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初中学生地理社会调查研究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10: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南省怀化市第四中学 贺明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创立了崭新而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理教育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筑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Grade7-9 GEO 1.3 “GEO:地理课程标准,以下同”),这些理念对我们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面对现有的教学实践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新理论的矛盾,本人深有感触。如何将先进的地理教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如何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既能提高研究能力,又能基本完整地尝试性发现生活和学习中的地理问题,表达自己对地理环境的见解,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新课标在第二部分——“过程与方法”中提到,在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Grade 7-9 GEO 2.2.1)”。这就在理念的指导下,又给出了如何针对现行新课程标准教材,指导学生学习的大致方法。新课程标准教材既然打破了以往墨守成规的知识体系,那么相对应的,我们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方法都应当做一些调整,不少教师也都在努力地做着各种尝试,殊途同归,很多老师最终都落实到各种各样的活动课内容。



一方面,我也认为“实践出真知”。在抓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堂与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自觉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实践,建立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解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问题。另一方面,20世纪20年代,青年问题的教育专家杨贤江概括青年心理的矛盾与冲突:热心与冷淡、愉快高兴与沉郁悲观、自信与自卑、交往与孤独等特点,极易导致青年问题,将影响青年的学业、个性和品德的发展①。回想我们的童年何其快乐,广阔的野外和城镇既是我们游乐的场所,又是我们学习实践的空间。现在的独生子女被长辈们紧紧地爱护着,爱护的同时,让孩子们失去了理解社会的能力,从而产生了青年期狭隘的消极特质。而调查与研究却会让学生更能贴近、融合于社会,更能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增强立足于社会的自信心,从而走出青春期的迷惘,做好社会调查与研究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身心多方面的进步,所以我们教师,尤其是地理教师更加有义务利用好地理这门功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去了解社会、分析社会、理解社会。



那么处于青年时代初期的初中生,该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实践呢?地理教师应当给予什么样的帮助呢?



首先,应当给学生以研究方向和目标。当学生达到一定知识层次也可由学生自己确定研究方向。就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的关系而言,研究方法要服从研究目的②,初中生对社会地理知识发现的能力不够强,缺乏目的性是这一年龄阶段为人处事的主要特点,如果地理社会调查研究缺乏研究的目标,必然导致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国家教育部门一直倡导初中阶段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始终收效甚微,缺乏研究目标应当是最主要的原因。地理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调查研究之前,有必要创设一定的研究目的和方向。有了目标后,学生才有可能选择正确的调查研究方法。虽然说“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Grade7-9 GEO 1.4.1),但了解基本的成因,对初中阶段区域地理的学习及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善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1896-1980)经过研究发现,11—16岁的青少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够根据逻辑的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了成人的水平③。这也就说明了初中生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我们应该鼓励初中生多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不过在为学生选取社会调查研究目的的时候,必须首先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当降低社会调查研究的难度。



其次,还要考虑学生调查研究中所遇到的困难,如是否有充分的理论支持及是否具有社会事务处理能力等。初中生对某个区域的地理现象和社会活动的正确理解,必须要有较正确且充足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持,而他们所学的知识还不够充足。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时,一定会碰上诸多的问题,在需要投身社会进行调查时,也会产生有不好意思、很尴尬的感觉,有必要的话,教师应主动承担示范和指导的义务,学生慢慢地习惯后,也就有胆量融入社会了。



再次,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地为学生打通各部门的环节,使其能支持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使更多的人能为学生的教育工作奉献出热情。上个学期,我校初一年级进行了关于本校校园环境绿化的社会调查研究实践活动,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有关小区域环境保护的研究方向,环境保护又是地理、生物、化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的重点,活动中有一个环节就是采访环保局有关领导,如果能得到环保专家的支持,那么这次研究的成果应当更加具有可行性。但由于采访前没有预约,而是由学生到环保局冒冒失失地找人,最后导致不仅没找着要采访的人,而且由于日程安排较紧,最终学生放弃了去环保局找专家的念头,使成果大打折扣,这不能不说是指导老师在活动事务安排方面未做好配合。



当老师给出了研究目标,并寻求到了给学生更多社会帮助后,那么就要注意一下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的方法了。



不同的目的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虽然有一题多解的思想,但往往由于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课堂中的学习,我们安排的调查研究不能花很多的时间,所以选择的方法应当是高效率、实用的方法,好的方法,更加能鼓励学生的调查研究与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起必胜的信心。



举个例子:



在指导学生时,经常有教师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进行区域经济调查研究,我们鹤城区的石门中学就做过此类型的研究活动,不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还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找到了成功的喜悦,找到了“小大人”的感觉。该中学在调查研究活动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a.注重学生的实践,为了组织好调查研究活动,学校首先进行了热情澎湃的开题会,这让学生在活动中始终充满了热情。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开题会,就会让初中生产生害羞和恐惧心理,总之是有很多事情不好意思去做;



b.注重对权威的走访,以寻求雄厚的理论及数据支持,此次研究他们走访了很多对石门乡经济发展相当了解的领导干部,调查采访过程中,几乎拥有了记者般的成熟,这样的能力在农村的孩子中是不多见的。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实践的活动中,才能培养出拥有这样能力的学生;



c.注意资料的积累,没有具体的数据和资料的调查研究,结论即使是正确的,也难以让人信服。这些石门乡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积累数据、筛选数据、归纳数据、总结数据,为社会调查研究实践活动最终的概括总结工作提供了很多张示意图表,充分地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统计研究方法;



……



这样的调查研究,很多地方都进行过,但为什么石门中学能顺利地取得成果,无非得益于指导老师预先的准备工作和好的调查研究方法。



当然,调查研究方法绝不会只有这么些,当今最热门而简捷的方法无论如何要数INTERNET了。INTERNET在线数据库是有组织的数据集合,包括内容繁多,如科技论文数据库、会议文献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专利文献数据库等,随着网络的发展,图书馆的目录变得越来越精炼,内容也更广泛,可以辅助教师和学生对各种题目进行研究④。丰富的内容,权威的典籍在因特网上随处可见,而且适合初中生研究的初级内容一般是免费的。



有时候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调查研究时,并不是每一个数据都能从社会调查中获取,此时我们首先要想到的就应该是INTERNET,它可以使我们和学生足不出户,也能够放眼天下,可见在INTERNET中查阅地理文献和典籍资料绝对是一个重要而且很实用的方法。



除了这些调查研究实践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外,我们还需注意信息处理的环节和方法,信息正确的处理会指导我们进入真理的殿堂。



过程中,我们应首先指导学生将数据量化,因为被量化的数据才会有一定的标准,才有可比性,数据才会更加具有说服力。开始所说石门乡中学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中所使用的统计的研究方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了数据量化。还例如,课堂上,在对比怀化城市区1980年与2007年的人口密度时,当时我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我采用的变相的量化:“在1980年,走在怀化的马路上,基本上见不到行人,楼房多没超过4层,但现在的怀化,人口变得拥挤,楼房达6、7层的比比皆是,还出现了不少高达20多层的电梯楼,学校虽然增多了,但与此同时,班级的人数也由1980年左右的50人增加到现在的70人以上”。这些语言很浅显,虽然没有具体的人口密度单位(人/平方千米),但学生从其他方面便能形象地体会的怀化城区人口密度的逐步增大。数据的量化使抽象的数据变得形象了。



进行数据量化后,还要拟定地理模型。这样的地理模型当然也包括了包含各种研究内容的地图。在缩小的地理模型中,我们可直观地看到大范围内处于不同结构或不同区域的特征差异,为将来的对比分析提供了依据。而且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本来就应当要达到学生绘制地图和制作地理模型的能力的锻炼和巩固。



当数据得到归类和总结后,还需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包括区域特征差异的比较分析,不同时间数据变化的比较分析等。这也就是最终成果的升华和形成过程。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地区间的差异,使研究更加贴近于目标,当做到这一步,相信学生对研究的方向应当有了较透彻的了解,对所学的地理知识也会有了较深刻的记忆。



总之,地理的社会调查研究实践活动,不失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树立良好人格,巩固地理知识的好的方法,我们地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参加地理调查研究活动,还希望有关教育部门在评价机制方面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全面、健康地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03: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