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教育论文:感恩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07:3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有勇气做他自己──小学感恩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上学期的家长会上,一位家长在我面前哭了,她说:“我家那孩子,越大越不懂事了,凡事我们都尽可能地满足他,稍有点不如意,他马上很生气,似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有时的关心还会招来他的厌烦和反感……”其他的家长搞清缘由后也深有同感,感慨不已。

  是啊,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太安逸了,认为父母为他们付出的都是应该的,换言之,现在很多孩子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倒是稍不如意,就怨天怨地,怨父母怨别人。在他们的眼中,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必须的,他们坐享其成都是应当的。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某某孩子与父母吵架,转身就跳楼;一些孩子稍不如意就离家出走……一个不懂得体谅人,不知道关心别人,动辄就走极端的的孩子,今后怎么与人交往,怎么融入社会。

  这位家长的哭诉引起了我们深思,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哪怕学生成绩再好,能力再强,在做人方面,始终会有缺陷,这是我们做老师的最不愿意看到的。

  扣问:不懂感恩谁之过?

  美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而你也应该抽出时间,向对方表达谢意。”是啊,只有让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及人心存感恩,他才会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然而如上所述,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感恩”的心呢?

  一、社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我们原有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观念正在经受着跨文化融合的考验。就如我国传统教育中常用“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要学会关心幼小,主动谦让。可是这一故事却在现今社会中出现了另一个版本的解释,更多的人认为孔融的行为太过虚假,孩子更应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生活本应充满竞争。于是新版的“孔融让梨”以可爱的卡通形象迅速在网络上传播,而对于外界的刺激缺乏足够辨别能力的未成年孩子来说,足以让他很快形成一个道德判断标准,进而体现于自身的行动中。其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也是日益显着的社会不良因素。由于生活上的富足,使得一部分孩子在模仿成人挥金如土的生活时,渐渐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心理。另外,缺乏榜样的树立与宣传是又一社会原因。如果和现在的孩子聊聊天,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对于传统榜样人物的认识已经加入了更多新的理解。比如雷锋,他们认为是花费了很多自己的时间,做了许多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事情,如果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一定早被淘汰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竞争的压力在孩子们的心中早已形成,只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发展中的他们来说,如何摆清竞争和感恩之间的关系,似乎很难有一个值得他们学习、借鉴的典型。

  二、家庭教育中的“误区”

  现代家庭中“4+2+1”的结构已较为普遍,孩子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亲,外公外婆爱,爸爸妈妈宠,所有人只围着他(她)一人转,家庭的重心落在孩子身上。这种家庭结构相对于传统家庭中兄弟姐妹众多,父母及其长辈将精力分摊给多个孩子身上来说,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日渐暴露其存在的不足。首先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是一个没有“儿童世界”的家庭。因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了相爱、互助的经历,没有了模仿、尊重的经历,更没有了共同分享、共同努力的经历”(马卡连柯),而缺乏“比照者”也使得孩子难以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家长也往往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其次,生活条件的优越,以及由于家庭结构导致孩子受到的关爱强烈而集中,从而使得孩子只知道享受,独占欲无限发展,自私自利,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感恩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对儿童来说是一种精神环境,它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例如有这样一个独生女,聪明伶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平日里,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一一照办,不打折扣,但孩子却养成了任性、自私、懒惰等不良习惯,最后由于某一次父母未达到要求,竟企图放火将父母化为灰烬。对于这个孩子来说,感恩已不知是何种情感了!基于这样家庭结构中的家庭教育也就势必会存在这样几方面的问题:(一)不能将孩子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有这样一个事例,父母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孩子,因而生活中就像奴隶般侍候儿子。在这种环境中,儿子成为了家庭中的“特等公民”,渐渐对父母产生了一种“冷淡的无情”,父母的照顾从来得不到他的一句“谢谢”,甚至到父亲生病时都得不到他的半点关心。这种冷漠的背后,更说明了家长要在教育中对孩子一定要摆正位置,要从培养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方面入手。(二)对孩子的期望往往不切实际。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得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会常常会制定一个较高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孩子们则先要经历优胜劣汰的残酷考验,孩子最善良本真的东西也就丢失了许多。(三)缺乏全面、及时地关心孩子。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家长的不断关注,特别是情感成长过程,更需要家长的全面、及时地予以疏导,指望一个单方看病的教育观念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更是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

  三、教育评价机制的痼疾

  综观多年来我国的“应试教育”,在客观化、标准化测定学生知识水平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比较符合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不断地超越自我,传统的教育评价显然已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包括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性格等品质,而这些品质则是孩子一生发展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同时,我们都清醒地看到,现在学校为了一味追求升学率等眼前的名利,要求老师学生加班、加点、加量,另外各种竞赛比比皆是,从读到写,从唱到跳,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是在被动中加强了,可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也呈现在我们面前,更多的孩子认为成功来自于自身的努力,与他人的帮助关系不大。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着眼于孩子的动态发展,从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个体入手是当代教育的重点,而由此带来的评价机制也将更加全面,更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老师们能利用好这把双刃剑,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既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又体会到人性的光华,让他们在关爱中学会分享,懂得感恩,不至于让“应试教育”大行其道,使得学生的品德如何、修养怎样、生存能力大小、自立能力强弱等这些关系孩子生命的宝贵知识全都被打入冷宫。

  求索:原来感恩并不难。

  懂得感恩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去体味人世间最美好的真情,从而对生活、对身边的人和物心存感恩之情呢?

  一、唤起感恩的意识,激发孩子感恩的心。

  在平日的生活中,往往正是由于父母对自己孩子采取了关爱备至的“养育”态度,孩子不知道父母养育的艰辛,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才导致了自私个性的养成。感恩,就这样夭折在父母的溺爱中。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就要让他们体悟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的背后,原来隐藏着那么多的辛苦;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就是要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对别人的帮助常怀感激之心。

  同时,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告诉他这件衣服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又如走在干净的马路上,可将清洁工人无论严寒酷暑,天不亮就要推着清洁车扫地的事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对清洁工人心存感激;当孩子捧着白花花的米饭时,要告诉孩子农民伯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让孩子对农民心存感激;当邻居帮了自家一个小忙,一定要领着孩子上门道谢。在学校里,班级中还可以评选感恩之星,设立感恩台,把关心帮助他人的好人好事及时通告给大家,树立典型,号召大家共同学习。当某个孩子觉得学习有进步时,引导他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同学、伙伴的互相帮助……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要让孩子知道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贵之处,都有需要感恩的言行,才能激发起他们的感恩之心,从而使孩子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理解并感谢父母,学着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二、树立感恩的榜样,培育孩子感恩的心。

  儿童的思维的特点具有具体形象性,即具体的形象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明力,易于为他们所理解和模仿。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因此,家长必须首先做感恩的榜样。在生活中,家长对父母、长辈尽的孝道,比如帮父母洗衣服、剪指甲等一些生活小事,尽可能让孩子知道并看到。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工作、收入、心情、想法。

  在学校里,老师可利用晨会课、班会课和品德课给孩子们讲故事,如“羊羔尚有跪乳之恩,乌鸦也有反哺之义。”的故事,讲“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中国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故事。也可以让孩子收集有关岳飞、朱德等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收集有关毛泽东、周恩来感恩老师的故事。用典型的事例来教育感染孩子,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家长、老师及其他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让他们知道,要感恩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教给自己知识的老师以及帮助过、关心过、鼓励过自己的人。当然,作为老师,在平日的言行举止中,还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好表率。如孩子为你搬把椅子,倒杯茶水……对于学生的帮助,老师都要及时表示感谢,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知道感恩,明白感恩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在洋溢着浓浓的感恩氛围中茁壮成长,从而培育起一颗感恩的心。

  三、开展感恩的活动,引导孩子学会感恩。

  在家庭中,在学校里,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动员上,还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搭建实践的舞台,教给孩子感恩的方法,把学会感恩落实到生活中去。

  各种节日是感恩教育的良好载体。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在助残日到来时不妨带小孩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其惜福心与感恩心。在“三八”妇女节这一天开展“一声妈妈,浓浓亲情”活动。如布置爱心家庭作业:给妈妈送一句温馨的祝福,讲一个开心的故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妈妈,给妈妈揉揉肩、洗洗脚,帮家里做几件家务;又如开展体验教育活动:开展“一日护蛋”和“一日负重”的活动,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再如举行“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主题班队活动等等。

  另外还可以将感恩教育活动延伸拓展,如在自然方面,可开展“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中队活动,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在社会方面,可以“感谢祖国”为题,开展征文活动等等。

  诚然,孩子的感恩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之处还需要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融合。毕竟孩子现在的生活更多的是“两点一线”(即:家──学校)。如果在学校里,老师注意引导孩子学会感恩了,回到家,家长却总是溺爱有加,这也不要做,那也代劳了,孩子就会迷惑了,也就会出现在学校这种人,在家又成另一种人的情形。因此家长与老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在家庭中,家长要支持、配合学校、老师开展好一系列教育活动,检查孩子的实践情况,多关注,使教育效果得到巩固;来到学校,老师要去多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纠正一些不当的行为和思想。家校携手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的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

  从社会层面上,我们更呼吁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多一些实践教育的基地。我想:只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只要家长与老师齐心协力,让感恩教育成为孩子的必修课,我们身边将不会出现冷漠、自私的孩子,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个有情有义、懂得感恩的孩子。

  感慨:感恩就住我们家!

  (一)

  “亲爱的后妈:

  不!不应该叫你后妈,虽然你比我妈对我还好,但是我不能有两个妈妈,所以sorry,只能喊你‘阿姨’了!

  ……爸爸看出我是故意在整您,臭骂了我后,规定您以后不要听我的话,可是您没有一次办到……”

  (二)

  “宝宝是你让我成为了一名母亲,我要对你说声‘谢谢!’,如果没有你,我不会感到做妈妈的自豪,从你那呱呱坠地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妈妈的生命乐章中将多一份有你相伴的美丽。在你成长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里,虽然倾透了妈妈全部的爱,但你也给我以及我们这个家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有了你才使妈妈懂得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

  我先到卫生间倒水,可找了半天,我不知道那个是脚盆,在爸爸的提示下,我对好水,用手反复地试了水温后,开始给妈妈洗脚。脱下袜子后,我惊呆了,妈妈脚上的老茧怎么这么厚,回想起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天,妈妈送我上学的情景,我什么都明白了……

  (四)

  今天女儿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一项爱心作业:帮妈妈洗脚。我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女儿软软的小手摸在我的脚上,真是舒服啊!从心里感到今天的教育真是越来越人性化了。可随之而来的女儿的问话却让我汗颜。“妈妈,我帮你洗脚,你应该帮外婆洗脚呀,可是我怎么没看见呀?”我支支吾吾,无言以对。

  在反省之余,我知道明天我该回家看看父母了。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而我总是以工作忙为由,好久没看他们了……当我们每天板着面孔,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自己,我们只知道要求孩子这样那样,却从不想想自己做没做到。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是我们的老师啊!

  上述片断(一)(二)是在去年的母亲节,我酝酿的“爱心献妈妈”的主题教育活动后孩子与家长留下的感言。当时,我要求孩子们用家庭作业本给妈妈写信,并由妈妈回复,希望他们能从中发现真爱,感受真爱。结果第二天,课代表将作业本搬给我时,我发现一部分孩子的破损本面被换成崭新的了,后询问原来是妈妈换的。全班58名学生,批阅完,已是凌晨1点。我被无数次感动,感动在于孩子的感性,感动在于家长的用心。如果能在生活中多些沟通与交流,那该是多么温馨浪漫的事啊!

  片断(三)(四)是在今年的“三八”妇女节那天,我布置的爱心家庭作业“我给母亲洗洗脚”后一位学生的习作和一位母亲发到我邮箱的话。

  还记得一首歌曲曾写到: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我们要告诉孩子们,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关心和帮助,都不要忘记感恩。那样才能真正体会到“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想,倘若这社会人人都会唱着《感恩的心》,都会用手比划着“心”与“爱”,就是干戈也会变为玉帛,坚冰也会成为春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6 05: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