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听课感想评课稿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0:16:43 | 只看该作者
  《卖木雕的少年》评课稿

                         仙岩二小   李若



中年级处于转折时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过渡作用,中年级阅读教学能否有实效,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杨志微老师的这节《卖木雕的少年》,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十分全面的,有很多地方的教学设计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禁感动于杨老师的独具匠心!

一、积累语言,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应该说,杨老师这节课的字词教学是非常有特色的,训练也很扎实特别是对于四字词语的教学。在教学中杨老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有许多的四字词语,杨老师在教学时,利用图片,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四字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再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前后词语,反复朗读感受,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寻找文本相关材料,进行有效拓展

文本的拓展不能漫无目的,应有效地为课内文本服务。初读课文后,师生交流: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杨老师实施地出示世界地图和有关非洲的课件,使课外资源成为课内训练的有效素材,所以在拓展时可呈现补充性材料,在与课内文本的补充、对比中使学生升华认识,提升情感。

欣赏木雕样式时,杨老师是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各式各样、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爱不释手” 后,结合图片让学生运用句式来介绍其他木雕:椅子、酒壶、果盘、花瓶——这个环节的设计多么巧妙啊!文本理解后发现的语言训练点,拓展训练的内容又与文本紧密结合!

三、联系学生实际和自身体验,进行有效拓展

如对“爱不释手”的理解之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你有过对什么东西爱不释手的时候吗?有语言的训练点,又串起了情感的线!

四、利用选择性作业,进行有效拓展

       最后的摘星作业设计有层次性,让不同差异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摘星:

☆ 1、我能摘录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比如“游人如织”。

☆ ☆2、我能用上课文中的四字成语写一两句话。

☆ ☆☆3、我能用上今天的四字成语写写“我”的遗憾。

总之,杨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尽可能发掘来自学生、教师、社会的各种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并以教科书为依托进行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0:17:26 | 只看该作者
评《卖木雕的少年》(光明副校长评课) 我校谭美老师在此次“长文短教”比赛中上的是三年级的课文《卖木雕的少年》。
        在设计这课时,谭老师抓住文中“遗憾”这个词展开教学。
       1.通过学习理清文章的脉络是围绕一个“木雕”展开的。
       2.“我”的“遗憾”是不能带走木雕;少年的“遗憾”是“中国朋友”不能带走木雕。
       3.通过少年“送木雕”弥补了“我”的“遗憾”,带去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也弥补了少年的“遗憾”。
       在教学中谭老师进行了如下设计。
       1.在初读后,通过一个文中四字词语的练习,直奔5——9自然段通过对文中两位主人公言行的品读,体会了两人“遗憾”的心情;
       2.接着学习课文的10——15自然段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没有“遗憾”后的快乐。
       3.学生对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句话的含义较难理解,谭老师通过背景资料的拓展,让学生在资料中找出:你从资料的哪些内容中知道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体会了之间的含义。
       4.最后对少年写几句夸奖的话,再一次升华主题。
       此次听课后,我一直在思考一点,“长文短教”该如何教?
       一、题眼,文眼、中心句是重中之重。
       二、一课一练很关键,既然要“短教”,那么抓住一个训练点深入进行训练尤为重要,如果面面俱到,那就“短”不了。
       三、学生的知识铺垫很重要,教师在前期备课时应吃透教材,了解学情,通过相应的背景资料、拓展材料,让学生直奔文章的学习,减轻学生学习的障碍,才能“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0:18:24 | 只看该作者
《卖木雕的少年》评课简简单单学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向晚微风: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刘老师遵循了这一原则,在带领学生探讨、研究本课情感时,能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有针对性地赏析,而且扎实有效。刘老师在这节课里,紧紧抓住能表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情谊的句子,通过反复研读、品味,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国际友谊”的精神内涵,自然融入到学生的脑中,镌刻在学生的心中。

燕子:

    这节课注重了以“读”为本。对于这样一篇能使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文本,教学中就必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在诵读中加深内心体验,塑造人物形象,从而达至“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目前,有些语文课堂教学追求师生互动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而淡化了语言的有效训练。而刘老师在这节课上却是以“读”贯穿教学始终,并紧扣重点词语引导品味,把理解融入到朗读中。例如,在引导学生赏析第六自然段时,刘老师紧扣“捧者”“仔细观赏”“爱不释手”等几个重点词语品味,让学生体会“我”对木雕的喜爱之情。在读中体会了用词的准确、生动,注重了词句的积累和感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果粒橙程:

    教师能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古希腊生物学家、教育家普罗塔弋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刘老师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方式,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很多方法,搜集了很多课外资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思考“点睛之笔”,疏通了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在研读课文10~15自然段,理解非洲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情感时,引入了中国援赞的背景介绍,并引导学生体会“拳头大小”的木雕为什么会“沉甸甸”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整堂课,教师“导”得自如,“导”得有力,而学生则始终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读书、思考、表达,使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天堂。

悠然:

    注重了课文的整体把握。这是一篇优秀的文章,有很强的情感色彩,整体的感知尤为重要。刘老师没有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单纯地去挖掘每句话的含义,而是在创设的情境中整体读课文,交流体会、认识,并注重整体回归朗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 07: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