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楼主 |
发表于 2012-3-8 09:22:08
|
只看该作者
《三个儿子》评课稿
认真阅读了人教版下册《三个儿子》的课堂实录以后,发现这节课堂上有诸多亮点,现作如下评述。
一、 课前交流,别出心裁
课前交流中,老师以“聪”字为引子,既引导学生掌握了“聪”字的写法,理解了“聪”字的字义,又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这表现在老师不遗余力地表扬该班的学生,该班的学生也就喜欢这个老师了,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了。可以想象,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师生一定会配合得很好。
二、 朗读指导,不着痕迹
1、 指导学生读出重音。如指导学生读课题时,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加以引导:“告诉我,是几个儿子啊?”学生很自然地读出了“三个儿子”。一问一答中,学生学会了朗读课文题目。
2、 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如学生在朗读“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一句时,一开始语气较为平淡。老师运用情境迁移法,学生变成了拥有一个好儿子的妈妈,都想夸夸儿子。最后学生都能自豪地、高兴地夸着儿子。朗读的语气何须再作指导,它变成了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
三、 生字范写,恰到好处
一次是在课前交流时,老师范写了“聪”字,要求学生用右手食指在左手心里写一写这个字。课未开始,学生认识了“聪”字,理解了“聪”字,会写“聪”字了,也从老师那儿得到了一个信息“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第二次范写生字,是在学习“晃荡”一词之后。老师范写了“晃荡”,要求学生拿起笔,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也写一遍“晃荡”。在学生写字的过程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巡视指导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字写好后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这样的要求把新课标中“端正、工整地书写汉字”落到了实处。相信这个班学生的字一定会越来越漂亮的。
第三次范写生字是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在学生体会到了妈妈拎水的辛苦、劳累之后,老师边在田字格里板书边解说:左边一个提手旁,这是妈妈的一双手,这双手为我们付出过多少辛勤的劳动,右边一个令,这下面的一点啊,多像——学生接着说:多像妈妈流下的汗滴呀。学生又一次端正、工整、漂亮地书写了汉字,而且再也不会丢掉“拎”字右边部分“令”下面的一点了。
四、 生字教学,方法多样
1、 运用多媒体
如以课件出示水桶图,让学生对水桶有了感性的认识;“拎” 自桶内缓缓上升,“沉甸甸” 从水桶里溢出随后慢慢落下来,帮助学生理解了字义、词义。
2、 联系生活实际
如学习“拎”“提”,师生一起做动作,学生在做一做的过程中理解了字义;学习“晃荡”一词,让学生想象平时端水走路的情景,充分理解了词义。
3、 归类识字
在学习“拎”时,老师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另一个表示这个动作的词,学生很快发现了“提”字。发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一件事啊!紧接着在学习“胳膊”一词时,当学生知道肉月旁与身体有关后,就积极而迅速地把自己积累的与身体有关的汉子都调动出来了。这样的归类,学生既掌握了新字,有复习了许多旧字。
五、 说话训练,分层落实
1、 通过看图说话训练,学生初识了三个儿子。老师出示课文插图,加以引导:“瞧!这就是课文中的三个儿子,看看他们各自在干什么?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紧接着以句式:“一个------一个-------另一个-------”,让学生再来介绍,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2、 通过对话“三个儿子”,学生受到了深刻地思想教育。在学生明白了“只有心疼妈妈,懂得孝敬妈妈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以后,老师引导说:“看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现在,你最想对哪个孩子说一句话?”学生是非分明,用自己的话,表扬了那个帮妈妈提水的儿子,并对其他两个儿子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一节课来说,虽然有诸多完美的地方,但是遗憾也是在所难免的。
也许是由于这节课容量太大的缘故,老师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生字的语境,没有采取多组词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字的含义。
其次,在“总结课文,引发思考”环节,学生已经明辨是非了,再播放歌曲视频《小乌鸦爱妈妈》,是否是画蛇添足之举呢?
课的结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课内的学习延伸到广阔的课外生活中,可以让学生说说怎样做才算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注:一个班级有男孩,也有女孩,不能以“好儿子” 代表所有的孩子。 ),并要求学生回家做一、两件孝敬父母的事,注意观察一下自己的父母会说些什么。
“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只有把学生对文本的学习,运用到生活中去,构建起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才会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