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4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香港之夜》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香港之夜》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悟香港之夜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目标2、3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同学们,你们知道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吗?(板书:香港)指导“港”字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随同语言大师巴金先生去领略那迷人的香港之夜吧(补充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哪句话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把它画下来。
  2、自由读文后,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从朋友的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香港之夜的特点,那就是“美”(板书)。那么,香港之夜到底美在哪里,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下来。
  三、品读感悟,以读悟情。
  1、同桌之间互相朗读自己画的句子,互相欣赏。
  2、指名读(学生可能读到下面的语句)。
  (1)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2)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到了无数的灯光的私语。
  (3)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
  (4)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车色的交响乐曲。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香港之夜的美丽。
  欣赏香港的风光图片,激发再次阅读的兴趣。
  3、看着这美丽的风光片,你能像作者一样来赞美一下香港之夜吗?下面就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来读一读第五、六自然段,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香港之夜的美。(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论——示范读——齐读)
  4、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小学教学设 计 网=www.X X J XSJ.CN=]
  请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把你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通过小组讨论来探究提出的问题。
  集体交流。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香港的照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更多有关香港的知识。
  假如你是一名小导游,你能编写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介绍一下香港之夜吗?试着向家长介绍一下。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整体导入。
  交流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香港的照片、图片、文字等资料。
  把你编写的导游词向“游客”们介绍一下。
  整体把握,理清顺序。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学习这种“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自主选择,积累词语。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港”字的右下方是横折横而不是横折勾;
  2、“渐”字中间的“车”的最后一笔是提;
  注意“颗”和“棵”在用法上的区别。
  在写“爽”字时注意第十笔要写成竖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0:56 | 只看该作者
《香港之夜》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写景的文章,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要体会语言的精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香港夜色的美丽,体会和感悟景色美和作者的语言美。导入部分的设计比较巧妙的吸引了学社的注意力,并引出课文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文部分的学习,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因为不是课文的重点段,所以在学习时只是简单的理解。课文的第四至第八段是课文的重点,在学习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这个部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并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可是由于这篇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没有预想的那么精彩,没有预想的那么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有一些紧张,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有一些沉闷,在朗读上还差存在一些不足,感情不够充沛等问题。在对学习的最后让学生说一说有关香港的历史时,由于课前准备的不够充分,学生没有回答出来。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前先分析学生,分析教材,掌握文本;教学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让学生学。让学生在学中感悟,让学生在学中体会。这样才是最生动的语文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3:1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科版第六册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习理解课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景色和作者的语言美。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在学习中了解掌握由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实写与想像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为、难点: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录像短片、钢琴曲。
教学过程:
前言:我们是老朋友了,今天有机会给你们再上课,我很高兴,在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还给你们带了一份见面礼,不过现在保密.你们想,在课堂上什么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呢?同意的请用行动告诉我,好吗?好,上课.
一.创设情景,语言导入
太阳落山,夜就来临了。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夜"这个字。
1. 齐读
2.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静,黑,夜暮降临,万家灯火,星,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方之珠-香港之夜。(师完成板书)
生;齐读
师:让我们轻轻再读它
过渡:香港的夜晚会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同跟随巴金爷爷去看
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文 (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从乘( )离开( )到( )时,看到的香港夜景.
师:谁来完成填空。(师板书)
香港的夜晚怎样?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吗?
生:香港的夜很美。
师:香港的夜真有那么美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巴金爷爷上船去亲眼见见。啊!站在舱外,靠着栏杆,望着渐渐退去的香港,你首先看到了什么?
三、品读感悟,以读悟情
1、指导学习课文第四自自然段。
(1) 生读
(2)你从哪里看出了美?
生汇报:
①"万颗星点"(板书)
②你怎样理解"万颗星点"?
③"万颗星点的聚合"是怎样的景像呢?为什么别的地方都是黑,单单香港就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了呢?下面让我们继续随船前行,找一找答案。
2、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第5自然段
(2)香港为什么会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呢?你能用第五自然段中的一个字来说明吗?
生:灯。
对,它美在哪里?
生:读文。
师: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上,下,中)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师示:
端午节出门踏青的人可真多呀!( )有人,( )有人,( )有人。
双城的绿化真棒呀!( )有树,( )有树,( )有树。
山上、街上、建筑物上有灯,它们密密麻麻地打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成为"万丈光芒"的星山。(师板书)
师:此时此刻站在船上,我们怎能不说"香港的夜很美!"哪我们为什么不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
过渡:此时船在退,岸在移。香港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只有站在船尾才能与它相望。这时香港的夜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3、品读第六自然段:
⑴生:自由读。
(2)你能用书上的两个词说说香港的夜什么样吗?用重点号标出来。(静寂、柔和)
(3)你从哪几句话看出来的?
示:夜是静寂的,柔和的。从对面我听不见一点声音。香港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
A. 轻声自由读。
B. 指名读。(点评)
C. 再指名读。
B.过渡:但是,当我们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巴金爷爷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下面我们来看:
(4)示"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见了那无数的灯光的私语。…… 在说话。"
A.自由读。
B.轻声读红色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灯能说话吗?不,灯能说话。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小短片
C.示短片。这是老师前天晚上在我们双城的十字街录的。看到画面上的灯你们猜猜它们在做什么?会说些什么?
生:
师:看,她们摇身一变,又都跑到霓红灯上去了。你是哪种颜色的灯?快告诉大家你在说些什么呀?
D.这就是灯光的私语。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听字,刚才你们说的是在画面中用耳朵听到吗?不,它是我们想到的,对,你们和当时的巴金爷爷有了同样的感受。真了不起!
D.同桌分段读
E.指名读。(点评)再读。
师:这样美的夜,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章第六自然段。
A. 指名读。(点评)
B. 配乐读。
C. 师生配乐读。会背的就轻轻放下书。
师:船似乎转了个弯。星的山愈来愈窄小了。香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船已经看不见了,可我们还呆呆地站船尾,当我们把脚踏进舱里的时候,还在疑惑地问自己:(生齐说)我先前看见的难道只是一个幻景?
这不是幻景,这是一个真实的,美伦美幻的(生齐说香港之夜)。
四.总结
面对这样美的香港,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老师代表巴金爷爷送你们每人一份小礼物。最后老师希望你们的记忆仓库能积累更多的美文,这样我才会看到你们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好,下课!谢谢同学们。
板书: 10香港之夜
很美
(小船图)
香港 → 万颗星点 → 万丈光芒 → 静、柔 →
广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4:08 | 只看该作者
《香港之夜》教学设计

甘泉华  张天凤

教学目标:

1、 学习理解课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景色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本课相关生字、新词及习题。

教学重点、难点: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题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一首歌叫《东方之珠》。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哪座城市吗?(板书:香港,注意“港”字的写法)

香港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由于从前的清政府无能,它被帝国主义国家所侵占。历经百年沧桑1997年7月1日香港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她是东方的一颗明珠,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这节课我们就随同语言大师巴金爷爷去领略一下迷人的香港之夜!(补充课题:之夜)

一、检查预习:提前写在黑板上:

1、把课文读熟。(在读文过程中检查)

2、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乘(  )离开(    )到(   )时,看到的香港的(   )的景色。

3、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从第几个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是描写香港的夜景?(4—7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香港的夜晚会是什么样的景色,到底多么迷人呢?(学生快速翻书63页)

 1、小组读课文。(小组长好安排好谁读哪段,互相纠正读音)

师:香港的夜晚怎样,作者的朋友是怎么说的 ?(双重否定变为肯定)一个字表现出来。(板书:美),

三、品读感悟,以读悟情

1、学习第四自自然段。

(1)师生配合分角色来读文(师读前两句,生读最后一句)   

在读的过程中 想一想  老师读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读的景物又有什么特点?

师:这里将天,海与对面的香港对比来写的,更让人觉得香港的夜晚( 太亮了。)

师:这时的香港是万颗星点的聚合。

①“聚合”什么意思?“万颗星点”为什么用了引号?、

师:为什么别的地方都是黑的,单单香港就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呢?下面让我们继续随船前行,仔细的寻找一下答案。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香港的夜晚是因为有什么才会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呢?( 生:灯 )

师:对,它美在哪里呢?(指名读文)

师:(第一句)这样的句式可以用来说较多的事物。齐读这个句子。

师:你能仿照这种句式再说一句话吗?(生说一说,师点拨)

小结:山上、街上、建筑物上有灯,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成为"万丈光芒"的星山。(师板书)

师:此时此刻站在船上,我们怎能不说"香港的夜很美!"那我们为什么不美美地读一读。  (齐读)。

过渡:此时我们的心已经走进了文中。巴金爷爷在亲眼目睹这万颗星点的聚合的景象时,不禁浮想联翩,他都想到些什么呢?

3、第六自然段:

⑴生:自由读。

(2)你能用书上的两个词说说此时香港的夜什么样吗?用重点号标出来。(静寂、柔和)

过渡:但是,当我们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巴金爷爷又想到些什么呢?

⑴小组合作  边读边画 (汇报交流)

⑵“忘我” 是什么意思。(忘记自己)那想着什么呢?

师:你看作者在写景时加进了自己的想像,就把景物写活了。

⑶  再去读一读这些想像的语句,边读边想像你就会感受到香港那繁荣的美。

四: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正确的画“﹀”

船舱 (cāng  chāng)   栏杆(gāng  gān) 私语(sī shī)

2、看拼音写词语。

xiāng gǎng    qì chē   zhǎ  yǎn

(      )    (      ) (       )

3、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混{

4、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改为肯定句)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有灯,(      )有灯,(      )有灯。每一盏就像(     ),在我的肉眼里它比(   )更亮。它们(   )地排列着,像是一座(   )的山,放射着(    )的(   )的山。

 

板书设计:    10、 香港之夜

                                    

            (小船图)

美 万颗星点 → 万丈光芒 → 静、柔



            广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4:17 | 只看该作者
《香港之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

    3、学习本课相关生字、新词及习题。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香港之夜》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心已经深深地沉醉了,和作者一样牵挂着那座“万丈光芒的星的山”船还在行着,他们又到了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这节课让我们细细的去体会。

二、体会作者感受

师:下面的三个自然段中每个自然段都有一句话写了作者的感受。快速轻声读文,画出写作者感受的话。(生读画)

生:在星的山愈来愈窄小时,我觉得我的眼里还留着一片金光,还响着动人的乐曲。

生:在香港完全被遮住时,我觉得星的山成了一个渺茫的梦景。

师:什么是渺茫呢?

生:模糊不清。

师:怎么会模糊不清呢?

生:因为香港离得远了,看不见了。

师:渺茫就是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意思。把这个词写在自选词语中。(生写)

师:最后一段中呢?

生:在进入船舱时,我怀疑自己看见的是一个幻景。[板书:幻景]质疑,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

师:一齐读读这个句子。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反问)?

师:什么是幻景?

生:就是幻想中的景物。

师:作者为什么怀疑自己看到的是一个幻景呢?

生:我们认为是香港的夜太美了,所以作者认为是一个幻景。

生:是因为作者说我想找回那座星的山,但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了。他很留恋这座星山,他不见了,所以觉得是一个幻景。

……

师:这就有一种失落的感觉了。

师:这最后的疑问带着留恋,带着失落,也更强烈地表达出了香港夜色的美。

三、再读,体会美丽。

师:老师请同学再有感情朗读课文的4到7自然段,让我们再次感受迷人的香港之夜。(小组读文,比一比看谁最有感情能够读出香港的夜色之美。)

四、教师总结:

这是巴金先生在1933年写的文章,事过境迁,时隔77年之后,如今的香港已经不再孤单,他又重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那里的夜依然那么美,灯依然那么亮。不!是更美,更亮了,那里如今演奏的是一首幸福的、充满生机的乐曲。最后就让我们在歌声中告别这如梦如幻、美妙迷人的香港之夜。(播放图片)

五、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正确的画“﹀”

愈来愈小(yù  yǜ) 渺茫(miào miǎo) 嘈杂( cáo cǎo )

2、看拼音写词语。

liáng shuǎng  zhē zhù   hū huàn  tuì  qù

(          )  (     ) (       ) (      )

3、形近字组词。

颗(     )搭(     )

棵(     )塔(     )

4、  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在括号里。

我把脚踏进舱里的时候,不禁疑惑的问自己:我先前看见的难道只是一个幻景?(         )

5、  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



板书设计:

                     10 香港之夜

以为幻景  留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4:39 | 只看该作者
《香港之夜》教学设计
(教科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
哈尔滨市呼兰区建国小学校    宋晓丹
【内容摘要】:遵循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语言美。
【关键词】:夜幕降临   万家灯火   万丈光芒   流连忘返
【设计理念】
情境教学是通过再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一步步启动、激发、辐射、迁移、升华儿童的情感,最终实现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共鸣。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挖掘课文的人文资源,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拉动与感知对象相关的网络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利用多媒体、教师的语言、学生的感悟来创设真实可感的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堂上以读为主,图文结合,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以读悟情,努力实现“读有所思,读有所获。”教学中通过自由读、范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的充分阅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子来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进而体会到香港之夜的美。
【教材分析】
《香港之夜》是人民作家巴金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文章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手法,写出了香港之夜的璀璨之美以及充满生机与活力之美。文章语言优美细腻,自然流畅,于从容淡定中蕴涵着起伏跃宕的情感波澜。使学生感悟香港之夜的美丽景色之余,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身。令读者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1.教材地位及作用
    《香港之夜》是本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退去、渺茫、幻景”等词。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文中“香港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和“我仿佛在用眼睛听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
1、学生基本都知道有香港这座城市,但对其了解却并不多,课前先让学生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为进一步探究奠定基础。另外为了让学生更感兴趣,了解更深刻,我准备了大量有关香港的图片提供给学生。
2、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但对刚上三年级不久的同学来说,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恰到好处地朗读体会,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是他们的薄弱环节。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图片创设情境,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感悟让图画再现,用音乐渲染来体会情感,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来再现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在感悟到香港夜色之美的同时,体会作者的语言美,用划出喜欢的句段、揣摩词句、想象画面、读出感情的方法来品读写景散文。
【教学策略】
(1)创设便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2)充分发挥形象直观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验语言文字的美。
(3)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
(4)重视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阅读需求,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讲一个故事引出香港,从中也让学生了解“香港”名字的由来。
师:说很早以前,这个岛上有一条小溪,水流甘甜,香郁,路过此处的商船贩贾和水手们到岛上找水喝,就发现了她,慢慢的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在这里歇脚,停留,并把这条小溪唤做香江,再后来,这里成了贸易往来的港湾,所以把这个岛唤做“香港”,而“香(湘)江”就是今日香港的别名。出示香港图片,介绍,这就是如今的小岛,香港已是东方的一颗明珠,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你们看:这里高楼林立,向世界展示着风彩;美丽的维多丽亚港湾在深深地追诉着它的百年沧桑;繁华的街市上车水马龙,阳光下的香港是迷人的。今天我们就随同语言大师巴金先生去领略那迷人的香港之夜吧
板书课题:注意“港”字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补充板书)。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香港的夜晚会是什么的景色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巴金爷爷带给我们的课文中去看一看。
1、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正音
3、出示短语。(万颗星点的聚合 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无数的灯光的私语 星的山成了一个渺茫的梦景 )指名读
4、想一想短语的意思,再读一读。你们读出了什么感受?
(香港之夜很美,那里是如梦如幻的灯光世界)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哪句话概括了这样的意思。
(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
6、加上你自己的理解,给这句话换种说法。
【品读结合,深入体验语言美】
1、香港的夜色为什么让我们如此迷恋?她到底美在哪儿呢?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这一问题。
2、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读书的效率,老师这里有一个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看看。
屏幕出示阅读提示
1)默读全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段。
2)朗读划出的句段,揣摩词句的意思。
3)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并读出感情。
第一个要求是什么?
第二个要求呢?
第三个要求可具有挑战性了,需要你反复读,用心体会。
板书:划出句段    揣摩词句    想象画面,读出感情你能完成几个要求?现在打开课本,开始读吧
【交流收获,读出个性美】
1)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谁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还有谁想读?谁还喜欢不同的句段?
2)刚刚有不少同学划出了这段话,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
A、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1)你认为这句话中的香港美在哪?(万颗星点的聚合)
2)一颗星点可能并不耀眼,这万颗星点的聚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致?(很美、很亮、)
3)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4)这段话中,还有其它景物的描写,你再来读一读,看看这些景物的特点与万颗星点的聚合感觉有什么不同?
5)谁给大家读读这段话
6)这位同学已经体会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作者采用暗与亮对比的写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这万颗星点的无比璀璨。
7)我们一起体会一下这种感觉(齐读)
3、香港为什么会成为万颗星点的聚合呢?让我们从文中找找答案吧。
B、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1)生读句子:
2)去掉最后一句行不行,为什么?
你们看,我们用联系下文的方法读懂了万颗星点的聚合,联系上下文这是一种揣摩词句的好办法。
3)在这里,作者把万颗星点的聚合比作什么?(星的山)
4)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座星的山?(抽一生读)
5)听出来了没有,这是一座怎样的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6)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来,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出示图片)
多么华美的香港之夜呀,你能把这份璀璨、这份美丽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吗?
生朗读。
师:既然香港的夜景最突出的特点是这些灯光,那突出这一特点的词语“密密麻麻、万丈光芒”就应该重读。
愿意听老师读吗?(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师:还谁愿意把你找到的夜晚美景和大家分享?
生:“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师:香港是座岛屿城市,临海、靠山,到了夜晚海天连成一片无边的黑暗,而夜色中的香港因有了这万颗星点而变得璀璨光彩,而这星点就是“山上、街上、建筑物上的灯”。
生:“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
师:作者写到这里是由看到的灯火产生的联想。你看船在移动,灯火也在移动,它们仿佛在追逐、在说话,在私语。这璀璨的香港之夜还会静寂吗?是的,它一如白天时充满了繁华、生机和活力!
而这里的“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我们读的时候就要轻柔一些,读出神秘的感觉来。(师边示范边讲解。)
生:“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
师:海洋般无尽、星光般闪烁的灯火,使香港的夜晚同白天一样充满了生命力,因而作者说它“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可见香港的繁华与活力。
生:“但是我的眼里还留着一片金光,还响着动人的乐曲。”
师:是呀,香港的夜色已随着船的远离而渐行渐远,但它的光影迷离和生机勃勃却久久让“我”沉醉,印在了“我”的眼里和心里。
我们今天虽不能象作者一样亲身去体会一番香港的夜景,但老师为同学们制作了一段香港夜景的小片子,请同学们一饱眼福。
(出示香港夜景的录象。)
师:真美呀,下面谁能用声音来再次为我们描绘一下迷人的香港之夜呢?(指名读5、6段。)
师:后来船驶进了群山的中间,香港完全给遮住了。那座“星的山”成了一个渺茫的梦景。而我却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大屏幕出示最后自然段,生齐读。)
师:为什么我会疑惑地问自己:我先前看见的难道只是一个幻景呢?
生:因为船离开了香港岛,作者又走进了嘈杂的船舱,于刚刚看到的宁静的夜景对比,作者感觉象是做梦一样。
师:因为远离了这座星的山,也因为远离了这璀璨的光影,我们的船回到了无边的黑暗中,那“什么也看不见,以及舱里人声的嘈杂,”与刚刚那座万丈光芒、璀璨华美的香港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这一亮一暗,一静一杂在我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让我感觉刚刚看到的似乎是梦中的美景,因而让我有了疑为幻景的疑惑。然而这种疑惑却从侧面更强烈地表达出香港夜景的美,以及留给“我”心中的遗憾和失落。
【总结全文,延伸课外】
师:这么美的香港之夜,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着迷的。那你愿意当个小导游,把今天学到的和感受到的写成导游词,课后说给家人、朋友以及那些还未去过香港的游客们听吗?
虽然我们未曾到过香港,但我们真诚的祝愿明天的香港更加繁华、美丽!
(评价:我不只看到了香港的璀璨,还感受到了山一样的气势)
4、师小结:其实香港能成为“万颗星点的聚合”,成为“万丈光芒”的星山,还因为香港面积很小,所以那里的高层建筑随处可见,十几层,几十层,上百层,很多都随着山势而建。这样的地势,这样的建筑,再加上这样多的星点一样的灯光,所以巴金爷爷眼中看到的香港就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成了这样一座星的山。
5、刚才,我们品读巴金先生的所见所想,感受到了香港之夜的璀璨之美。在他亲眼目睹了那美妙的景象之后,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C、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的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见了那无数的灯光的私语。船在移动,灯光也跟着移动起来。而且电车、汽车上的灯也在飞跑。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
1)谁来给大家读读这段话?
2)“私语”是什么意思?(偷偷地说话)
3)灯光能小声说话,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是的,在作者的想象里,这些灯光会说话、会飞跑、会追逐,就像活了一样。这样富有想象力的文字,也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你正身处香港
你来到商场,那里灯火通明,你看到了什么?
你站在马路上,那里灯火通明,你看到了什么?
你来到剧院里,那里也是灯火通明,你听到了什么?
作者丰富的想象、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引发了我们无穷的联想,让我们看到了繁华的香港。
6、过渡:我们的心已经深深地沉醉了,和作者一样牵挂着那座“万丈光芒的星的山”船还在行着,他们又到了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请同学们7、8自然段
7、过渡:船愈行愈远,走进群山,走进黑暗。我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生齐读最后一段回答问题
1)从哪那句话里能看出来?(最后一句)
2)这里为什么会觉得是一种幻景呢?
师:这最后的疑问带着留恋,带着失落,也更强烈地表达出了香港夜色的美。
8、巴金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
师:那么同学们,从《香港之夜》这篇文章中,你能体会出巴金先生怎样的感情呢?
四、总结:巴金爷爷用这样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借景抒情,向我们传递着他对于香港的赞叹和留恋,也把我们带入了美妙的意境中,这也许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师;刚刚我们采用划出喜欢的句段、揣摩词句、想象画面,读出感情的方法,欣赏了美妙的香港之夜!这是品读写景散文常用的方法。
师:孩子们,香港不仅是美丽的,由于她特殊的地理位置,曾被誉为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1842年香港像一个无辜的孩子离开了祖国妈妈,成为英国殖民地。这篇散文是巴金爷爷在1933年写的文章,那时的香港还是一个离家的孩子,事过境迁,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重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如今的香港已经不再孤单,那里的夜依然那么美,灯依然那么亮。不!是更美,更亮了,那里如今演奏的是一首幸福的、充满生机的乐曲。
师:老师请同学们再有感情朗读课文的4---7段,让我们再次感受迷人的香港之夜。(配乐)
【欣赏回放 深化感悟】
过渡:学完了这篇课文,我突然间有了一种想法,你们猜一猜看谁能当我的知音。谁也有这样的想法。
虽然我不能满足大家的愿望,但我却可以让同学们大饱眼福,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香港之夜。
生读文其余欣赏画面
【板书设计】
香港之夜

                              星点聚合  赞美
                              静寂柔和  忘我
                             以为幻景  留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30 14: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