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设计实验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展示。 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评估各实验方案,并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烧杯、水、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 (4)进行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有困难的学生可参考屏幕上的友情提示(包括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收集信息、分析归纳 各实验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分析石块的受力情况,运用平衡力的知识来确定浮力的存在。 实验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综合以上三个环节:浸在(漂浮、悬浮、下沉)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方向: 前三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已经明确了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也可以利用下面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竖直向上”的含义。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用一段较粗的红毛线,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大烧杯的底部,将水注入大烧杯,直到将乒乓球浸没,观察红毛线被拉直的方向。将大烧杯的一端垫高,观察红毛线被拉直的方向,并与重垂线的方向相比较。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模块二: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建立阿基米德原理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第二环节:科学猜想 (1)小实验 ①造“船”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造一个船,用小铁钉当“货物”,看谁的小船装载的“货物”最多。 通过造“船”比赛,学生可能形成以下观点:物体越重,受到的浮力越大;等重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的“船”,受到的浮力不同;“船”装载的“货物”越多,“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就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后进入小实验②。 ②将空易拉罐按入水中感受浮力的大小及排开水的多少。 在实验中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将易拉罐下按过程中,易拉罐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当将易拉罐下按过程中,小桶中的水面升高,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等于什么?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回答出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与易拉罐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也就是说易拉罐浸在水中的部分排开了等体积的液体,因此我们把排开的这部分水的体积称为V排。但浮力是一种力,浮力的大小与V排有关系,那应与哪个物理量更加接近?这样学生会比较自然的将F浮与G排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出探究的主题“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通过“小实验”,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明确实验探究的主题。 第三环节:进行实验探究 (1)设计实验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展示。 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评估各实验方案,并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 由于前面已经总结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因此在此重点讨论如何收集和测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2)进行实验 小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分析。 (3)交流评估,归纳结论 各实验小组分析实验数据,交流归纳的结论。 第四环节: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 拓展:F浮=G排=m排=ρ液gV排 (3)适用范围:液体、气体 |