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鹅的故事》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51:53 | 只看该作者
《天鹅的故事》听课随感我觉得韩老师的这堂课有这样一些特点,值得我学习。

1、整堂课的设计大气、简约、流畅。

第一板块是生字词的教学;第二板块初读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第三板块理清文章脉络并引导孩子再读课文重要部分,边读边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发孩子深入学习课文,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准备。

2、以学生的学来定教,注重学法指导。

比如教学生字词时,教师通过“你的同桌有读错的吗”这样的问题来启发学生读准字音。又通过“这些词语中有不懂的吗?”这样的问题引导孩子大胆质疑,然后通过生生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联系文本理解词语。此刻,教师已经完完全全和孩子融为一体,她仿佛就是这个班里的一个学生。这种境界,恐怕就是“平等中的首席”吧。

比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先启发学生思考:关于天鹅的怎样的故事?黑板上的词语共选择。这样的问题旨在引导围绕文章的主人公——天鹅进行概括。由于课文比较长,课文也比较复杂,老师巧妙地利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孩子利用这些词语来概括,这样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

“这个故事不是我看到的,而是我听到的。把斯杰潘老人说进去,这个故事就完整了。”这样学生就学会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训练是有梯度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是循序渐进的,所以也训练就特别扎实到位。

3、重视朗读训练。

首先体现在重视生字词的字音;然后有感知课文内容的朗读;最后又通过“一个好故事一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什么地方打动了你,就多读几遍。”引导孩子反复阅读文本的重点,并提出问题,为感悟人物的品质,感悟语言文字的味道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这堂课,既有对课文整体的关照,又重视了双基的训练,又培养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目标明确,训练扎实有效。

  
(陈燕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52:47 | 只看该作者
  《天鹅的故事》评课
最近听了杨老师上的一堂课——《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壮观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全篇文字优美,情节感人,令人深思,给人启迪。

这堂课的一大亮点是杨老师的朗读指导很有特色,凸现了文章的重点,抓住了故事的核心画面——老天鹅身先士卒带头破冰、百十来只天鹅集体破冰,为了凸现文本的主旨,杨老师抓住了描写老天鹅的关键词“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她让学生用手敲打   桌面来感受到这样做的结果是痛,舍去了繁琐的讲解,使每个学生生动、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这三个词的含义,再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等,在一遍遍的朗读中体会了老天鹅的勇敢、奋不顾身与奉献精神。同时,她还围绕天鹅的三次不同情况下的啼叫,通过情景创设,体会天鹅的心情。第一次啼叫,杨老师播放了北风呼啸的声音与冰封湖面天鹅没有食物来源的画面相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天鹅们当时面临的困境,读出天鹅们的伤心、焦急与无助;第二次啼叫,杨老师是依据前面老天鹅感人的破冰过程作为前期情感基垫,通过“怔住”与“齐心协力”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找小伙伴一起读、齐读的方式读出这激动人心的破冰场面;第三次啼叫,是天鹅们胜利的啼叫,老师安排了一个说话训练,让天鹅们勇敢奉献、团结拼搏地伟大形象逐渐在学生们的心中丰满起。本课的另一个亮点是最后的提问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有两个学生当堂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第一个学生提问:老天鹅这么重重地扑打冰面不是要被摔死了吗?它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正是反映老天鹅的奉献精神的一个问题,更好地升华了主题,杨老师以文章的中心为突破口,点拨学生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个学生提问:天鹅们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找吃的?杨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进行了回答:天鹅湖是个群山环抱的地方,等天鹅飞出去,早就饿死了。

如果老师能在品读词、句、段的同时,将课文中透出的悲壮也表现出来,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心灵的震撼就更完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53:22 | 只看该作者
评课:《天鹅的故事》

下面,我把我听了王晓力老师的课以后的感受和自己的一些认识说道说道。算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

的角度,抛砖引玉。

今天的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教学的有效性,围绕着这个主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双手抓得实,关注语文教学的基础性

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性似乎已经被人们淡忘,大多数老师热衷于新颖的

变化,新奇的设计,甚至于有的老师践行了诗化语文,这些无疑给小学语文教学增添新的气象。但是

,我们不应该忘记基础性是小学语文底子,这恰似高楼大厦的地基,基础性的缺失和忽略,我们很难

保证学生语文素养的高质量建设。

在王老师的这一节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王老师的基础性意思和教学行为。

如:写字的潜移默化。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一个资料这样介绍:最近,在全国第10届“推普周”新

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称,“大学生的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结果不容乐观,应用能力距离实际

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字写得像‘蟹爬’一样,歪歪扭扭,乃至缺腿少胳膊似的,惨不忍睹”。这情

况虽然说的是大学生的字写不好,但是根在小学。“写字要靠童子功”,写字能力一定要在小学打下

牢固的基础。说明小学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还没有取得应有的实效。

词语的朗读,

字音的纠偏,

句段的朗读及其指导,

说话,倾听意识的培养等等。

像这样,天长日久,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有了成长的底子,就会有了生发的原点。

二、心中有杆秤,贯彻较为严格的规范性

我们都知道语文及其教学中有一个原则——模糊性,但是与之相反的还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规范性。

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王老师的清晰的规范意识。

规范性,首先表现在文本语言的范型上,老老实实的读课文,是规范学生语言。在教学中,学生的朗

读是多批次的,是多层次的,是多种形式的。

规范性,表现为使用较为贴切使用言辞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教学中





规范性,表现在教师教学言语的选择上,达到了指向准确,要求明确,干净利索上。





规范性,表现在教学媒体的选择的得当上。教学媒体选择的得当,使得教学有了流畅度,有了质量的

保证,学生的情致发展有了保证。例如:课文录音的使用,师生的范读: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找到

了前进的榜样,找寻到了达成的标底。





三、胸有新意,律动着出时代的强音——创新性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是最为基础的东西,是打底子工程的话,那么,创新就应该是语文教学最应该关注

的东西了,没有创新,课堂就会是一潭死水,没有激情,没有火花,没有思维的碰撞,也就没有了灵

性,没有了生命的律动,学生学到的也就只能是呆板的知识,学生性情和思维的品质就得不到应有的

发展,学生就只能成为书袋子。这事关未来,因此尤为重要。

创新性,首先表现为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王老师对这篇课文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凸现了文章的重点,

抓住了故事的核心画面——老天鹅身先士卒带头破冰、百十来只天鹅集体破冰,为了凸现文本的主旨

,王老师还抓住了老人的情感变化,这样,由于去掉了枝枝蔓蔓,一道精神大餐便呈现在学生眼前了

。做到了便教利学,简洁明了而又做到了集中。这是智慧的选择。

创新性,抓住了重点的词句,巧加引导和点拨。如:抓住“石头似的”引导学生体会老天鹅的精神(

忘我,勇敢,身先士卒,勇于献身)。再如:抓住天鹅的两次叫声,体会天鹅群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和

历经奋斗最终胜利的喜悦之情。

创新性,在于老师能巧妙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的刻画的主角儿对话,让学生能真正的走进文

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感悟人物敞亮的精神境界。如:王老师引导学生与老天鹅进行了心灵的对话,

就是一个可圈的亮点。

四、角色定位准,体现小学语文教学新时代下的探索性

探索、探究,是课程标准极力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因为,这是创造、创新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

要,是时代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

在这一节课中,王老师就很好的落实了这一精神,使得这一节课不失先进性,不失时代性。

在新课伊始,王老师把教学一下子指引到了教学的主旋律——阅读感受(阅读教学更要使学生的情感

受到感动。如果阅读课堂上体现出景、情、语的交融,使优美的景物,高尚、善良的人物,丰富的情

感和规范、生动的语言统一起来,在灵活而又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在语言上受益,还会激起

一瞬间情感的波动、心灵的震撼。)之上,向学生抛出了第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

借助于初步阅读的经验,自然选择了一个词语那就是——感人。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就是围绕着这个

词语展开,让学生自己来读书,来印证,通过读书和思考,使得这种感受更加清晰起来,明确起来,

强烈起来。然后的过程就是碰撞的过程。





有了以上四点的支撑,我们因此可以说王老师的教学是有效的。因为,基础性,保证了教学的底座;

规范性,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创新性,保证了教学的灵魂;探索性,保证了教学的生命。





啰里啰唆说了很多,但唯恐挂一漏万,这其中定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53:36 | 只看该作者
《天鹅的故事》评课

                                                           杨丽丽

《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全篇文字优美,情节感人,令人深思,给人启迪。款款读来,使人在对这群可爱的鸟儿顿生喜爱之情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一种可歌可泣的悲壮。张小琴老师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品词、品句、品文,真正融入课文内容,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整堂课我们不仅被勇敢顽强、团结一致的天鹅们感动着,更被张老师的出色教学感动着。

一、通过动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领会课文内容。老师用动画形象演示老天鹅扑打在冰面上那震撼人心的情景,体会“重重地扑打”、“像石头似的”,从而感受到老天鹅勇敢奉献的崇高精神。

二、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到位。张老师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会天鹅们的伟大壮举。例如:“谁来做老天鹅的代言人”,“你为什么不请别的年轻的天鹅来破冰?”“老天鹅是跟什么在斗争?”“用心读就能读出课文中没有描写出来的画面?”……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层层深入,让天鹅们勇敢奉献、团结拼搏地伟大形象逐渐在学生们的心中丰满起来。

三、抓住天鹅的三次叫声,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张老师通过天鹅不同含义的叫,把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这种灵魂间的交流和震撼一次次的扣击在了人们的心灵。那一声声“克噜——克哩”不仅给学生以启迪,更回荡在听课人的脑海。那种对于构建在学生理解体会感悟基础上的朗读指导,对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导读,同样也给人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四、毫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张老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有价值的回答,不仅回以灿烂的笑容,更发自内心的赞美。“多么丰富的词汇呀!”“多美呀!”“你说的总是那么有诗意!”“你听到了文字背后的声音。真不错。”“说得多好啊!”“读得真棒!”……那一声声发自内心充满感情的赞美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孩子们学得更自信,更愉悦了。

     总之,回顾张老师的课,那简直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地震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53:53 | 只看该作者
评《天鹅的故事》

4月16日参加了三性教育课堂的现场观摩活动,有幸学习观摩了老师执教的《天鹅的故事》一课的教学,先做如下点评:

一、    教学思路明晰

李老师在教学本文教学思路清晰,本人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板块:1、抓文本主线2、提文本主体3、炼关键词句4、立天鹅形象5、树天鹅群像6、出主角精神7、练读写结合8、拓课外阅读。

1、在这几个教学板块的教学设计中,李老师先通过1、2教学环节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内容,并通过这两个环节,使得本课的教学重点得以确认。

2、在3、4这两个环节中,教师通过文本中的将老天鹅比喻成“石头”的教学,在比较两者的相同之处,体现出老天鹅下落的速度与力量,在通过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提炼出老天鹅的本质精神。可谓一个比喻句,两种不同思考,一个深刻的认识。教者通过对相似的解析,再现出老天鹅当时破冰的场景,通过不同点的比较,透视出老天鹅的心灵话语。

3、在5、6这两个教学环节中,教者通过展示群鹅前来帮忙的场景解读,对“痛苦”和“欢快”的对比解读,树立出群鹅团结勇敢的形象。教者善于通过对重点词语理解的评析,引领学生通过对天鹅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的辨析,展示出天鹅的群像的团结的力量。再以老人为何放下猎枪这个统领全文的问题,再次深化学生对天鹅在破冰时展现出来的精神内涵。

4、在7环节中,教者以学生朗诵“古今贤文”团结篇和例举生活中团结协作实例的教学,将语文的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教者“大语文观”的教学思路。

二、    教师领读精彩

李老师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领读设计紧凑而又精彩,自然而又层次分明。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领读语言的不断推进,深化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升华学生对老天鹅的形象展示。

其中:

师:哪怕厚厚地冰层只裂开一条细缝,我也要(投影出示: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 哪怕将洁白的冰面染红,我也要(投影出示: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次飞翔,我也要(投影出示: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三、    几点建议:

1、本课教学对老天鹅的精神内涵提炼不够,除了老天鹅的勇敢和天鹅群的团结,还应该对老天鹅体现出来的责任感和智慧加以解读。更应该将老天鹅的有勇有谋的形象彰显出来,如老天鹅只有勇敢,是否缺少些什么?在学生解读出老天鹅的勇敢的同时,更应让学生透过老天鹅的勇敢,看出老天鹅身上具有的破冰的决心,具有为这个天鹅群生存而具有的责任感,还应该看出老天鹅具有对面对困境的智慧。通过本课的教学不只是教学生“勇”,更应是“智与勇”。在教学设计上,更应对老天鹅破冰之前的心理做一个解析,所以本课教学缺少一个“老天鹅有过破冰不成功的担心吗?”这样类似的问题。提取出老天鹅在破冰时,内心的纠结,再以“石头”的比喻句,提纯出勇敢和牺牲精神。通过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对老天鹅“智勇”的解读。在老天鹅破冰的过程中,“智勇”密不可分。

2、教师在教学第7、8环节的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过多,适当的拓展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但拓展过多则是缺点。读“古今贤文”,举生活实例,本人认为只能两者取其一。读“古今贤文”,安排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过渡语显得有些生硬,是否可以这样过渡:以一个类似 “天鹅们,对此出现群鹅破冰的场景会说些什么?”的问题,以学生的思考,天鹅的话语说出“团结”。我想这更为流畅自然,水到渠成。

3、读写结合的教学,教师安排的“写一个人或者群像”的课堂小练笔,缺少层次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这样的写作,即使有本课的教学作为铺垫,但缺少实际操作的具体思路,教师在此应给予一定的坡度。是否可以通过一个较为有自由度的填空形式加以引领。

四、     总述

教学思路清晰,人物解读欠缺,课外拓展略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23: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