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120#
发表于 2008-10-15 0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使用显微镜应注意的事项







1.取送方法要正确。因为反光镜是通过镜柄插放在镜臂下面的,目镜是插放在镜筒上端的,所以,它们很容易因滑落而损坏。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一只手提着显微镜,另外,也不能取下反光镜和目镜乱照乱摸。

2.镜头的保护。目镜和物镜平时放在显微镜箱中专用的盒内。上实验课期间,为了防止落土灰尘,要制作专用的塑料袋或布袋,课间将显微镜罩好。镜头脏了,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擦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擦。如果擦拭不净,最好蘸一点二甲苯继续擦。注意,决不能把镜头放到二甲苯中浸泡,这样会使镜头开胶,镜片脱落。

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和防止镜筒下滑。一般地说,粗、细准焦螺旋各转动一周,可以使镜筒分别移动10 mm和0.1 mm。但在镜筒下降时,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着物镜,使镜筒缓缓下降。否则,很容易出现物镜和玻片标本相互挤压、损坏的后果。

显微镜使用时间过长,镜筒容易出现下滑现象。如果情况不太严重,教师可以进行简易维修。老式显微镜镜臂的上端有两个控制镜筒松紧的螺丝,只要顺时针拧动螺丝,镜筒就拧紧了。对于国产的新式显微镜,镜筒的松紧是通过两个粗准焦螺旋来调节的。可以左手握紧左侧粗准焦螺旋,右手顺时针方向拧紧右侧粗准焦螺旋,这样镜筒就拧紧了。如果镜筒下滑的情况严重,要及时送到修理部门维修。

4.转换器的使用。转动转换器时,不要用手指扳着物镜。这样时间长了,容易使物镜镜头松动,改变焦距,影响观察的清晰度。正确的方法是手指握准转换器的边缘转动。

5.制作目镜上的指示针。在演示或考察学生观察效果时,最好用带有指示针的目镜。简易的做法是:轻轻拆开目镜,将一根短头发的一端用胶水粘在目镜内侧的边缘,另一端指向目镜圆心的附近。观察时,轻轻地转动目镜,指示针就能够指出视野内的不同部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发表于 2008-10-15 0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对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染色方法的改进



于定枝



在做“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时,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染色,很繁琐,大多染不上色或染色不匀,观察时很难找到物像,并把溶液和水弄得实验桌、载物台、载玻片上到处都是,甚至搞到物镜头上。

我利用含0.9%的食盐稀碘液或含0.9%的食盐龙胆紫液把第一步(滴生理盐水)和第五步(染色)合成一步完成,既节约了时间,又避免了上述弊端。

1.配制食盐稀碘液的方法

(1)用95%浓酒精70 g溶解0.2 g碘;

(2)用30 g蒸馏水溶解0.9 g食盐;

(3)注意事项:

溶解碘不要用水做溶剂,一因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二因水溶的碘液易变质。

食盐稀碘液的酒精浓度以60%左右较好,它既不易挥发,又能长期保存,所剩碘液还可用于检验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不浪费药品。

酒精不溶解食盐。

2.配制龙胆紫液的方法

(1)100 g蒸馏水分盛2个烧杯,分别溶解0.9 g和0.1 g龙胆紫。然后把两液混合。

(2)食盐和龙胆紫合于一烧杯中溶解不大好,这样龙胆紫难溶解。

3.两种染色剂比较,以龙胆紫液为好,它染色后细胞核比碘液染色更明显。

4.对实验改进的说明

滴生理盐水和染色要分两步进行,未见哪份资料作过理论说明。我倒认为,细胞置生理盐水中是为了保持等渗,分步进行中的染色剂不是等渗液,染色后细胞却处于非等渗条件下了。我把两部合做一步,能够使细胞较久处于等渗条件下,更符合课本上讲的道理。并且作者反复进行了对比观察,将二步改做一步的染色效果同样那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08-10-15 0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学生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常犯的错误



王建宏



显微镜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工具。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据调查,很多初中生甚至高中生不能正确使用显微镜。现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生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常犯的错误。

(1)显微镜安放位置不当,有碍操作

显微镜安放不是靠前就是靠后,或位置靠右,甚至把镜筒向着自己。显微镜应安放在离桌边缘5 cm、镜筒向前,并讲清显微镜位置稍靠左侧的道理(两眼同时睁开观察,眼不易疲劳,便于绘图。)

(2)对光顾此失彼

对光时往往忘记了反光镜的正确使用,不能根据光线的强弱来选择平面镜或凹面镜;用高倍镜进行对光,不把低倍镜位置放低;在转动转换器时,物镜没有到位,光圈也没有调节好,视野光线不均匀、明亮。

(3)不能迅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没有按简明、合理的程序操作。先使用视野宽的低倍镜,把要观察的材料放通光孔中央,放下镜筒使物镜下端与装片的距离约1 cm,沿逆时针方向徐徐调节粗准焦螺旋,同时左眼注视视野,直到看清物像。如果第一次标本未进入视野,那么要重新操作,在调节粗准焦螺旋的同时,移动装片,直到看见物像为止。在具体操作时,也可以装片表面杂质或气泡为参照物,当杂质出现时,表明物距基本调好,再移动装片,即可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

(4)高倍物镜的使用方法不正确

由于高倍物镜的工作距离小,有的学生害怕把镜头损坏,一旦用高倍物镜时就把镜筒升上来,结果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换成高倍镜后就再也找不到了。因此,在教学时要向学生反复强调用高倍物镜前先换上高倍的目镜,再直接换上高倍物镜,并且把光圈开大。

(5)忽视准焦螺旋的使用

有的学生在使用高倍物镜时,仍然调节粗准焦螺旋,其结果往往把物镜损坏、装片压烂。

(6)认为倍数越大,越清晰

如果目镜倍数过大,得到的放大虚像则很不清晰。因此,给学生讲明,在低倍镜下能看清楚的物像,不必用高倍镜观察。

(7)忽视显微镜的保养

显微镜是精密的放大仪器,要教育学生爱护显微镜。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或布去擦试镜头,使用倾斜关节时,倾斜角度不能太大。实验完毕,盖上镜头盖,移去载物台上的玻片,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分开至两旁,降下镜筒,装入镜箱内。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及时纠正学生在显微镜的使用中所犯的错误,通过严格训练,学生一定会逐步正确、熟练地操作显微镜,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08-10-15 0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显微镜“对光”方法的一点改进



雷有文





使用显微镜首先要“对光”,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初一新生来说,动手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都很差。绝大部分的学生很难用左眼朝目镜里看的同时睁着右眼,更谈不上一边用左眼朝目镜里注视,一边用手把反光镜转向光源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这大大地影响了实验的进度。为此我对教材中“对光”操作作了分解:首先,调整好转换器、物镜、遮光器。其次,侧目,转动反光镜使镜面向着光源直至通过反光镜面清晰地看到物镜的镜头。第三,用左眼朝目镜里看,就一定能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由于对“对光”操作过程的分解,使操作的难度下降,符合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因而学生能够迅速地掌握“对光”的方法,从而加快了实验的进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08-10-15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如何训练学生睁开双眼使用显微镜



乔文秀



学生在初学使用显微镜时,极易紧闭一只眼,用另一只眼观看视野下的物体。这样不能同时记录视野下的物体参数,不能准确画下物体图像,时间一长,眼睛易疲劳。

我用水蚤作为训练学生睁开双眼使用显微镜的材料,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一、练习调节焦距找物象

在凹玻片中滴加一滴水。取水蚤一只,盖上盖玻片,吸去水分少许,使水蚤不再游动但仍在水中。在低倍镜下找到水蚤,并在水蚤黑色眼的下方、躯干部背侧找到正在搏动的椭园形的心脏。

二、练习睁着双眼观察水蚤,并记录其心率

在找到水蚤心脏后,用左眼观察心搏。把带有秒针的手表放在显微镜右侧,右眼看秒针走动。要求既能看到心搏又能看到秒针在转动。练习数15秒钟水蚤的心搏数,连续记下5个数据,算出水蚤的平均心率。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我让同桌学生取不同水样中的同种水蚤。如一为培养液中的水蚤,另一为2.5%烟丝浸出液中的水蚤。由于后者的心率要明显地快于前者,所以教师很容易发现一些学生的实验数据是否真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08-10-15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实验的改进



大连市第三十中学 闫 桦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安排了探究实验《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该实验所采用的方法简单而可行,适合学生操作,还很有创意。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实验方法与实验结果不相对应,结果不明显的问题,许多同学得出结论是分生区生长最快,使得结果没有说服力。分析其原因,应该是根的划分方法不够合理,经过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我认为该实验可以改变一下方式,以下是实验改进建议。

原实验方法是:选一条幼根放在坐标纸上,用钢笔轻轻地自幼根尖端向上等距离画4条线,分别标记A、B、C、D。这样做的缺点是自根尖端向上等距离划分,没有区分根的各部位,无法说明根的各部位的生长情况有何差异,也就无法判断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使结论缺乏说服力。

实验改进:根尖的划分方法应改变,改为在根尖顶端根冠处画一点定为A,根冠A至根毛区起始端为C,后端为D,A与C之间选一点为B,还可以在根毛区以上取一点E,这样,就将一个根尖基本上划分为如下各段:

AB──分生区

BC──伸长区

CD──根毛区

DE──根毛区以上。

然后测量各区段的起始长度加以记录,以后连测三天,测相邻两线之间的距离,并分别记录。

经过了以上方法的处理,BC区变化最明显,能更清楚地证明伸长区的生长速度最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08-10-15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方法改进



大连市第三十中学 闫 桦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有一个模拟制作《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活动,方法是让学生用清水、琼脂、海棠(或山楂、青梅等)制成的果脯、小塑料食品袋、线等物品,按照教材所介绍的方法制作一个动物细胞模型。

原实验方法特点:原实验方法简单,也能很好地加深同学对动物细胞结构的认识,但是实验材料中的琼脂不易取得,需要量相对较多,对小塑料袋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再让学生吃的话,对卫生的要求也较高。

改变后的实验方案: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一下思路,想到能否用更简单而可行的方法去实践。我很快想到可以将塑料袋加琼脂改为用学生吃的果冻代替,只需将两只相同的果冻开口后中间放一枚花生仁后对接,即可作成一个动物细胞模型,果冻壳相当于细胞膜,花生相当于细胞核,果冻相当于细胞质。当然,如果觉得不象,可以将果冻壳的边缘剪去,这下就更象了。

改进后的实际效果:听说让带果冻到班级作实验,许多同学非常兴奋,材料基本上都能准备就绪,课堂上让同学们按要求做完实验后,让同学们品尝“动物细胞”──美味果冻,味道果然不一般,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0: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