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1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的经验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06: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背景和案例]

“你在哪里见到过0”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认识了0以后,安排的一道练习题。教材上出现的实物图有:带有0刻度的温度计、计算器、电话机、卡通房号等等。课前准备时,考虑到学生刚刚上学,年龄又小,生活经验中对0的认识肯定缺少印象,因此就一一找实物,找不到实物的就精心的画出来,准备上课时随时启发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回答真可谓丰富多彩,精彩不断,给老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我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找的实物和精心准备的教具,都失去了意义,一点也没能排上用场。下面是这段教学的课堂实录。

师:小朋友,你们平常在哪里见到过0?(问题一提出,马上就有学生举手,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生1:我在我爸爸的手机上见过0。

生2:我家电话机上也有0。(这时教室的气氛更活跃了,许多学生都争着说自己家的电话机上也有0)

生3:我在摩托车的牌子上见到过0。

生4:我在汽车的牌子上也见到过0。

生5:老师,我作业本上你写的100分,1的后面有两个0。(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说着90分、80分。看着孩子,我有些惭愧,心想:是呀,我每天批改着作业,写着分数,却没想到它们中的0。)

生6:我在钱上见到过0。10元钱上有一个0。

生7:我也见过,100元上有两个0。

生8:50元,在5的后面有一个0。(多么可爱的孩子!钱,天天用可我却忽视了)

师:你在哪里还见到过0?(我有些激动又追问到)

生9:我家电视遥控器上有0。(学生再次说开了:vcd、dvd、空调等遥控器上也有0)

生10:昨天,我爸爸带我去吃饭,包间的门上写着302,也有一个0。

生11:老师,教室的门上也有0。(此语一出,教室里马上静悄悄地,学生都不约而同的看门)

师:不对吧,教室门上没有编号啊?

生11:(跑到教室门旁边,沿着门锁的锁孔画出了一个0)

师:(我笑了,为小家伙的动作)真棒,还会写0。

生12:老师,你的眼镜上有两个0。(学生边说边比划着,看上去真可爱)

生13:我妈妈的眼珠象0。

……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已不再满足于到生活中去找0了,而是由0的样子想象到生活中象0的物体。想象、联想的成分明显增,已经超出了老师提问的初衷。

[教学反思和思考]

上完这一课,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激动,为学生细致的观察力,为学生开阔的思维,为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高兴的同时,也有许多的惭愧,促使我陷入深深的反思和思考。

1、“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传统的备课,往往首先考虑的是教师怎么教,而不是首先考虑学生怎么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学科本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在这样一种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备课时,便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精心的“备教材”,而忽视了“备学生”,即便是强调“备学生”,也最多是在教法上考虑一下不同年龄阶段的问题,对学生身上具有的鲜明时代特点几乎是不予思考的。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师备课应该是“备教材”和“备学生”的统一,仅仅“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的“备学生”,真诚的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思考学生,解读学生。反思本例,如果在备课时,教师真正的思考到了当代小学生,见多识广,自主自信,接受新信息的范围、速度往往强于成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深度、广度往往让成人意想不到,独具特色等等鲜明时代特点的话,真正的了解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信学生,而不是担心学生“刚刚上学,年龄又小,生活经验中对0的认识肯定缺少印象”的话,就不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浪费大量的时间,去精心的找实物、制作教具,而结果却是徒劳无益、事倍功半。

2、关注“教材信息”,更应该关注“儿童经验”。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就具体的一节课来说,重要的一是教材信息,二是学生的经验,而教材信息必须通过学生的经验去内化、去“经验化”,才能被学生所接纳,被学生所吸收,变成新经验。“如果没有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者个人经验的经验化过程,学习就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此,儿童的经验相对于教材信息来说,是更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中要充分的利用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努力将“教材信息”和“儿童经验”有机的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丰富多彩、精彩不断。就本例来说,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有“0刻度的温度计”、“计算器”、“电话机”、“卡通房号”等等,但是,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观察事物的角度的不同,他们的经验往往是个性化的,学生经验中的“手机、人民币、电视遥控器”,相对于教材中提供的“0刻度的温度计、计算器”更为熟悉。试想,在本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关注教学设计的“预设性”,而忽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不关注儿童的经验,被教材提供的信息所束缚,硬把学生的思维拉向教材,硬逼着学生回答出教材中提供的信息,甚至硬拿出精心找的实物、精心准备的教具,演示给学生看,那么,课堂就有可能是索然无味的,就不会有教师意想不到的“惊喜”,更不用说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本例的成功就在于教师真正的关注了儿童的经验,根据课堂的生成性,及时的调整了教学预案,而不是忠实的执行教学预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9-6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儿童的经验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9-6 22: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儿童的经验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学习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9-7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儿童的经验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03: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