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5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3:3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教案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00年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语文实践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提出读写要求。
   1、播放影像资料,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观看影像资料后,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板书:灾难摇篮原因治理
   2、复习电子文稿制作方法,提出读写要求。
     指名回答电子文稿的制作方法,教师相机投影:
     一、筛选、下载资料;
     二、整理、编辑资料;
     三、完成并存盘;
     四、展示、介绍电子文稿。
    然后教师提出读写要求,要求学生选定主题后,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阅读、筛选有关资料,进行资料重组,制作出一个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电子文稿,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二)检索阅读资料,协商制作文稿。
   1、分组选择主题,自主查阅,筛选资料;
   2、分组协商讨论,进行探究学习;
   3、教师监控学习过程,开展个别化教学;
   4、分组完成电子文稿的制作。
  (三)分组汇报展示,指导评议修改。
   1、学生分组汇报,展示电子文稿;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筛选文本、音频、视频资料,围绕主题重组资料,推敲文稿结构、语句、版面设计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
  (四)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学习体会。
    总结本课的收获,并希望学生对电脑的学习,为读写一体化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思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不可回避地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就我们的阅读与写作而言,其变革更为巨大。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变革突出表现在: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对传统写作方式和写作教育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教学模式到师生关系到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都必然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的活动课教学就是我们这种实验探索中的一次尝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教育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处罚。课文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课文就黄河变化的前因、后果及相关知识点到即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犹未尽。因此,我们抓住学生余兴未了这一时机,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向课外、向校外、向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延伸、拓展,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时代阅读写作方式的开放、灵活、高效等特点,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制作了一个存有黄河视点、防汛、水文源头、治理黄河和黄河风情等内容的,包括文本、音频、视频、静画等多种形式的电子资料库,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我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从中学会方法、获取信息资料,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过程中,通过快速检索资料,学习面对未来信息社会中大量的信息,能够迅速检索、筛选处理信息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使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开课时,我就提出了读写一体要求——自主检索阅读资料,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有声有色的电子文稿。有了这个富于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激发出来了,我抓住时机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框架,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构建读写框架,再打开资料库,逐段进入学习资源、小学部、语文、四年级、黄河,然后通过“关键字检索”窗口输入关键词语,如“黄河”、“泥沙”等,几秒种后,电脑就在通读资料库中所有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出相关资料,供你阅读。各小组再根据各自的选题,抓住联系,利用键盘、鼠标输入等方法协作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稿,虽然文稿内容主要是由资料库中下载的文字,图片或者是影音资料组合成的,但其文本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属于学生们的“创作”成果,这种读者与资料库之间的人机对话,显然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极其重要的阅读——写作能力。
  各组再选派代表介绍并展示各自的电子文稿,每组介绍、演示完毕,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修改完,再把各小组的电子文稿组合成一篇完整的图文并茂的文稿。
  这样的教学设计,实质上就是在尝试将信息技术课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3:30:55 | 只看该作者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2000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
         板书: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决口
             变化:含沙量大< >大水灾
                改道
                大自然变化造成
             原因<
                人为造成
             治理  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3:31:01 | 只看该作者
黄河颂
黄河——母亲河
你用那甘甜的乳汁哺育过多少个青春
你的身躯躺在尘埃之上大海之下
你混凝的血液 那是一颗中国心啊
我能跟着你一道成长吗
我怎能改变我的容颜 如同你那样淡黄

面对母亲河的入海口 我再一次感到
我是黄泥沙捏成的血性男儿 梦想着
走出父亲的太阳 星月 和那幽暗的土屋
我 最终 却不愿化一朵 荒原苦恋的野花

从我左岸的岸上 奔来一条滚动的河
正是那条我恋恋不忘的母亲河
而今 且已搭起一座大桥
让河靠岸 让岸与岸去
无动的心 却激荡成流水
在岁月中徘徊 在寂寞中酝酿

黄河已在时光中 流逝千百年
而我内心沉淀的思念 已还原成泥沙
在人们的记忆的潮汐里沉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3:31:08 | 只看该作者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第九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及演变的过程,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开篇就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概括介绍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这不禁使人产生迷惑:“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这一问题引起下文,课文接着解开这个疑团,讲了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笔锋一转,作者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讲了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属半独立阅读性质的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实践和运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不能面面俱到。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对重点项目的认识得到深化。

根据教材特点和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教学本文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初读课文 扫除障碍 理清脉络
首先,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初读课文:①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②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 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③哪个部分是课文重点讲述的内容?你根据什么确定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④把讲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的重点句子画下来。问题①是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能力;问题②是继续落实中年级段的训练项目,懂得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问题③旨在引导学生懂得根据课题和课后问题捕捉重点学习内容;问题④是检查学生抓重点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巡堂查看,指名回答,了解学生自学情况,酌情予以指导。

二、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把握重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这一环节不能流于形式,要调动起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要巡堂检查学生的勾画情况,倾听学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让理解得较好的学生在班上发言,指导学生理解到位。课文中“一是……二是……”明确指出了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归纳一下:一是大自然本身的变化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为的因素,破坏植物,造成水土流失。第6自然段后面用了12个“越”字,具体地写出了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关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恶性循环:土壤的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了,人们就得多开垦荒地;多开垦荒地植物遭破坏,又造成水土流失。这样循环往复,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就更频繁。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这12个“越”字读重音)去体会这种恶性循环就是前文所说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解除这一忧患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三、回顾全文 落实重点
顺势引导让学生再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黄河的变化过程揭示得这么具体,使人读了课文就能清楚地了解这一变化过程。让学生懂得文中主要是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如“黄河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从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达16亿吨”,“4亿顿沉积在下游河道中”,“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这些确凿的发人深省的数字使得文章内容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黄河的“表现”怎不令人忧虑!人们再不注意保护大自然,将受到大自然更多的、更恶劣的惩罚。这些材料数据的获得,靠的是作者平时的观察积累。顺势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四、结合课文 讨论交流
升华认识课后“思考·练习”3:“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深沉的。警醒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还可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激起同学们强烈的、自觉的环保意识,以及民族的忧患意识。至此,这一节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3:31:17 | 只看该作者
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二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3:31:24 | 只看该作者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7: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