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3-1 18:52:57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在哪里》教学反思
刘 艳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努力做到教学相长,稳步上升。既然是教后反思,我在写下以上的文字之后,不免感到一丝遗憾。
首先,我在设计时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为主,但上完这一课,发觉与设计时的意图相差较远,感觉指导学生不到位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导不够明确,设计没有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老师的导很关键,如果老师本身指导的思路不够清晰,要求不够明确,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有所提高的。
其次,我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让学生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体会幸福的所在。表面看学生似乎把课文的内容已经读懂了,但实际上,这三个青年的经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去太远,孩子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在教学中我这样设计:想象一下这十年中在他们身上发生怎样的动人故事,根据他们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再想象,编出故事,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这样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但是,同学们说的并不好。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的内容进行“自定向”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特别容易偏离教学的实际轨道。同时教师在应该引导的时候必须起好引导作用。
最后在学完课文后,学生对童话的主题幸福的含义有了比较深刻的,透彻的了解(幸福就是通过劳动,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我补充一组图片,使学生达到从浅层次和深层次的一个跨越,增加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在学生有了对幸福感悟以后,让学生仿写幸福随笔。意图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写下来,写对幸福的感受,来体会生活中存在身边的幸福并更好地珍惜幸福。当学生写好,当学生写好后本想挑几句好的当堂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评一评,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真正做到读写结合。但因时间关系,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