生是不敢偷懒的,无论质量如何,他们都会努力完成,但家庭作业却不能随人所愿,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会有偷懒不做的时候,即是勉强完成了,质量也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及时批阅家庭作业,如果有错,就将错题改在课堂本上,如果没有做家庭作业,第二天要抽时间补。家庭作业的批阅非常重要,高年级的学生很会察言观色,如果老师不及时批阅作业,他们就会偷懒,作业的质量就会很差,如果每天都批,作业质量就会完全不同。

三、复习。

1、复习要有计划,有目的。

无论是平时复习,还是终考前的复习,教师必须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具体到每一天,每一课,每一题。有了计划,就要严格按计划行事,不要随意更改。

2、复习时要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

在新授时,分层施教好像不容易操作,但复习时就相对容易一些。可以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编在同一组,留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练习,比如计算题,书上、配练上的练习题,他们可以反复练习,达到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而其他同学,可以跟着教师练习一些有难度的题,这样可以有助于优生思维的拓展。

3、练习题要充分使用。

复习时,写在小黑板上的题,都是教师精心挑选的,我们要让学生牢固掌握,读一遍,做一次是达不到效果的,我们要将他们保留的时间长一些,选择合适的时间反复练习。

4、计算练习要持之以恒。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使学生计算过关,靠突击不行,必须靠平时加强基本训练。持之以恒,聚沙成塔。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每天都给学生留几道计算题,有难度,就留两道,比较简单的,就留四道,学习好的同学很快就可以交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在放学前交上就可以,实在交不上的,还可以宽限到第二天上课前。这些计算题,我都一一批阅,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四、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

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学期我比以往每学期都更注重家访,像杨洁,马海龙等学生,我和其他任课教师经常利用周末、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去家访,从家长那里了解他们在家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学校和家庭共同来教育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部分学生已经彻底改掉了不做作业的坏习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务实地工作,争取把教育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9-27 08: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很好的资料,值得借鉴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9-27 22: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 07: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